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7:55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的:
1.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通过分析情节及描写方法去欣赏人物性格。
4.如何认识表现主义小说。
教学重点:情节、人物、主题。
教学难点: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外国小说流派——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他们便一反传统文学的理性思维、有序组合和对事物的现实描写,而主张在非理性和反常规的格局下表现作家主观的直接体验。于是我们看到,现代主义文学不仅渗透悲观情绪和虚无思想,且到处充满潜意识、梦幻、象征、直觉、联想和自我。其人物描写常常非性格化,故事叙述常常非情节化,结构安排常常非层次化。……总之,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即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它是处于信仰危机的西方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曲折反映。(《百科辞典•文学辞典》,学苑出版社出版,总主编:何立,第518页)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于此。(《外国现代作品选•前言》第5页,袁可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二.作者作品介绍: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详细介绍见教师用书)
三.背景介绍: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四、自主学习:
1.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穹qióng顶 偌ruò大 粘nián性 休憩qì 下颚è 思忖cǔn 羞赧nǎn 门闩shuān 阖hé上 一瞥piē 晨曦xī 濒bīn临 攒zǎn够了钱 朕zhèn兆 愤懑mèn 磨蹭cèng 少不更gēng事 兢兢jīng业业 迄qì今 缅miǎn怀
2.掌握下列词语:
偌大 羞赧 重听 思忖 隐匿 迄今 缅怀 魂不守舍 少不更事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 萍水相逢 谨小慎微 忠心耿耿
3.交流上网查找的作者作品相关的资料.
4.阅读课文,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6.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并对比家人的心理变化。
五.整体感知:情节介绍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内容概述:
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六、变形探究
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一词很值得探究,它至少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
但格里高尔虽变形为甲虫,他内心依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仍然记挂着工作,仍然为父母和妹妹操心,是为家庭着急、分忧,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之情。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
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家人形未变却变了心。开始时家人对格里高尔还有所牵挂,但后来就变得十分冷漠,甚至要设法摆脱他,把他扫地出门。连身边最亲的人尚且如此,亲情变成仇情,更何况是社会上的陌生人呢?从这点上说,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人形而“虫”心。
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
此处“变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
七、问题探究
1、思考P.64练习一(教参P.84)
(1)“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工作的辛苦、饮食的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
(2)“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古脑儿全告诉他。 -----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 。”
----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可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心理的原因。
问: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
提示: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马克思对“异化”下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在对变形作探究之后,还可联系现实,让学生在自由谈的氛围中谈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被异化的现象”“怎样才能我们不被异化”这一类的话题。(“挖掘经典作品的当代内涵”)
2、课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虫形而人心“的异类,但在他身上,我们仍然能看到人的一些特征。找出课文中描写这一特征的语句,并思考作者这样写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64练习二)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 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 ----他的工作方式 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 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 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 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要搭这一班车他得发疯似的赶才行,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不过这将是最不愉快的事, ------”
这些语句表明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的异类。他的人格形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富有责任感的好职员;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但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死亡。
3、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什么?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4、小说描写人变成虫的情节荒诞、变形,可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
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
八.布置作业:
课外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
一、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3.小说的内在主线是什么?
提示: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一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4.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二、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怎样的?
提示:
1.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2.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格里高尔失业在家,过着甲虫生活,只能爬来爬去、但是,他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还想着给妹妹实现“美梦”。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妹妹还只有17岁。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他“受到了自责和忧愁的压抑”,“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3.受重伤后,被亲人厌弃而绝望,心态走向平和。
一只苹果砸在背上,身受重伤,格里高尔终于被妹妹厌弃。妹妹一再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格甲高尔异常冷静,他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条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一死亡。
三、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所刻画的格里高尔的心理经历,有何表现意义?
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格里高尔的形象:
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3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五、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也引起读者的同情。
六、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
提示: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1.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提示:“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2.怎样理解作者对“变形”这一情节的构思意图和巧妙之处?
提示: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矛盾、人性都显示不出来。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显示出来。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像,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3.这篇小说中的“荒诞”无处不在,试具体说明。
提示: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4.荒诞、变形的情节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
提示: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5.《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提示: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七.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讨论)
☆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明确:一家人本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一是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娱自贱;二是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1.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通过分析情节及描写方法去欣赏人物性格。
4.如何认识表现主义小说。
教学重点:情节、人物、主题。
教学难点: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外国小说流派——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他们便一反传统文学的理性思维、有序组合和对事物的现实描写,而主张在非理性和反常规的格局下表现作家主观的直接体验。于是我们看到,现代主义文学不仅渗透悲观情绪和虚无思想,且到处充满潜意识、梦幻、象征、直觉、联想和自我。其人物描写常常非性格化,故事叙述常常非情节化,结构安排常常非层次化。……总之,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即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它是处于信仰危机的西方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曲折反映。(《百科辞典•文学辞典》,学苑出版社出版,总主编:何立,第518页)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于此。(《外国现代作品选•前言》第5页,袁可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二.作者作品介绍: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详细介绍见教师用书)
三.背景介绍: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四、自主学习:
1.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穹qióng顶 偌ruò大 粘nián性 休憩qì 下颚è 思忖cǔn 羞赧nǎn 门闩shuān 阖hé上 一瞥piē 晨曦xī 濒bīn临 攒zǎn够了钱 朕zhèn兆 愤懑mèn 磨蹭cèng 少不更gēng事 兢兢jīng业业 迄qì今 缅miǎn怀
2.掌握下列词语:
偌大 羞赧 重听 思忖 隐匿 迄今 缅怀 魂不守舍 少不更事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 萍水相逢 谨小慎微 忠心耿耿
3.交流上网查找的作者作品相关的资料.
4.阅读课文,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6.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并对比家人的心理变化。
五.整体感知:情节介绍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内容概述:
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六、变形探究
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一词很值得探究,它至少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
但格里高尔虽变形为甲虫,他内心依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仍然记挂着工作,仍然为父母和妹妹操心,是为家庭着急、分忧,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之情。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
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家人形未变却变了心。开始时家人对格里高尔还有所牵挂,但后来就变得十分冷漠,甚至要设法摆脱他,把他扫地出门。连身边最亲的人尚且如此,亲情变成仇情,更何况是社会上的陌生人呢?从这点上说,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人形而“虫”心。
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
此处“变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
七、问题探究
1、思考P.64练习一(教参P.84)
(1)“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工作的辛苦、饮食的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
(2)“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古脑儿全告诉他。 -----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 。”
----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可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心理的原因。
问: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
提示: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马克思对“异化”下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在对变形作探究之后,还可联系现实,让学生在自由谈的氛围中谈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被异化的现象”“怎样才能我们不被异化”这一类的话题。(“挖掘经典作品的当代内涵”)
2、课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虫形而人心“的异类,但在他身上,我们仍然能看到人的一些特征。找出课文中描写这一特征的语句,并思考作者这样写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64练习二)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 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 ----他的工作方式 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 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 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 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要搭这一班车他得发疯似的赶才行,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不过这将是最不愉快的事, ------”
这些语句表明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的异类。他的人格形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富有责任感的好职员;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但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死亡。
3、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什么?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4、小说描写人变成虫的情节荒诞、变形,可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
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
八.布置作业:
课外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
一、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3.小说的内在主线是什么?
提示: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一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4.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二、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怎样的?
提示:
1.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2.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格里高尔失业在家,过着甲虫生活,只能爬来爬去、但是,他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还想着给妹妹实现“美梦”。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妹妹还只有17岁。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他“受到了自责和忧愁的压抑”,“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3.受重伤后,被亲人厌弃而绝望,心态走向平和。
一只苹果砸在背上,身受重伤,格里高尔终于被妹妹厌弃。妹妹一再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格甲高尔异常冷静,他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条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一死亡。
三、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所刻画的格里高尔的心理经历,有何表现意义?
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格里高尔的形象:
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3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五、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也引起读者的同情。
六、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
提示: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1.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提示:“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2.怎样理解作者对“变形”这一情节的构思意图和巧妙之处?
提示: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矛盾、人性都显示不出来。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显示出来。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像,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3.这篇小说中的“荒诞”无处不在,试具体说明。
提示: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4.荒诞、变形的情节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
提示: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5.《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提示: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七.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讨论)
☆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明确:一家人本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一是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娱自贱;二是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