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7:43阅读:
字号:小|大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2、 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3、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教学重点】 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教学难点】 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辨析一下二者在表达方式方面有什么不同?
文段一: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小我便住在外婆家。7岁那年,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我回到了家——一个全然陌生的家。父亲的脾气不好,妈妈处处忍让,但也没见他脸上露出过笑意,仿佛自己成为家中的元老是名副其实的。
他规定每晚六点以前必须开饭。有一次,母亲因烧鱼而晚开饭,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太师椅上。微胖的身驱,仿佛一个生锈的大水壶,只要一经加热,便可以沸腾。我不敢靠近,害怕会一触即发。那闸门式的嘴,好像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于是,每天我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犯规。一日,因汽车误班,我回到家时已六点半,我犹豫着,始终不敢进门,徘徊在家门口。父亲拖着生病的身子开门张望,发现我在门口。我转身想逃,还没来得及,就觉得肩头一松,书包已被拿下,莫非他要打我?我不敢往下想,但父亲只是拍拍我的头,带我进门。“饿了吗?”见我点头,便不住往我碗里夹菜。”
文段二:
“爱,是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崇尚爱,尊重爱,奉献爱。正是因为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上到爱祖国、爱人民,下到爱父母、爱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存在爱。正是这点点滴滴发琐碎的爱,才谱写了不朽的生活篇章。
徐本禹正是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只身一人走向大山里,用温柔的双肩担负起不该属于他的那份重担;邰丽华对艺术的热爱为我们勾勒生命的蓬勃和人生的高洁;李春燕对父老乡亲们的爱使她成为照亮苗乡的月亮……
世界需要爱,我们人人都需要爱的呵护、爱的滋润。没有爱的世界,将是怎样的黑暗,我不敢想象。我只知道,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你我伸出手来,让世界充满爱。 ”
“文段一”中的描绘重点就是父亲的坏脾气和他严中带慈的性格。因为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所以在写作时要着力表现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文段二实际上是一段议论文。把文段二和文段一进行比较,是不是发现议论文中的记叙明显没有了细致描写的成分,而是概括事例来证明论点的呢?这其实就是议论文中记叙的最主要特点。
二、写作知识、方法解析:
1、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在叙述时应该把中间过长过细的记叙删除掉,把一件复杂的事化解成几件简单明了的事,让这些事变支撑论点的一个又一个论据。也就是说,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就像上文材料二中的叙述,无论是徐本禹、邰丽华,还是李春燕,他们的事迹不用详尽描绘,只要一句话概括就行了。
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不是只要注意语言的简洁与概括就够了呢?
当然不是,议论中的记叙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叙述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例如《想和做》一文,为了论证“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观点,文章就叙述了学游泳的事例:“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 ?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的记叙,用来说明“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是十分一致的。
2)对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吗 ?而“伪”的事例,则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向转述”。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2、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三、范文揣摩
精神的伊甸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
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揣摩提示:
思考: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
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
四、【片段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
王艳玲,今年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2005年度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2006年度吉林市三八红旗手”, 2007年4月全票当选“全国十大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4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
第二课时
一、话题探讨
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同一物种内部必须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爱,就是在长期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在现代社会,有些人被金钱腐蚀,丧失了爱心,这是很危险的。
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拥有爱心的人,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善良的、温和的。这种善良、温和的爱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受到感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数次描绘过这种爱的力量。
拥有爱心的人,虽然渴望美好,渴望与自然、人和所有生命处于和谐的状态,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容忍欺压、不平和邪恶。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东西,是拥有真正爱心的人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表现虽然有所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纯真的感情去祝愿所爱的人幸福,并且自己也参与这创造幸福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颗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写作指导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强调以理服人,通过分析事物的性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文体的这一特定目的决定了议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叙在议论文中无足轻重,相反,对议论文来说,记叙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
记叙在议论文中必不可少,这是由议论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议论文要“有感而发”、“持之有据”,这就要求议论文写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人生的具体现象、事实、问题,这是议论文的生命源泉所在;因而,记叙便成了议论文中的必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把握文体明差异: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很大的区别。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
2、紧扣论点叙关键:
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充实,充满细节的,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如课本中写作借鉴中所列举的几个例子,都很好得体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揣摩。
3、情叙事例展风采:
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分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动情,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含深情的引述中,尽展写作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也扑面而来。
三、写作借鉴
情感•认知•文化
湖北考生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四、布置作文:课后练习,任选一题。
写作热身:
让学生自己谈谈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补充展示如下相关材料,让学生从中选出一些材料看看哪些能够为自己的论点服务,怎么把这些材料改造成适合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或者用已有的材料引出自己的论点。
材料:
1、花园广场上,以为年轻的母亲正在教可爱的儿子学步,儿子走路一摇一晃,很不稳定,母亲在前面招着手示意儿子向前,突然,儿子摔倒了,哇哇的哭的很伤心,小手不停的挥着要母亲拉他,而母亲虽然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却并没有向前扶他,而是说:“好宝宝,自己起来!”儿子正大了眼睛,似乎听懂了母亲的话,艰难的爬了起来。母亲笑了,拍拍儿子的小脑袋,儿子也“咯咯”的笑了……
2、唐山大地震的某监狱,狱墙倒塌,有许多犯人都爬出来,但他们并没有逃跑之意,而是在唯一的一名狱警的指挥下去营救被压在废墟中的狱友和狱警。有的犯人被弄的鲜血淋漓,有的犯人的伤口化脓要用吸管去吸,一个当过医生的犯人毫不犹豫的用嘴吸,解除了那个人的痛苦。
3、伊拉克战争后,废墟一片,到处是简陋的大棚,饥饿的难民。终于,有一天,一辆辆卡车快速驶来,把一批批货物,送到每一个难民的手中,难民们都感动了,在泪光中看着一颗颗来自四面八方充满友爱的心。
4、一场森林火灾后,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像雕像般保持着一种姿态的烧焦的鸟儿,惊奇的护林员用树枝轻轻的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膀底下钻了出来。原来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幼小的孩子们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但它没有。
5、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匿名捐款25年,总额达2.7亿美元。一家慈善机构在多次接到他的捐款后,找到了他。
身份暴露后,记者蜂拥而至,当问到:“你在什么情况下捐款时。”他说:“在我感到最富的时候”。
“那么何时是你最富的时候?”
“在我想捐款的时候!”
金钱代表着富有,然而一个人最富的时候不见得是钱最多的时候,只要有一颗朴素的爱心,那他就是最富有的人。
6、一个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到黑人难民营搞调查研究,其中一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前途作预测,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为地被认为“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
很多年过去了,老教授的继承者带着好奇心又来到这里,令人惊奇的是,200名孩子大都已成功,而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了这个迟暮乏年的教师,她说了很平常的一句话:“我爱这些孩子。”
7、一个叫邦妮的少女,身患重病,不久就要离开生活了16年的小镇,一想到自己的病,她不禁十分辛酸。
她来到镇上的一家俱乐部,观看那里的篮球训练。当她看到一个被同伴轻视的小男孩不能上场时,同情之意油然而生。在门口,她听到了这个叫罗杰的男孩与母亲的对话。从中了解到,罗杰家要搬家,他想明天得到上场的机会,尽管他知道这不大可能。邦妮很想帮助他,于是找到了罗杰的队友,与他们协商。
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邦妮想最后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她答应那些孩子,只要他们让罗杰上场,自己就将一串价值不菲的紫水晶项链送给他们。后来,正因为有了邦妮的帮助,罗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从而改变的他的一生。
学生思考,重新组织材料,师生相互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2、 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3、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教学重点】 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教学难点】 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辨析一下二者在表达方式方面有什么不同?
文段一: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小我便住在外婆家。7岁那年,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我回到了家——一个全然陌生的家。父亲的脾气不好,妈妈处处忍让,但也没见他脸上露出过笑意,仿佛自己成为家中的元老是名副其实的。
他规定每晚六点以前必须开饭。有一次,母亲因烧鱼而晚开饭,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太师椅上。微胖的身驱,仿佛一个生锈的大水壶,只要一经加热,便可以沸腾。我不敢靠近,害怕会一触即发。那闸门式的嘴,好像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于是,每天我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犯规。一日,因汽车误班,我回到家时已六点半,我犹豫着,始终不敢进门,徘徊在家门口。父亲拖着生病的身子开门张望,发现我在门口。我转身想逃,还没来得及,就觉得肩头一松,书包已被拿下,莫非他要打我?我不敢往下想,但父亲只是拍拍我的头,带我进门。“饿了吗?”见我点头,便不住往我碗里夹菜。”
文段二:
“爱,是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崇尚爱,尊重爱,奉献爱。正是因为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上到爱祖国、爱人民,下到爱父母、爱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存在爱。正是这点点滴滴发琐碎的爱,才谱写了不朽的生活篇章。
徐本禹正是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只身一人走向大山里,用温柔的双肩担负起不该属于他的那份重担;邰丽华对艺术的热爱为我们勾勒生命的蓬勃和人生的高洁;李春燕对父老乡亲们的爱使她成为照亮苗乡的月亮……
世界需要爱,我们人人都需要爱的呵护、爱的滋润。没有爱的世界,将是怎样的黑暗,我不敢想象。我只知道,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你我伸出手来,让世界充满爱。 ”
“文段一”中的描绘重点就是父亲的坏脾气和他严中带慈的性格。因为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所以在写作时要着力表现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文段二实际上是一段议论文。把文段二和文段一进行比较,是不是发现议论文中的记叙明显没有了细致描写的成分,而是概括事例来证明论点的呢?这其实就是议论文中记叙的最主要特点。
二、写作知识、方法解析:
1、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在叙述时应该把中间过长过细的记叙删除掉,把一件复杂的事化解成几件简单明了的事,让这些事变支撑论点的一个又一个论据。也就是说,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就像上文材料二中的叙述,无论是徐本禹、邰丽华,还是李春燕,他们的事迹不用详尽描绘,只要一句话概括就行了。
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不是只要注意语言的简洁与概括就够了呢?
当然不是,议论中的记叙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叙述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例如《想和做》一文,为了论证“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观点,文章就叙述了学游泳的事例:“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 ?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的记叙,用来说明“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是十分一致的。
2)对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吗 ?而“伪”的事例,则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向转述”。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2、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三、范文揣摩
精神的伊甸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
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揣摩提示:
思考: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
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
四、【片段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
王艳玲,今年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2005年度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2006年度吉林市三八红旗手”, 2007年4月全票当选“全国十大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4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
第二课时
一、话题探讨
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同一物种内部必须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爱,就是在长期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在现代社会,有些人被金钱腐蚀,丧失了爱心,这是很危险的。
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拥有爱心的人,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善良的、温和的。这种善良、温和的爱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受到感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数次描绘过这种爱的力量。
拥有爱心的人,虽然渴望美好,渴望与自然、人和所有生命处于和谐的状态,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容忍欺压、不平和邪恶。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东西,是拥有真正爱心的人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表现虽然有所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纯真的感情去祝愿所爱的人幸福,并且自己也参与这创造幸福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颗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写作指导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强调以理服人,通过分析事物的性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文体的这一特定目的决定了议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叙在议论文中无足轻重,相反,对议论文来说,记叙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
记叙在议论文中必不可少,这是由议论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议论文要“有感而发”、“持之有据”,这就要求议论文写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人生的具体现象、事实、问题,这是议论文的生命源泉所在;因而,记叙便成了议论文中的必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把握文体明差异: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很大的区别。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
2、紧扣论点叙关键:
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充实,充满细节的,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如课本中写作借鉴中所列举的几个例子,都很好得体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揣摩。
3、情叙事例展风采:
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分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动情,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含深情的引述中,尽展写作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也扑面而来。
三、写作借鉴
情感•认知•文化
湖北考生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四、布置作文:课后练习,任选一题。
写作热身:
让学生自己谈谈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补充展示如下相关材料,让学生从中选出一些材料看看哪些能够为自己的论点服务,怎么把这些材料改造成适合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或者用已有的材料引出自己的论点。
材料:
1、花园广场上,以为年轻的母亲正在教可爱的儿子学步,儿子走路一摇一晃,很不稳定,母亲在前面招着手示意儿子向前,突然,儿子摔倒了,哇哇的哭的很伤心,小手不停的挥着要母亲拉他,而母亲虽然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却并没有向前扶他,而是说:“好宝宝,自己起来!”儿子正大了眼睛,似乎听懂了母亲的话,艰难的爬了起来。母亲笑了,拍拍儿子的小脑袋,儿子也“咯咯”的笑了……
2、唐山大地震的某监狱,狱墙倒塌,有许多犯人都爬出来,但他们并没有逃跑之意,而是在唯一的一名狱警的指挥下去营救被压在废墟中的狱友和狱警。有的犯人被弄的鲜血淋漓,有的犯人的伤口化脓要用吸管去吸,一个当过医生的犯人毫不犹豫的用嘴吸,解除了那个人的痛苦。
3、伊拉克战争后,废墟一片,到处是简陋的大棚,饥饿的难民。终于,有一天,一辆辆卡车快速驶来,把一批批货物,送到每一个难民的手中,难民们都感动了,在泪光中看着一颗颗来自四面八方充满友爱的心。
4、一场森林火灾后,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像雕像般保持着一种姿态的烧焦的鸟儿,惊奇的护林员用树枝轻轻的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膀底下钻了出来。原来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幼小的孩子们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但它没有。
5、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匿名捐款25年,总额达2.7亿美元。一家慈善机构在多次接到他的捐款后,找到了他。
身份暴露后,记者蜂拥而至,当问到:“你在什么情况下捐款时。”他说:“在我感到最富的时候”。
“那么何时是你最富的时候?”
“在我想捐款的时候!”
金钱代表着富有,然而一个人最富的时候不见得是钱最多的时候,只要有一颗朴素的爱心,那他就是最富有的人。
6、一个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到黑人难民营搞调查研究,其中一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前途作预测,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为地被认为“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
很多年过去了,老教授的继承者带着好奇心又来到这里,令人惊奇的是,200名孩子大都已成功,而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了这个迟暮乏年的教师,她说了很平常的一句话:“我爱这些孩子。”
7、一个叫邦妮的少女,身患重病,不久就要离开生活了16年的小镇,一想到自己的病,她不禁十分辛酸。
她来到镇上的一家俱乐部,观看那里的篮球训练。当她看到一个被同伴轻视的小男孩不能上场时,同情之意油然而生。在门口,她听到了这个叫罗杰的男孩与母亲的对话。从中了解到,罗杰家要搬家,他想明天得到上场的机会,尽管他知道这不大可能。邦妮很想帮助他,于是找到了罗杰的队友,与他们协商。
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邦妮想最后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她答应那些孩子,只要他们让罗杰上场,自己就将一串价值不菲的紫水晶项链送给他们。后来,正因为有了邦妮的帮助,罗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从而改变的他的一生。
学生思考,重新组织材料,师生相互交流。
王宝杰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