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之前(沪教版九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5:06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 体会描写突显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并掌握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2、 感受文中人物面对灾难和死亡的镇定、坦然等人性之美。
说明:
本文是上海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第11课,节选自美国作家舒特斯曼的长篇电影小说《泰坦尼克号》。1912年12月14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号称“永不沉没”的远洋巨轮泰坦尼克号意外地撞上一座冰山,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人们争相逃命,船上一片混乱。而文中的几位主人公从容、镇静地面对死亡。在危急之中,人类本性中的善良、高贵的人性之美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从而认识和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词句等方法,体会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难点:真正感受体会文中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美。
说明: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并不困难,但要真正理解文中人物镇定、坦然面对灾难和死亡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所表现出的恪尽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等人性之美就比较难了。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对语句的揣摩品味,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阅读。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课前自学
初读文本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布置自学任务:
1、初读文本,提出质疑
2、阅读《泰坦尼克号》电影小说或观看影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坦尼克号。
1、如果灾难突然降临,一般的人都会有怎样的表现?
2、1912年12月14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号称“永不沉没”的远洋巨轮泰坦尼克号意外地撞上一座冰山,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由于救生艇太少,只能搭救一半乘客,人们争相逃命,场面也是一片混乱。但船上有一些人的表现却不一般。让我们一起走进《沉船之前》这篇文章去看看吧。 学生课前自学:
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初步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利用其他课外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用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并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入学习情境。
初步感知
展开课题 1、同学们课前都读过课文了,这是节选的一段,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明确有三个片断后,请同学说说,文中哪个片断最令自己震撼,为什么。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作概括。学生的概括可能会乱,教师要引导。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此外交流初读后的感受也为深入文本作铺垫。
深入文本
品读体会 选择第3片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描写突显人物性格的作用:
1、作者对老船长有那些外在的描绘。
顺便复习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
2、最能体现老船长性格特点的描写是什么?明确是心理活动的描绘后,请把这些语句挑选出来,带着情感读一读,分析并体会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在船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创下老船长的心理活动也是不同的。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20-34节,对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品读。将自己的感悟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感受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美。
2、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相关段落,对船长要“站着死”的理解更加深刻。 引导学生沉浸文本,通过词句的反复揣摩、品位来理解人物形象,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问题探究
理解主旨 设计开拓思维的问题:
1、编者为什么选这三个片断组成文章,他想表达什么主旨呢?
2、文章为什么只选镇定自若、坦然面对灾难的人?三个人物内心真的不恐惧吗?船长已经失职还坚守岗位有意义吗?在死亡面前,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镇定?
3、留时间给学生提出质疑,老师对学生呈现的问题能及时捕捉与引导。 1、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引导。在灾难、死亡面前,音乐的美、荣誉感、责任感展现了三类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巨大力量,让他们都高贵地面对了死亡,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2、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为学生创造一个在自主阅读中充分析疑,合作探究的空间。当老师能问到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的共鸣点、思维的兴奋点上时,学生或许会在老师的提问中,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同时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摘抄文中震撼你的语段,诵读。
2、继续思考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
3、模仿课堂中对第三片段的分析方法,分析思考另两个片断中的人物描写。
4、推荐阅读《老人与海》。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作业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学习空间,扩大学生阅读量。
思路点拨
细腻深刻的人物描写是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但本文是电影小说,教师也可通过电影片断与文本中相应描写进行比较,让学生去品味、领悟、感受、补充文本,领会画外之音,言外之意,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练习举隅
1、你喜欢这篇文章吗?挑选最喜欢的片断与父母或朋友分享。
2、文中有几处精彩的环境描写片断,请找出并试作分析,体会这些描写对人物的刻画或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3、“动中写静,乱中显定,通过烘托渲染来丰富人物形象”是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初中阶段还学过那些有类似特点的文章。试作赏析。
4、文中是用第三人称来表现老船长复杂内心的。请你尝试换成第一人称,改写成一段内心独白。
1、 体会描写突显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并掌握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2、 感受文中人物面对灾难和死亡的镇定、坦然等人性之美。
说明:
本文是上海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第11课,节选自美国作家舒特斯曼的长篇电影小说《泰坦尼克号》。1912年12月14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号称“永不沉没”的远洋巨轮泰坦尼克号意外地撞上一座冰山,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人们争相逃命,船上一片混乱。而文中的几位主人公从容、镇静地面对死亡。在危急之中,人类本性中的善良、高贵的人性之美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从而认识和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词句等方法,体会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难点:真正感受体会文中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美。
说明: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并不困难,但要真正理解文中人物镇定、坦然面对灾难和死亡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所表现出的恪尽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等人性之美就比较难了。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对语句的揣摩品味,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阅读。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课前自学
初读文本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布置自学任务:
1、初读文本,提出质疑
2、阅读《泰坦尼克号》电影小说或观看影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坦尼克号。
1、如果灾难突然降临,一般的人都会有怎样的表现?
2、1912年12月14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号称“永不沉没”的远洋巨轮泰坦尼克号意外地撞上一座冰山,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由于救生艇太少,只能搭救一半乘客,人们争相逃命,场面也是一片混乱。但船上有一些人的表现却不一般。让我们一起走进《沉船之前》这篇文章去看看吧。 学生课前自学:
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初步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利用其他课外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用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并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入学习情境。
初步感知
展开课题 1、同学们课前都读过课文了,这是节选的一段,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明确有三个片断后,请同学说说,文中哪个片断最令自己震撼,为什么。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作概括。学生的概括可能会乱,教师要引导。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此外交流初读后的感受也为深入文本作铺垫。
深入文本
品读体会 选择第3片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描写突显人物性格的作用:
1、作者对老船长有那些外在的描绘。
顺便复习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
2、最能体现老船长性格特点的描写是什么?明确是心理活动的描绘后,请把这些语句挑选出来,带着情感读一读,分析并体会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在船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创下老船长的心理活动也是不同的。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20-34节,对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品读。将自己的感悟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感受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美。
2、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相关段落,对船长要“站着死”的理解更加深刻。 引导学生沉浸文本,通过词句的反复揣摩、品位来理解人物形象,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问题探究
理解主旨 设计开拓思维的问题:
1、编者为什么选这三个片断组成文章,他想表达什么主旨呢?
2、文章为什么只选镇定自若、坦然面对灾难的人?三个人物内心真的不恐惧吗?船长已经失职还坚守岗位有意义吗?在死亡面前,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镇定?
3、留时间给学生提出质疑,老师对学生呈现的问题能及时捕捉与引导。 1、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引导。在灾难、死亡面前,音乐的美、荣誉感、责任感展现了三类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巨大力量,让他们都高贵地面对了死亡,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2、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为学生创造一个在自主阅读中充分析疑,合作探究的空间。当老师能问到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的共鸣点、思维的兴奋点上时,学生或许会在老师的提问中,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同时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摘抄文中震撼你的语段,诵读。
2、继续思考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
3、模仿课堂中对第三片段的分析方法,分析思考另两个片断中的人物描写。
4、推荐阅读《老人与海》。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作业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学习空间,扩大学生阅读量。
思路点拨
细腻深刻的人物描写是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但本文是电影小说,教师也可通过电影片断与文本中相应描写进行比较,让学生去品味、领悟、感受、补充文本,领会画外之音,言外之意,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练习举隅
1、你喜欢这篇文章吗?挑选最喜欢的片断与父母或朋友分享。
2、文中有几处精彩的环境描写片断,请找出并试作分析,体会这些描写对人物的刻画或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3、“动中写静,乱中显定,通过烘托渲染来丰富人物形象”是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初中阶段还学过那些有类似特点的文章。试作赏析。
4、文中是用第三人称来表现老船长复杂内心的。请你尝试换成第一人称,改写成一段内心独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