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谈小说(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58阅读:
字号:小|大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学习重点 1、作者对小说的评析。
2、了解小说的鉴赏常识。
学习难点 1、把握小说的基本特点。
2、理解茅盾先生对小说的评论观点。
3、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作业
一、初读文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 )动 ②点缀( ) ③忸怩( )( )④踌躇( )( )
⑤执拗( ) ⑥bào( )歉 ⑦宽shù )
⑧尴尬( )( )⑨qián( )诚 ⑩安xiáng ( )
(11)讷讷( )(12) 羞sè( )
2、收集茅盾和茹志娟的相关资料。
二、再读课文。
1、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2、在文中用横线找出《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并写出作用。
3、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出作用。
4、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划分层次。
教学设计:
预习交流
一、由“如何阅读小说”导入新课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预习检测
(一)初读课文
1、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chàn )动②点缀( zhuì)
③忸怩(niú )( ni)④踌躇(chóu)(chú) ⑤执拗(zhíniù ) ⑥bào(bao)歉 ⑦宽shù(恕 )⑧尴尬(gān )(gà)⑨qián(虔)诚 ⑩安xiáng ( 详 )
(11)讷讷(nè nè)(12) 羞sè(涩)
2. 简介作者茅盾和茹志娟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共筹建。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中篇小说《虹》发表于1930,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等等。
(二)再读课文
1、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一位腼腆而天真的小通讯员为掩护担架队员牺牲了,而一位羞涩纯洁的农村新媳妇,一针针地缝着死者衣肩上的破洞,含泪将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盖在死者身上。
2、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例如: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3、把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些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4、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划分层次。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展示探究
一、细读课文,读后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明确: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2、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艺术风格是什么? (主题是反映解放军的崇高精神和人民对解放军的真诚)
(风格是清新俊逸)
3、你觉得如何写好小说评价?
(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3)有力的分析论证。
4、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评论,试着运用他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篇文章,写一段欣赏的话。
检测反馈
(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 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D、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3)《当堂反馈》“课堂练习”
课堂评价小结
1.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标情况作回顾小结;
2.对本堂课各小组活动的质量和两头典型事例作激励性评价,也可在班刊上公示,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课后作业 本课《当堂反馈》/练习拓展
教后反思
倪凌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