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罗曼•罗兰、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我的回顾(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7:43阅读:
字号:小|大
第二单元 传记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从中汲取成长的教益。是第一单元 “正确认识自我”的深化。这些传主为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结合各课特点,熟悉传记的写法学会写传记文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⑥前两课较易,可加快进度。
*单元导语
研讨:
1、 什么是传记?
——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可分为人物传记和传记文学。人物传记在通常情况下可视为复杂的记叙文。
2、 从传记中你可以学到什么?
——见第二自然段。
*基本阅读
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陈廷一
一、 作者: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
二、 词语:
推崇 籍(jí)贯 一介儒生 不知天高地厚 血气方刚 卤(lǔ)水 肃然起敬 美味佳肴(yáo) 奢侈(shēchǐ) 津津有味 张灯结彩 裹(guǒ)脚 水泄(xiè)不通
※补充词解:
推崇:指出某人某物的优点。
一介: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三、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课堂练习)
——三部分。
(一) 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
(二) 从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体方面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
(三) 写“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三、 重点研讨:
1、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甘于淡泊;胸怀大志,不畏权贵。
说明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
2、 找出第二部分中有概括性的句子及词语,体会它们的作用。
——总领下面的文句,使层次分明。
3、第二部分写孙中山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4、文中说,群众见到孙中山的时候,一起高声呼喊:“大总统万岁!”你觉得这个口号表现了群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
——热爱,尊重。妥当。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5、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甘于淡泊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当代青年人身上还需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从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个方面。
需要。国家;文明建设;个人素质。
6、课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军的军歌,其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句子。(课堂练习)
——拟人。
四、 主题思想:(小组讨论归纳)
本文通过对“布衣总统”孙中山先生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的片断描写,反映了了他的简朴生活,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五、 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按第二段仿写你身边的同学,500字以上。
3、预习第五课。
4、课外阅读短文《读书“三到”始知书》(第58页)。
第五课 华罗庚
顾迈南
一、作者: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词语:
署(shǔ)名 苏家驹(jū) 惨淡 扉(fēi)页 勤能补拙
莫名其妙 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 瘟疫蔓延
一拐一瘸(qué) 怜悯(mǐn) 停滞(zhì)不前 蜚(fēi)声
金瓯(ōu) 鹯(zhān) 褒(bāo)奖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追溯(sù) 赞赏备至 商榷(qùe) 暴跳如雷 如获至宝 置若罔(wǎng)闻 出类拔萃(cuì)运筹学 从实以终
※补充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熟读课文,掌握大意。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研讨: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①倒叙(中途)。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
——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
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
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
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
五、小结:(讨论)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第七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第六课 罗曼•罗兰(节选)
(奥地利)茨威格
一、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世界闻名。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二、题释: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荣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词语:
勃艮(gèn或gěn)第 喧嚣 斯宾诺莎 能言善辩
名噪一时 炯炯(jiǒng)发亮 供人消遣(qiǎn) 混沌(hùndùn)
※ 补充词解:
炯炯:光明,明亮。如目光炯炯。
名噪一时:一段时间内名声显赫。
四、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几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一)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的特点。
(二)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1、他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和勤奋精神。
2、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3、他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
(三)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
五、筛选信息,分析研讨:
1、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有哪些特点?在书上标出。再用短语逐条归纳。
——封闭式;培养目标高;有传统精神和经验;严格要求;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培养了最渊博的学者。
2、文中说:“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你是怎样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的?
——提示: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3、压缩下面的句子成一句话:“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和)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4、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的内含主要是什么?在书上划出。并把它简括成一句话。
—— “他们都感觉到了……也在所不惜。”
为人民而创作。
5、罗曼•罗兰年轻时也“追星”,但他的“追星”和现在不少年青人的“追星”有什么不同?
——提示:目的;内容;方式。
6、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有哪些?在书上划出。
7、从文章中找出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
——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人物: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
他们有相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到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六、概括主题:
提示:从段意入手。
本文介绍了罗曼•罗兰年青时就读巴黎高师的情况,突出了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勤奋精神和巨大收获,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3、阅读第59页《放言述说平生事》一文。
第7课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方
一、作者:
卞(bian)毓(yù)方,当代作家,记者。
二、人物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三、词语:
怦(pēng)然 凛(lǐn)凛而去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独柱擎(qíng)天 煌煌(huáng)笔墨 云愁雾惨 颠簸(bǒ) 黄钟大吕 舍身取义 刀光剑影戕(qiāng)灭 衢(qú)州 迫不及待 葵藿(huò) 秽(huì)土 精神侏儒 摇唇鼓舌 聒(guō)噪不已 戟(jǐ)指 厚脸昧心 李煜(yù) 辚辚(lín)绝尘一代枭(xiāo)雄 趾高气扬 衣单形瘦 雍(yōng)容 戏谑(xuè) 恼羞成怒 撒手锏(jiǎn) 箴言(zhēn) 缧绁(léixiè) 孛(bèi或bó)罗乱髭(zī)倒竖 拽(zhuài) 博学宏词科 诘(jié)难 歇斯底里 黔(qián)驴技穷 孤注一掷 奸佞(nìng) 攘(rǎng)袂(mèi) 心旌(jīng)嵇(jī)绍 祖逖(tì) 颜杲(gǎo)卿 擦拭 笔走龙蛇 摧枯拉朽
※补充词解:
怦然:形容心跳的样子。
凛凛:严肃,严厉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独柱擎天: 比喻独力支撑起大局。
煌煌:明亮。
舍身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
秽土:肮脏的土。
精神侏儒:指精神上苍白、猥琐的人。
戟指 :直指的意思。
绝尘:完全没有了尘土,形容走远了。
一代枭雄:某个时代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
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撒手锏:指旧小说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箴言:劝诫的话。
诘难:追问,责难。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黔(qián)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
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
心旌:心旗。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
四、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五、研讨:
1、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1283年被元朝杀害)
按时间顺序。
2、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一、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俘的情景。
二、写文天祥在狱中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
三、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情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3、作者在第一部分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时候就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你认为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在敌人的威逼引诱、软硬兼施下,表现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作为杰出的榜样代代相传。
4、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集中笔力写文天祥在各种考验面前的凛然正气。请结合文天祥的表现,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①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名利引诱看起来比肉体折磨“美丽”得多,但它的杀伤力更厉害,因为它能直接毁灭人的灵魂。
②真的,你让葵藿如何跟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英雄与叛徒之间决无共同语言,只有尖锐的对立。
③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因为同在高位,在敌对中更能感受对手的份量。
5、作者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50页倒数第一段。
如司马迁、屈原、曹植、诸葛亮、杜甫、陆游、辛弃疾、关汉卿、蒲松龄、曹雪芹、鲁迅、田间等。
六、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并翻译文中所引文天祥的诗句。
第8课 我的回顾
【美】爱因斯坦
一、作者:
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1900年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二、词语:
目瞪口呆 桎梏(zhìgù) 真知灼(zhuó)见 毋(wú)庸置疑 吞噬(shì) 深邃(suì) 窒息(zhì) 内疚(jiù) 弊病 扼杀 夭(yāo)折
※补充词解: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彻的理解 。
桎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深邃:深奥。(深)
夭折:未成年而死,这里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四、研讨:
1、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指明顺序:
——一、说明写作的缘由和动机。
二、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变化——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
1、12岁那年,中止了宗教信仰,确立了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宏大志向。 2、12-16岁,通过阅读,知道了当时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和方法。
3、17岁进入大学,主要因为兴趣走上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时间顺序。
2、作者为什么说:“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求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见第二自然段。“那些希望和努力”主要指物质方面(胃)。
3、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中止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中止了宗教信仰后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
——见课文:“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已失去了最初的尖锐性时感受也还是如此。”确立了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宏远道路。
4、对文中“有类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你对他们有何认识?请列举说明。
——提示:首先弄清“有类似想法“的含义。再列举有关人物。
5、作者说:“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
——提示:①参见第55页课文最后一句话。②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五、概括主题:
爱因斯坦在文中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学道路的过程,表现了他崇高的理想志向、伟大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六、讨论:
爱因斯坦给了我们哪些宝贵的启示?
——提示:参见主题。
六、 练习:
1、抄写生字词和你喜欢的句子。
2、课外阅读爱因斯坦的传记。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从中汲取成长的教益。是第一单元 “正确认识自我”的深化。这些传主为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结合各课特点,熟悉传记的写法学会写传记文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⑥前两课较易,可加快进度。
*单元导语
研讨:
1、 什么是传记?
——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可分为人物传记和传记文学。人物传记在通常情况下可视为复杂的记叙文。
2、 从传记中你可以学到什么?
——见第二自然段。
*基本阅读
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陈廷一
一、 作者: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
二、 词语:
推崇 籍(jí)贯 一介儒生 不知天高地厚 血气方刚 卤(lǔ)水 肃然起敬 美味佳肴(yáo) 奢侈(shēchǐ) 津津有味 张灯结彩 裹(guǒ)脚 水泄(xiè)不通
※补充词解:
推崇:指出某人某物的优点。
一介: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三、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课堂练习)
——三部分。
(一) 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
(二) 从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体方面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
(三) 写“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三、 重点研讨:
1、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甘于淡泊;胸怀大志,不畏权贵。
说明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
2、 找出第二部分中有概括性的句子及词语,体会它们的作用。
——总领下面的文句,使层次分明。
3、第二部分写孙中山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4、文中说,群众见到孙中山的时候,一起高声呼喊:“大总统万岁!”你觉得这个口号表现了群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
——热爱,尊重。妥当。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5、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甘于淡泊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当代青年人身上还需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从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个方面。
需要。国家;文明建设;个人素质。
6、课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军的军歌,其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句子。(课堂练习)
——拟人。
四、 主题思想:(小组讨论归纳)
本文通过对“布衣总统”孙中山先生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的片断描写,反映了了他的简朴生活,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五、 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按第二段仿写你身边的同学,500字以上。
3、预习第五课。
4、课外阅读短文《读书“三到”始知书》(第58页)。
第五课 华罗庚
顾迈南
一、作者: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词语:
署(shǔ)名 苏家驹(jū) 惨淡 扉(fēi)页 勤能补拙
莫名其妙 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 瘟疫蔓延
一拐一瘸(qué) 怜悯(mǐn) 停滞(zhì)不前 蜚(fēi)声
金瓯(ōu) 鹯(zhān) 褒(bāo)奖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追溯(sù) 赞赏备至 商榷(qùe) 暴跳如雷 如获至宝 置若罔(wǎng)闻 出类拔萃(cuì)运筹学 从实以终
※补充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熟读课文,掌握大意。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研讨: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①倒叙(中途)。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
——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
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
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
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
五、小结:(讨论)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第七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第六课 罗曼•罗兰(节选)
(奥地利)茨威格
一、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世界闻名。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二、题释: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荣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词语:
勃艮(gèn或gěn)第 喧嚣 斯宾诺莎 能言善辩
名噪一时 炯炯(jiǒng)发亮 供人消遣(qiǎn) 混沌(hùndùn)
※ 补充词解:
炯炯:光明,明亮。如目光炯炯。
名噪一时:一段时间内名声显赫。
四、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几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一)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的特点。
(二)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1、他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和勤奋精神。
2、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3、他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
(三)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
五、筛选信息,分析研讨:
1、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有哪些特点?在书上标出。再用短语逐条归纳。
——封闭式;培养目标高;有传统精神和经验;严格要求;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培养了最渊博的学者。
2、文中说:“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你是怎样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的?
——提示: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3、压缩下面的句子成一句话:“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和)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4、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的内含主要是什么?在书上划出。并把它简括成一句话。
—— “他们都感觉到了……也在所不惜。”
为人民而创作。
5、罗曼•罗兰年轻时也“追星”,但他的“追星”和现在不少年青人的“追星”有什么不同?
——提示:目的;内容;方式。
6、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有哪些?在书上划出。
7、从文章中找出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
——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人物: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
他们有相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到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六、概括主题:
提示:从段意入手。
本文介绍了罗曼•罗兰年青时就读巴黎高师的情况,突出了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勤奋精神和巨大收获,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3、阅读第59页《放言述说平生事》一文。
第7课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方
一、作者:
卞(bian)毓(yù)方,当代作家,记者。
二、人物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三、词语:
怦(pēng)然 凛(lǐn)凛而去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独柱擎(qíng)天 煌煌(huáng)笔墨 云愁雾惨 颠簸(bǒ) 黄钟大吕 舍身取义 刀光剑影戕(qiāng)灭 衢(qú)州 迫不及待 葵藿(huò) 秽(huì)土 精神侏儒 摇唇鼓舌 聒(guō)噪不已 戟(jǐ)指 厚脸昧心 李煜(yù) 辚辚(lín)绝尘一代枭(xiāo)雄 趾高气扬 衣单形瘦 雍(yōng)容 戏谑(xuè) 恼羞成怒 撒手锏(jiǎn) 箴言(zhēn) 缧绁(léixiè) 孛(bèi或bó)罗乱髭(zī)倒竖 拽(zhuài) 博学宏词科 诘(jié)难 歇斯底里 黔(qián)驴技穷 孤注一掷 奸佞(nìng) 攘(rǎng)袂(mèi) 心旌(jīng)嵇(jī)绍 祖逖(tì) 颜杲(gǎo)卿 擦拭 笔走龙蛇 摧枯拉朽
※补充词解:
怦然:形容心跳的样子。
凛凛:严肃,严厉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独柱擎天: 比喻独力支撑起大局。
煌煌:明亮。
舍身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
秽土:肮脏的土。
精神侏儒:指精神上苍白、猥琐的人。
戟指 :直指的意思。
绝尘:完全没有了尘土,形容走远了。
一代枭雄:某个时代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
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撒手锏:指旧小说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箴言:劝诫的话。
诘难:追问,责难。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黔(qián)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
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
心旌:心旗。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
四、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五、研讨:
1、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1283年被元朝杀害)
按时间顺序。
2、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一、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俘的情景。
二、写文天祥在狱中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
三、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情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3、作者在第一部分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时候就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你认为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在敌人的威逼引诱、软硬兼施下,表现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作为杰出的榜样代代相传。
4、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集中笔力写文天祥在各种考验面前的凛然正气。请结合文天祥的表现,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①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名利引诱看起来比肉体折磨“美丽”得多,但它的杀伤力更厉害,因为它能直接毁灭人的灵魂。
②真的,你让葵藿如何跟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英雄与叛徒之间决无共同语言,只有尖锐的对立。
③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因为同在高位,在敌对中更能感受对手的份量。
5、作者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50页倒数第一段。
如司马迁、屈原、曹植、诸葛亮、杜甫、陆游、辛弃疾、关汉卿、蒲松龄、曹雪芹、鲁迅、田间等。
六、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并翻译文中所引文天祥的诗句。
第8课 我的回顾
【美】爱因斯坦
一、作者:
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1900年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二、词语:
目瞪口呆 桎梏(zhìgù) 真知灼(zhuó)见 毋(wú)庸置疑 吞噬(shì) 深邃(suì) 窒息(zhì) 内疚(jiù) 弊病 扼杀 夭(yāo)折
※补充词解: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彻的理解 。
桎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深邃:深奥。(深)
夭折:未成年而死,这里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四、研讨:
1、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指明顺序:
——一、说明写作的缘由和动机。
二、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变化——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
1、12岁那年,中止了宗教信仰,确立了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宏大志向。 2、12-16岁,通过阅读,知道了当时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和方法。
3、17岁进入大学,主要因为兴趣走上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时间顺序。
2、作者为什么说:“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求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见第二自然段。“那些希望和努力”主要指物质方面(胃)。
3、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中止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中止了宗教信仰后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
——见课文:“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已失去了最初的尖锐性时感受也还是如此。”确立了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宏远道路。
4、对文中“有类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你对他们有何认识?请列举说明。
——提示:首先弄清“有类似想法“的含义。再列举有关人物。
5、作者说:“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
——提示:①参见第55页课文最后一句话。②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五、概括主题:
爱因斯坦在文中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学道路的过程,表现了他崇高的理想志向、伟大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六、讨论:
爱因斯坦给了我们哪些宝贵的启示?
——提示:参见主题。
六、 练习:
1、抄写生字词和你喜欢的句子。
2、课外阅读爱因斯坦的传记。
郑晓燕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