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中考总复--议论文阅读答题模式 备课资料(语文版九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42阅读:
字号:|
  一、识记、理解议论文体常识。
   1、 概念 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观点、看法、评价、见解或所提出的意见、号召等,并运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事实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证明的一种文体。
   2、 论点 作者的观点,回答“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 统领全文论述内容的观点。
   分论点 中心论点的延伸、深化,证明中心论点某一方面问题的观点。
   3、论据 证明论点的依据或材料,回答“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事实论据 一般事实、史实、数据等。
   道理论据 名言警句、科学公理、民间熟语、定理、定论等。
   4、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或方法,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摆事实 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讲道理 运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或直接分析事理。
   5、论证角度 
   正面论证 运用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


   反面论证 运用具有消极意义的反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
   6、 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旗帜鲜明的提出所要论述的观点。
   分析问题(本论) 紧扣中心论点,挖掘现象本质,深入问题核心,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严谨充分的论证。
   解决问题(结论) 归结全文内容,深化中心论点,提出呼吁、号召。
   7、 论证方式
   立论 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现象,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驳论 通过驳斥错误、荒谬、消极的观点、依据或论证过程,树立自己正确、积极的观点。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快速阅读全文,确定文体。
   (二)认知文章内容,按文体特点解答。
   (三)审清文题,明白所问。
   (四)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1、如何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①文章答案文章找
   从段落位置找 按开头、结尾、文中次序,在相应段落找出明确表达作者观点,且带有“可见、这样、综上所述”等标志性词语的归结性语句。
   例:《从三到万》的三个分论分别由“一般地说”;“之所以”和“由此可见”这样明显的标志性语句予以提出。
   从结构角度找 按总分式结构提示,“总分总”、“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分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中的过渡性文句;“分总”结构,中心论点则一般是文章结尾的归结性文句。
   例1:《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作者在文章起始直接引用名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来提出问题,而后在行文中围绕此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深入分析了对待错误的正确看法和态度。在结尾,作者联系我国当前体制改革的实际,深入论述,归结全文。可见,本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由此,中心论点可确定为开头首句。
   例2:《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作者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巩固胜利的长期性、艰巨性,而后针对党内出现的四种不良作风,提出“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殷切期望。在文末,作者呼应开头,提出去掉不良作风的做法和号召。可见,全文是按照分总分的结构方式来阐述问题的,中心论点就是文中提出的两个“务必”。
   从论述内容找 中心论点就是概述全文论述内容的文句。
   例:《理想的阶梯》一文,“奋斗,是理想的阶梯”不仅明确点题,还综合了“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三个分论,是全文内容的综述。由此可确定此文句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归纳概括
   压缩、组合分论点。
   例:《从三到万》的分论点分别为:“学习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学习要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学习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如此,中心论点可归结为:“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要谦虚谨慎,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2、如何概括事实论据?
   紧扣论点,从具体论述内容中,按“某人做某事”的形式,挑拣关键语句予以归纳。
   例:《俭以养德》中所列举鲁迅先生为了工作而不被安逸的生活所累的事实,这一大段文字可简述为“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
   3、 如何把握论证方法?
   单纯的摆事实或讲道理,论证方法则为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道理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论证方法则为正反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论证方法只为对比论证。
   运用比喻修辞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则为比喻论证(喻证)。
   引用名言警句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则为引用论证(引证)。
   4、怎样解决关于论证顺序的问题?
   从论述内容所关涉的论据范围(古今中外、人物称誉)或论证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理想的阶梯》“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一句中的“科学家、文艺
   家”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不能,因为爱迪生是科学家,鲁迅、巴尔扎克是文艺家,前后称誉语序应相互一致。
 

邹爱洪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