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粤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7:46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探究和理解“月”的意象及其丰富的意蕴;学会以“月”为话题进行诗文写作。
教学重难点:
1.感知“月”的意象,探究和品味其在诗歌等作品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意蕴,
2.尝试以“月”为话题进行诗文写作。
教学方法:
欣赏探究法(即创造气氛,示例剖析;巧妙点拨,启发想象;感悟理解,迁移强化;拓展学习,活学活用(尝试写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练引入新课,让学生提取信息(“月”)
请补写出以下横线上的诗句。(出示投影)
①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古人不见今时月,__________    ___。(李白《把洒问天》)
③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确:①“露从今夜白”;②“今月曾经照古人”;③ “天涯共此时”。
师:刚才的这些诗句,它们都涉及到哪一个共同的物象呢?
明确:“月亮”。 “月”是古诗词的重要素材之一,在这些古诗词中,文人的诗才连同他们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一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光溢彩。



二、学生自主探究和把握“月”意象的主要内涵。
让学生开动脑筋,放飞思绪,从学过或看过的作品(包括诗、词、文章,甚至歌曲)中找出存有“月亮”意象的句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可以分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后再集中互相交流。
(提示探究的方法如下:①找出和“月”相关的句子。②由点及面,找其它相关出现的景物(意象)。③通过联想和想象,描摹诗人(作者)当时的表情和心情。)
(1)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3分钟后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借“月”寄托不同情感的作品,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与“月”有关的诗文
(一)“无情”月
(指文化层面的月:横亘古今,跨越时空,见证着历史,印证着哲理—时空的永恒;个体生命的短暂。)(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 (《虞美人》)
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酒问月》)
3.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 ——李白( 《苏台览古》)
4.“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 轼(《水调歌头》)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二)“多情”月
(指丰富意蕴的月:愁绪的月(离愁与孤寂);情爱的月;藉满乡愁的月等等。)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柳岸残月:柳公等借月抒离情。)
2.……岁寒无与同,明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 ……—潘岳 (《悼亡诗 》)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一剪梅》)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 煜 (《相见欢》) 
5.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
(倾诉无人的隐恨和无尽思念)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7.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长相思》(孤寂,寒冷,落寞,无奈 )
8.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凄恻孤寂 )
9.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李白《鹦鹉洲》 
(怀才不遇的孤苦和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控诉)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表面自得其乐,背景却无限凄凉,撼人心魄的是无与伦比的孤独感。)
11.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世上难觅知音的孤寂心情)
12.“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叹逝情,爱不再)
13.(企盼通月同心达意 / 深情祝愿)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孟郊《古别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14.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痴恋情深 )
15.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爱的惆怅迷惘和不变的深情 )
16.(思乡之月,特别是元宵月和中秋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17.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一文中的语段:
每逢望月(每月十五),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2)小结学生找到作品中与“月”有关的主要意蕴:(学生边归纳,老师边出示投影)
点拨:A、乡愁  (《静夜思》)
B、离愁  (《雨霖铃》)
C、相思  (《一剪梅》、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D、孤寂  (《月下独酌》)

三、拓展实践:“月下我人我文我情”(我手写我心)
月华抚慰过前人的心灵,同样也在抚慰着我们的心灵。面对着月华,你心中也会涌起万般思绪吧,那么请同学们以“月亮”为寄托物,写一段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最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5分钟后,让学生宣读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示例:
1.“无言地醒来,回首一夜的忧愁,却只剩倩丽的月影,叹出101次的伤感,又吟唱起天涯人的伤心,一切只因心中的明月在现实的死水中淡淡地浮现。无言,一切都将依旧,至死方休……”
2.“月是故乡的魂,是游子心中永不灭的太阳。”
3.“无限风光无心赏,寂寞艳阳几时还?独坐倚栏长盼望,长空处,今夜残月挂。鸦叫一
声破夜阑,孤孤身影怎成双?无奈人生多苦况,破晓后,昨日不再来。”
4.这是由活力十足的小溪、热情奔放的月亮和兴趣盎然的树丛所组成的大型舞会。活泼的溪水从高高的山巅上流下来,柔和的月光为它染上了一层独特的纯洁色彩。在这样活跃的溪流面前,原本安静的月似乎已经动情,抢着成为小溪的舞伴。山麓上的树丛被愉悦的月光所感染,它们蠢蠢欲动,想加入那快乐的舞会。

四、教师总结和寄语
由此可见,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创造了许多优美的意境,成为人类相思等情感的载体,她既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还是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还可以是岁月的见证,成为永恒的象征。正谓“今人犹见旧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同看明月皆相似。” 
在这里,让我们相约下一个月圆夜,一起再去拜访“月”姑娘,再来一次月下漫步,欣赏无边的月色吧。最后祝同学们月圆,人圆,梦更圆!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