“怪石”不“怪”丑石不“丑”——苏轼《咏怪石》与贾平凹《丑石》对比谈(人教版九年级选修备课资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24阅读:
字号:小|大
“怪石”不“怪” 丑石不“丑”
——苏轼《咏怪石》与贾平凹《丑石》对比谈
贾平凹1981年2月2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散文《丑石》,自选入初中课后至今盛誉不衰。无独有偶,早在928年前酷爱奇石的苏轼也曾有感而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咏怪石》的诗篇。一个是在小说和散文两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当代举世瞩目的作家,一个是独领风骚数百年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两篇作品,一诗一文彪炳于世,真可谓春兰秋菊各竞美。
下面我们不妨对比研读这两篇文章,从中探求贾平凹写作《丑石》与苏东坡《咏怪石》之间的渊源关系,加深对《丑石》一文深邃的意蕴和精湛的表现方法的了解。
1.立意上异同。《咏怪石》诗分三层,前十二句写他家疏竹轩前的怪石为多余之物,没有用处;中间二十八句为第二层,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辩解,实际上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苏轼听了怪石的自辩,觉得怪石不但不丑,而且它的“节概”高不可攀,故书于席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显然,诗篇于人们在人才的价值,人才的认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迪之外,东坡书席端作为座右铭以自勉自励的还在于,“怪石”值得景仰的“节概之处”那就是一、“怪石”它人品高贵,不自轻自贱,有别于“贱人”,一般六种用场的石头,虽有点小用途,但伤残破碎,不配称着美质良材。“怪石”名载史册,流传久远,与铅松并列,充作贡赋。二、“怪石”人格正直,有别于人“庸人”,它铁骨铮铮,不畏强暴强权,抗拒强暴秦皇而不让搬迁。三、“怪石”信仰崇高,有别于“常人”, 不朝秦暮楚,矢志不移,雷霜相加而不变,精雕细磨不变形。“石品”即“人品”,怪石的“节概”实际上正是这首诗篇深刻的意蕴所在。回过头我们再看《丑石》一文,贾平凹并未象东坡那样从方方面面刻画“怪石”有“不怪”值得景仰的“节概”,倒是运笔揭示了“丑石”外丑内美、形丑实美的实质,由此升发到哲理的高度,一是向人们揭示“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美丑观”,二是既赞颂“丑石”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也怨恨它这么多年逆来顺爱、缄默屈忍的悲剧“性格”,从而把人们对美与丑,人的自身价值、人才的价值、人才的认识等思想提升到一个难得的高度,显示出深刻的美学意义。
2、表现手法的异同:比较《咏怪石》、《丑石》,它们成功地使用的表现手法是:(1)托物言志。散文的抒发情志,在通常情况下,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情志是无形的,必须以具体的物象之类的载体为前提。外物,便经常进入散文的视野,成为主体内情的物质形式。从根本上说,寄寓了一定的感情倾向的美的物象,是散文家与欣赏者之间的一个中介,一个桥梁。《咏怪石》、《丑石》它们不是选择常见易用的“花、草、树、木、月”,而是在写作中选择了新巧深刻的所托之物以寄志,东坡《咏怪石》诗别具匠心选了棱角突兀,精糙粗劣不堪、瘦骨棱棱的怪石,极形其“怪”;贾平凹平中见奇地选了不规则没棱角平面,无汉白玉的细腻、大青石的光滑的“丑石”,其状极“丑”,然而,恰恰经过作者的精心的加工提炼,尤其是通过作者巧妙的比拟、联想、渲染、对比,这些原来不甚惹眼的事物,却顿然闪射出熠熠耀眼的光彩,显示出深刻的道理来。不过,苏东坡是巧妙地将“已志”移注于“怪石”的全过程咏叹中,借怪石之口写自已的节概志向。而贾平凹则是于层层渲染铺垫对比中,“卒章显其志”,通过凝炼的语言,把内在的情思直接地抒发出来,倾注出来,予人以警醒。(2)抑扬手法。散文的抑扬手法,常见的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咏怪石》和《丑石》都异曲同工地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作者为要褒扬某人、某事、某物,先让此人、此事、此物以相反形态,也即不值得褒扬的面貌出现。这种并不值得褒扬的面貌,或为最初的表面印象,或为道听途说,或为此人、此事、此物在某种特定场合表现出的某些非本质的或者偶然的现象,或为认识者的错觉和误会,等等。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认识的推进,对其人、其事、其物的深入了解,文势陡转,此人、此物、此事露出其光采,既则充分显现出本来的美的意义,以至值得褒扬一番。《咏怪石》一诗全篇抑扬得体,先从六种用场抑之“无一取”,“砧础则甲斫,砥砚乃枯顽。于缴不可 ,以碑不可鎸”,谁知石乃灵怪所变,所述乃石之精用,它不同于先前六种用场石头之“小用”、“一般”、“普通”、“愚顽”,乃是载史册、充贡赋,警骄君、抗秦皇如磐石的有节操、灵性、人格、信仰的“大用”、“特殊”、“珍品”、“灵性”之大才,这就于抑扬对比、曲折多波之中刻画了“怪石”的完美形象,凸现了“怪石”的“节概”,同时,更富有戏剧性和吸引力。再看《丑石》一文,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这块石头,不能垒山墙、铺台阶,錾石磨,老人讨厌,工匠讨厌,小孩讨厌,连花草也讨厌它,大家咒骂它嫌弃它,作者正是竭尽浓墨重彩之能事,故意先把丑石放到峰底,但最后竟发现它是一块了不起的宝石,百般珍视它,那样看重它,是天上陨石落地,用车小心翼翼运,出人意外地赞美它,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以丑为美,文章峰回路转,才陡然升腾到山巅,文章主题也于从抑到扬的转化、表现中更加显豁、精警。
贾平凹是一个为评论家称为“对中国古曲韵文有较深素养”的作家,他在回答一位心理学家对他作性格心理分析所提“你最爱的作家是谁”时,他坦诚地回答是“苏东坡”,可见东坡对他写作的潜移墨化的影响,正是贾平凹这种谦逊以学、广采博纳的精神成就了他。我们在学习贾平凹《丑石》文章之时,同时也应该学习他那种“尊重传统、学习传统”的精神。
——苏轼《咏怪石》与贾平凹《丑石》对比谈
贾平凹1981年2月2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散文《丑石》,自选入初中课后至今盛誉不衰。无独有偶,早在928年前酷爱奇石的苏轼也曾有感而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咏怪石》的诗篇。一个是在小说和散文两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当代举世瞩目的作家,一个是独领风骚数百年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两篇作品,一诗一文彪炳于世,真可谓春兰秋菊各竞美。
下面我们不妨对比研读这两篇文章,从中探求贾平凹写作《丑石》与苏东坡《咏怪石》之间的渊源关系,加深对《丑石》一文深邃的意蕴和精湛的表现方法的了解。
1.立意上异同。《咏怪石》诗分三层,前十二句写他家疏竹轩前的怪石为多余之物,没有用处;中间二十八句为第二层,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辩解,实际上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苏轼听了怪石的自辩,觉得怪石不但不丑,而且它的“节概”高不可攀,故书于席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显然,诗篇于人们在人才的价值,人才的认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迪之外,东坡书席端作为座右铭以自勉自励的还在于,“怪石”值得景仰的“节概之处”那就是一、“怪石”它人品高贵,不自轻自贱,有别于“贱人”,一般六种用场的石头,虽有点小用途,但伤残破碎,不配称着美质良材。“怪石”名载史册,流传久远,与铅松并列,充作贡赋。二、“怪石”人格正直,有别于人“庸人”,它铁骨铮铮,不畏强暴强权,抗拒强暴秦皇而不让搬迁。三、“怪石”信仰崇高,有别于“常人”, 不朝秦暮楚,矢志不移,雷霜相加而不变,精雕细磨不变形。“石品”即“人品”,怪石的“节概”实际上正是这首诗篇深刻的意蕴所在。回过头我们再看《丑石》一文,贾平凹并未象东坡那样从方方面面刻画“怪石”有“不怪”值得景仰的“节概”,倒是运笔揭示了“丑石”外丑内美、形丑实美的实质,由此升发到哲理的高度,一是向人们揭示“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美丑观”,二是既赞颂“丑石”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也怨恨它这么多年逆来顺爱、缄默屈忍的悲剧“性格”,从而把人们对美与丑,人的自身价值、人才的价值、人才的认识等思想提升到一个难得的高度,显示出深刻的美学意义。
2、表现手法的异同:比较《咏怪石》、《丑石》,它们成功地使用的表现手法是:(1)托物言志。散文的抒发情志,在通常情况下,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情志是无形的,必须以具体的物象之类的载体为前提。外物,便经常进入散文的视野,成为主体内情的物质形式。从根本上说,寄寓了一定的感情倾向的美的物象,是散文家与欣赏者之间的一个中介,一个桥梁。《咏怪石》、《丑石》它们不是选择常见易用的“花、草、树、木、月”,而是在写作中选择了新巧深刻的所托之物以寄志,东坡《咏怪石》诗别具匠心选了棱角突兀,精糙粗劣不堪、瘦骨棱棱的怪石,极形其“怪”;贾平凹平中见奇地选了不规则没棱角平面,无汉白玉的细腻、大青石的光滑的“丑石”,其状极“丑”,然而,恰恰经过作者的精心的加工提炼,尤其是通过作者巧妙的比拟、联想、渲染、对比,这些原来不甚惹眼的事物,却顿然闪射出熠熠耀眼的光彩,显示出深刻的道理来。不过,苏东坡是巧妙地将“已志”移注于“怪石”的全过程咏叹中,借怪石之口写自已的节概志向。而贾平凹则是于层层渲染铺垫对比中,“卒章显其志”,通过凝炼的语言,把内在的情思直接地抒发出来,倾注出来,予人以警醒。(2)抑扬手法。散文的抑扬手法,常见的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咏怪石》和《丑石》都异曲同工地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作者为要褒扬某人、某事、某物,先让此人、此事、此物以相反形态,也即不值得褒扬的面貌出现。这种并不值得褒扬的面貌,或为最初的表面印象,或为道听途说,或为此人、此事、此物在某种特定场合表现出的某些非本质的或者偶然的现象,或为认识者的错觉和误会,等等。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认识的推进,对其人、其事、其物的深入了解,文势陡转,此人、此物、此事露出其光采,既则充分显现出本来的美的意义,以至值得褒扬一番。《咏怪石》一诗全篇抑扬得体,先从六种用场抑之“无一取”,“砧础则甲斫,砥砚乃枯顽。于缴不可 ,以碑不可鎸”,谁知石乃灵怪所变,所述乃石之精用,它不同于先前六种用场石头之“小用”、“一般”、“普通”、“愚顽”,乃是载史册、充贡赋,警骄君、抗秦皇如磐石的有节操、灵性、人格、信仰的“大用”、“特殊”、“珍品”、“灵性”之大才,这就于抑扬对比、曲折多波之中刻画了“怪石”的完美形象,凸现了“怪石”的“节概”,同时,更富有戏剧性和吸引力。再看《丑石》一文,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这块石头,不能垒山墙、铺台阶,錾石磨,老人讨厌,工匠讨厌,小孩讨厌,连花草也讨厌它,大家咒骂它嫌弃它,作者正是竭尽浓墨重彩之能事,故意先把丑石放到峰底,但最后竟发现它是一块了不起的宝石,百般珍视它,那样看重它,是天上陨石落地,用车小心翼翼运,出人意外地赞美它,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以丑为美,文章峰回路转,才陡然升腾到山巅,文章主题也于从抑到扬的转化、表现中更加显豁、精警。
贾平凹是一个为评论家称为“对中国古曲韵文有较深素养”的作家,他在回答一位心理学家对他作性格心理分析所提“你最爱的作家是谁”时,他坦诚地回答是“苏东坡”,可见东坡对他写作的潜移墨化的影响,正是贾平凹这种谦逊以学、广采博纳的精神成就了他。我们在学习贾平凹《丑石》文章之时,同时也应该学习他那种“尊重传统、学习传统”的精神。
林安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