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亲历过程升华体验(九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48阅读:
字号:|
 江西兴国一中  郭  爱
语文学科有两个主要的能力表现,一是阅读,二是写作。这两种能力有很强的社会适用性,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受关注的两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有其不足之处。每一个语文教师遇到课文分析这件事,基本的模式是:按照提供的教材,运用教学参考资料提供的既定分析内容对学生进行讲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教材和教参所囿,难有延伸和拓展。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是一个倾听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偶有一些讨论,教师往往还要引导学生往教参或自己的见解上靠,少有学生亲身体验和自主表达的氛围。试题的设定也基本上是由命题者拟订一个“标准”的参考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课越发没有兴趣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以为,我们可以从体验式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有下列特点可供我们借鉴:
1、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加强。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要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即可。学生是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的。而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任何学习过程的完成。 


2、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求知的快乐。
学生在传统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少有快乐的体验,因为“无趣”,就更多地消极对待。体验式教学可以比较好地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教师可以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多的从主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感受。
3、学习的内容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真正的运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少有应用的时间和机会。事实上,除了考试,我们一般难以看到学生语文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式学习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接受”和“表达”这些环节,而这些环节正可以证明语文在生活中的交流作用。
语文体验式学习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具体到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体验式学习:
(一)激发动机,准备体验 。   
备课时,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以此为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预定拓展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处于急切等待体验的状态。
如讲授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同学们,母爱,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的确,无论是年长年少,还是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就是儿女心泉的自然流淌,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念,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联系学生喜欢的歌曲,导入新课,不仅顺乎自然,创造了课堂学习情景,调动了学生自身体验,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通过这些安排,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再如:在讲授《岳阳楼记》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赣州八境台和郁孤台的图片和古诗文名句导入新课。《端午的鸭蛋》可以从学生交流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导入,再用多媒体播放各地端午风情画。 
(二)创设情境,进入体验    
上课伊始,组织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学习实践活动、参加“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体验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珍珠鸟》一文中,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养过的宠物的名字:“你们有哪些同学跟小鸟,小动物交过朋友,为它们起过哪些名字?”“宝宝”“咪咪”“可爱多”……孩子们津津乐道着自己喜爱的宠物名字,有的还激动地讲述名字的来历。教师巧妙地唤起学生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情感,把对自己宠物的感情迁移到了珍珠鸟身上,这样让学生披文入情,把文字变为真切的情感体验。给小珍珠鸟起名,产生情感共鸣。教师紧紧围绕“起名”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去读书,在课文有关的语句旁写上自己为珍珠鸟起的名字,可以起一个,也可以起两个,三个……这样起名活动和读书,品味语言充分结合起来,学生读书起名的过程是对文章整体的感性观照,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作品人物、与作家间开展的一种情感交流过程,学生在述说自己起名的原由中,和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到到冯老的情感世界走了一遭,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获得生命的体验。学生细心品读课文,被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笼罩着,与作者一起悉心体察着这可爱又怕人的鸟的一举一动。“小小、绒绒、淘淘、好奇鬼……”每个名字无不是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每个名字无不融进学生对珍珠鸟喜爱之情。学生热烈地交流着自己起名的依据,交流着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交流着自己情感的体验。“发出一声尖细又娇嫩的叫声”“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那个为珍珠鸟起名“小小”的孩子读着这些句子,轻柔的声音,满脸的微笑,爱怜的眼神传达出了的美好情感感染着大家;为珍珠鸟起名“淘淘”的孩子从“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绕”“蹦来蹦去”等一系列动作中,从人与鸟的亲密接触中,体会到作者温柔的爱意,在作者心中珍珠鸟多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啊;“好奇鬼”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好奇鬼”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这个孩子把自己起的名字放进文中去读,那放进去的岂止是这几个字,分明是学生浓浓的情谊。
(三)品读文本,再次体验。   
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再次体验。这里的情境有:图像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和经验,又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教师创设的情境远要具有互动性,这样容易产生共鸣,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教学《雷电颂》一文中,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感悟的句段,写出品析文字,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师生评析。《皇帝的新装》则分角色朗读感受体验;《海燕》则是分六人小组交流:找出文中描写各个形象的语句,朗读,品析,分析象征意义,然后各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让学生不经过教师的“传递”,于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深入理解文章将浓郁的感情融注到客观事物的状写之中的语言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
(四)合作学习,加深体验    
学生的体验,是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这些也只有在合作中才能体现出意义。 
如在讲到《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结尾时,我说:“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支配整个世界及其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分六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讨,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在交流中感悟。
这时,教师不是简单回答,而仍是循循善诱,点拔重点语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进行讨论,谈感受。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加深了体验。
(五)拓展深化,多元体验    
由于体验是直接的,无需中介,因此,体验然是自我的。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间性原理,开展语文拓展性活动,如大量课外阅读,写自己心灵轨迹,寻找印证材料等。
如在讲完《喂——出来》后,我提出一个讨论题: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请列举出来,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再塑生命》一文,我则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你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对你的启发。鼓励言之成理,不暗示思考方向,不限定思想观点。这就学生跳出课堂教学中已有的框架,产生更深入的、多元的体验。
“语文体验式学习”,应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精神敞开地面对语文;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言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生活体验,用适合自已的学习方式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使个体心灵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让语文的学习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发展过程相一致,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体验式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它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积累相联结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让学生享受生命快乐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简论体验式学习》,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
    2、《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革命》,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书,七八九年级上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