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悟选点突破(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5:03阅读:
字号:小|大
整体感悟 选点突破
————例谈《最后一课》的教学策略
如东县茗海中学 缪铁生
电话:13862785943 邮箱:jsrdmts@163.com
《最后一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与《枣核》等几篇课文一起构成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的传统力作。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实在有一定的难度,而教者又必须在一节课中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确对教和学两方面来说是一次大挑战。几番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采取“整体感悟、选点突破”的有效提问策略,整体优化课文内容,整合文本传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提高本堂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课始,在全体学生充分阅读了课文之后,我着手创造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氛围,充分激发全体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作为我教学该文的突破口之一。我深情地说: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它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来已九十几个年头了,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在读完这篇小说后,为之动容。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教者的设疑,满怀激情的导入话语,较好的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为后面教学的继续开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接着我抓住标题中的“最后”两字进一步渲染的氛围,展开对小说中场景描写的分析,挖掘这些描写场景的潜台词,从中理解小说背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画面,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共同调动起来了,同学们的嘴巴开始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我的内心禁不住喜悦起来,这正是我所孜孜以求的教学场面呀。
把握作品的主人公人物形象,是教学这篇小说的又一重点。为了不打破刚刚建立起来的美好教学情境,教学中我以“变”为切入点,重点探寻小佛郎士有那些变化,他的变化又是由谁的变化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作为我教学这篇小说的突破口之二。在“最后”这个特定的氛围下,我和学生商讨决定重点探讨小佛郎士的心路历程。首先,要求学生从对普鲁斯士兵、对老师、对法语三个方面来找出小佛郎士的心情变化。并勾画出相应的词语。(阅读中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佛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的原因有哪些。集中发言时学生个个是有理有据,争得面红耳赤。生1:小佛郎士明白了这是他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学习自己的母语了。生2:小佛郎士从韩麦尔先生不同寻常的话语中,从韩麦尔先生的神情中读懂了这是一节不平常的法语课。生3:小佛郎士终于明白了普鲁士兵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家乡操练,原来他们是侵略者,自己就要成为亡国奴了。生4:小佛郎士从教室的不与众不同的布置上,也感觉出来了。生5:……总之,小佛郎士在那一刻懂事起来了,成熟起来了。我顺水推舟巧妙引出了小佛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前后变化的原因。此后我又巧妙地进行归纳:战争使得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我灵巧而自然过渡到对韩麦尔先生的言行的品读,这是我教学本文又一大突破口。如: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你的一些言行,并阐述原因或自己的感想。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其中的重点环节加以引导和点拨。最后我结合韩麦尔先生的手势,紧承文末一句话,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要求同学们为课文续写一个故事情节。通过想像对比,学生既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又能领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对教者来说真正是达到了水乳交融理想教学境界。《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文中韩麦尔先生几个定格的动作,因情绪极度悲愤而说不出话来的细节,还有课文那余音绕梁的结尾都留有可以发挥学生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揣摩心声、续写情节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语文课教完之后,我们语文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评课,大家一致认为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教者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下较成功的选取了几个有效的教学突破口,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预设效果;而且这几个突破口又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有效提问的驱动下,向着大脑皮层的深处索求,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了最有效的训练和强化。在这样的课上,肤浅的、零碎的、简单应对式的提问与答问不复存在,学生整体阅读活动得以充分展开,学生真正参与了阅读教学。几个突破口的选取使教学线条明朗干净,使教学过程简明深刻;“整体感悟、选点突破”这一教学策略在高效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与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后,教者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说:“学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们收益很大,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增强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变得更加深刻了。”是啊,本课正因为我课前做了较为充分的预设,精心设计了环环相扣的主问题链,于尺水之中兴波,也才会出现课堂教学一浪高过一浪的学生争相表达的喜人局面,学生在智慧和情感的大冲浪中完全体验到了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用好“整体感悟、选点突破“的教学策略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教者要全面驾驭课文,选准教学突破口。教者应该首先杜绝别人的教学设计,抛开教学参考书,自己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揣摩、玩味文章的语言文字,大胆读出自己的理解。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反映了语文教师的文化功底、语言素养、精神深度,这在根本上制约着教者如何选取教学突破口。教学突破口质量的高下,高度依赖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和引申。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选择:可以从课文的标题入手,比如上面我们抓住最后一课中的最后来设计突破口;可以从文章中蕴涵的话外音入手,比如上面抓住韩麦尔先生几个定格的动作和课文中余音绕梁的结尾,让学生展开想像;可以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入手,比如上面在探究人物的变化以及为什么变化时,就是从这一角度来设计的,当然选择的角度有多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确定。
第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作为主体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给予学生真正的学习空间。现在仍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表面上给了学生各抒己见的自由,实质是教师不放心学生,以自己的讲完全代替学生的读,完全控制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在让学生占有时间、解决问题。在教师的调控下,课文由学生读准、读顺、读美,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出来、析出来、品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
第三:教者要真正改变角色,从以讲为主改变为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首先就要做到能够艺术地创新地设计教学突破口,这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其实课堂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河,这条小河流向何方,疏浚和引流是必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科学到位的点拨,不仅有利于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总之,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善问,要懂得引之有法、导之有序、放之有度、收之有益的“经营”之道,学会设计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纲领性问题,真正的自由民主发展和充满生命气息与创造力的课堂才会缤纷呈现。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课堂资源进行精彩的教学设问不仅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意外和惊喜,会令师生陶醉在“教学相长”的境界中,还会使我们感受到教学的意味深长且回味无穷的意趣,而且这往往能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改0如果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采取“整体感悟、选点突破”的有效教学策略,需要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语文教者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这也是一名语文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本文只是我在平常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随想,旨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例谈《最后一课》的教学策略
如东县茗海中学 缪铁生
电话:13862785943 邮箱:jsrdmts@163.com
《最后一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与《枣核》等几篇课文一起构成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的传统力作。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实在有一定的难度,而教者又必须在一节课中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确对教和学两方面来说是一次大挑战。几番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采取“整体感悟、选点突破”的有效提问策略,整体优化课文内容,整合文本传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提高本堂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课始,在全体学生充分阅读了课文之后,我着手创造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氛围,充分激发全体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作为我教学该文的突破口之一。我深情地说: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它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来已九十几个年头了,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在读完这篇小说后,为之动容。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教者的设疑,满怀激情的导入话语,较好的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为后面教学的继续开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接着我抓住标题中的“最后”两字进一步渲染的氛围,展开对小说中场景描写的分析,挖掘这些描写场景的潜台词,从中理解小说背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画面,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共同调动起来了,同学们的嘴巴开始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我的内心禁不住喜悦起来,这正是我所孜孜以求的教学场面呀。
把握作品的主人公人物形象,是教学这篇小说的又一重点。为了不打破刚刚建立起来的美好教学情境,教学中我以“变”为切入点,重点探寻小佛郎士有那些变化,他的变化又是由谁的变化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作为我教学这篇小说的突破口之二。在“最后”这个特定的氛围下,我和学生商讨决定重点探讨小佛郎士的心路历程。首先,要求学生从对普鲁斯士兵、对老师、对法语三个方面来找出小佛郎士的心情变化。并勾画出相应的词语。(阅读中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佛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的原因有哪些。集中发言时学生个个是有理有据,争得面红耳赤。生1:小佛郎士明白了这是他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学习自己的母语了。生2:小佛郎士从韩麦尔先生不同寻常的话语中,从韩麦尔先生的神情中读懂了这是一节不平常的法语课。生3:小佛郎士终于明白了普鲁士兵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家乡操练,原来他们是侵略者,自己就要成为亡国奴了。生4:小佛郎士从教室的不与众不同的布置上,也感觉出来了。生5:……总之,小佛郎士在那一刻懂事起来了,成熟起来了。我顺水推舟巧妙引出了小佛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前后变化的原因。此后我又巧妙地进行归纳:战争使得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我灵巧而自然过渡到对韩麦尔先生的言行的品读,这是我教学本文又一大突破口。如: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你的一些言行,并阐述原因或自己的感想。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其中的重点环节加以引导和点拨。最后我结合韩麦尔先生的手势,紧承文末一句话,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要求同学们为课文续写一个故事情节。通过想像对比,学生既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又能领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对教者来说真正是达到了水乳交融理想教学境界。《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文中韩麦尔先生几个定格的动作,因情绪极度悲愤而说不出话来的细节,还有课文那余音绕梁的结尾都留有可以发挥学生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揣摩心声、续写情节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语文课教完之后,我们语文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评课,大家一致认为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教者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下较成功的选取了几个有效的教学突破口,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预设效果;而且这几个突破口又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有效提问的驱动下,向着大脑皮层的深处索求,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了最有效的训练和强化。在这样的课上,肤浅的、零碎的、简单应对式的提问与答问不复存在,学生整体阅读活动得以充分展开,学生真正参与了阅读教学。几个突破口的选取使教学线条明朗干净,使教学过程简明深刻;“整体感悟、选点突破”这一教学策略在高效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与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后,教者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说:“学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们收益很大,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增强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变得更加深刻了。”是啊,本课正因为我课前做了较为充分的预设,精心设计了环环相扣的主问题链,于尺水之中兴波,也才会出现课堂教学一浪高过一浪的学生争相表达的喜人局面,学生在智慧和情感的大冲浪中完全体验到了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用好“整体感悟、选点突破“的教学策略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教者要全面驾驭课文,选准教学突破口。教者应该首先杜绝别人的教学设计,抛开教学参考书,自己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揣摩、玩味文章的语言文字,大胆读出自己的理解。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反映了语文教师的文化功底、语言素养、精神深度,这在根本上制约着教者如何选取教学突破口。教学突破口质量的高下,高度依赖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和引申。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选择:可以从课文的标题入手,比如上面我们抓住最后一课中的最后来设计突破口;可以从文章中蕴涵的话外音入手,比如上面抓住韩麦尔先生几个定格的动作和课文中余音绕梁的结尾,让学生展开想像;可以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事理之间的关系入手,比如上面在探究人物的变化以及为什么变化时,就是从这一角度来设计的,当然选择的角度有多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确定。
第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作为主体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给予学生真正的学习空间。现在仍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表面上给了学生各抒己见的自由,实质是教师不放心学生,以自己的讲完全代替学生的读,完全控制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在让学生占有时间、解决问题。在教师的调控下,课文由学生读准、读顺、读美,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出来、析出来、品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
第三:教者要真正改变角色,从以讲为主改变为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首先就要做到能够艺术地创新地设计教学突破口,这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其实课堂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河,这条小河流向何方,疏浚和引流是必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科学到位的点拨,不仅有利于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总之,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善问,要懂得引之有法、导之有序、放之有度、收之有益的“经营”之道,学会设计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纲领性问题,真正的自由民主发展和充满生命气息与创造力的课堂才会缤纷呈现。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课堂资源进行精彩的教学设问不仅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意外和惊喜,会令师生陶醉在“教学相长”的境界中,还会使我们感受到教学的意味深长且回味无穷的意趣,而且这往往能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改0如果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采取“整体感悟、选点突破”的有效教学策略,需要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语文教者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这也是一名语文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本文只是我在平常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随想,旨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