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05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本课的教授过程中,我们将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反复吟诵,加深对词作的理解,从而受到感染并能体会到怀古词的一些基本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具体研读。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突出了新版本选文与原来人教版的不同,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课堂的流程中,特别设计了两者选文不同的比较,通过对一些具有个性思维特点的问题进行探讨,优化师生间的关系,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人生体验,并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一、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体味诗人在追慕古人时所表达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学生在诵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赤壁赋》吗?苏轼借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让我们回顾一下。(师生齐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壮美的自然成为身处困境的诗人认识人生的凭借,但汹涌的江水并没有洗尽诗人的无限愁绪和壮志。触景生情,诗人心中激荡不已,吟出了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三、指导诵读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当读得铿锵有力,读出豪壮之气,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句应读得洒脱,不要作低调处理。
(先学生读,老师鼓励、纠正;学生再读,老师再鼓励、再纠正;老师范读;最后学生读,掌声鼓励)
四、题解
念奴娇:词牌名。
怀古诗: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讽刺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
五、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师问:
①本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怀古伤己)
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以上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怎么理解的就怎么回答)
六、鉴赏要点
(下面让我们具体感知这首词)
思考: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写出了长江汹涌奔流之状,显示出了诗人的开阔胸襟。长江奔流不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英雄壮举都出现在这个地方,又随它东去而不复返。想到此,诗人心潮自然激荡不已。
讨论:诗人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提示:用雄浑的长江衬托出英雄人物威武雄壮的业绩和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思考:描写赤壁诗人主要抓住了它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山:险峻雄奇,水:汹涌澎湃。
讨论:“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你更喜欢哪一句?
提示: “崩云”击碎了云层,写出了山石直冲云天的力量。“裂岸”写出了波涛撞击江岸的力度。“穿”写出石壁的高峭、直插云霄的态势。“拍”写出江水撞击江岸时波涛的汹涌奔腾,“穿”“拍”运用比拟手法,使画面形象、富有动感。(不拘泥于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什么作用?
提示:“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诗人这一声惊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时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周瑜?
提示:小乔初嫁、装束、功业。
讨论:1、写小乔为什么用“初嫁”而不用“出嫁”?诗人写周瑜为什么却提及小乔?
2、“强虏”也作“樯橹”,你更喜欢哪一种?(苏教版作“强虏”)
提示:(第一问)用“初嫁”体现出周瑜新婚不久,春风得意,年轻有为,英气不凡。写周瑜当年风流俊雅,奋发有为,艺术地以“小乔”来映衬周瑜,让美人衬英雄,英雄更生色。另外,小乔之姐大乔系孙权之嫂,所以周瑜与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问)“强虏”体现了曹军的勇猛强壮。就是这些勇猛强壮的军队,却在具有儒雅风度的周瑜的谈笑之间被打得溃不成军,更加显示出周瑜的指挥若定,战果辉煌。“樯撸”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代战船。“樯撸”与“灰飞烟灭”搭配,这句写出了曹操的战船被战火烧毁的破败景象,同时与周瑜的从容闲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学生不必拘泥于一种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诗人由周瑜非凡的胆略和建立的盖世功业联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不仅感慨万千。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
思考:“多情应笑我”应如何理解?
提示:从句式上来讲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与之相似的句子还有“故国神游”“早生华发”。“多情”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词语,有多种含义,这里指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是诗人的自嘲,对英雄的仰慕与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
讨论:有人说结尾具有消极色彩,你是怎么理解的?“人生如梦”又作“人间如梦”你更喜欢哪一种?(苏教版作“人间如梦”)
提示:不具有消极色彩。《念奴娇•赤壁怀古》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人间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际上只是诗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诗人并未想到隐退或表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显苍凉,但总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喜欢“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是侧重于自身来说的,表现了自身的坎坷与无奈。苏轼一生称得上是跌宕沉浮、命运多舛的,他颠沛流离,天南海北,奔波不歇。苏轼的无奈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情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思索。
喜欢“人间如梦”。“人间如梦”之说,是侧重于世道来说的,体现了世道的艰难与变幻莫测。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造成这种“失意”的原因,是满怀一腔报国之志的诗人,没想到会卷入到一场政治纷争之中,成了朝廷各帮派斗争的牺牲品。“人间如梦”是诗人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奈与控诉。
(上面问题的提示仅供参照,学生的回答应提倡多样性,只要是体现了学生自己思维的结果,即使有偏颇,也应肯定。)
小结: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长江,感慨万千,联想到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建立过盖世功业的英雄人物,继而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从而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思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之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①描绘壮阔之景。
②刻画豪迈之人,如周瑜。
③抒发豪壮之情。
(具体结合本词分析。)
补充资料: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之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七、感悟人生: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应如何对待?展开讨论 (提示略)
八、课后作业:
1、试比较苏轼与李白
提示:选取他们其中一首诗词进行比较,也可搜集他们更多的诗词进行某一方面的比较或多方面的比较。
2、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个MTV的脚本(以诗人吟诵本词贯穿始末,设计几组镜头镶嵌其中)。
九、教后记: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备课多么充分,设计多么周密,在其实施过程中都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完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己的范读仍不够好,有几个地方感情抓不准,诗词的豪放特点体现的不够。
2、 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特别对是“怀古”与“伤己”的结合认识不够。
3、 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有灌输答案之嫌。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本课的教授过程中,我们将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反复吟诵,加深对词作的理解,从而受到感染并能体会到怀古词的一些基本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具体研读。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突出了新版本选文与原来人教版的不同,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课堂的流程中,特别设计了两者选文不同的比较,通过对一些具有个性思维特点的问题进行探讨,优化师生间的关系,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人生体验,并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一、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体味诗人在追慕古人时所表达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学生在诵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赤壁赋》吗?苏轼借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让我们回顾一下。(师生齐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壮美的自然成为身处困境的诗人认识人生的凭借,但汹涌的江水并没有洗尽诗人的无限愁绪和壮志。触景生情,诗人心中激荡不已,吟出了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三、指导诵读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当读得铿锵有力,读出豪壮之气,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句应读得洒脱,不要作低调处理。
(先学生读,老师鼓励、纠正;学生再读,老师再鼓励、再纠正;老师范读;最后学生读,掌声鼓励)
四、题解
念奴娇:词牌名。
怀古诗: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讽刺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
五、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师问:
①本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怀古伤己)
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以上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怎么理解的就怎么回答)
六、鉴赏要点
(下面让我们具体感知这首词)
思考: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写出了长江汹涌奔流之状,显示出了诗人的开阔胸襟。长江奔流不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英雄壮举都出现在这个地方,又随它东去而不复返。想到此,诗人心潮自然激荡不已。
讨论:诗人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提示:用雄浑的长江衬托出英雄人物威武雄壮的业绩和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思考:描写赤壁诗人主要抓住了它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山:险峻雄奇,水:汹涌澎湃。
讨论:“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你更喜欢哪一句?
提示: “崩云”击碎了云层,写出了山石直冲云天的力量。“裂岸”写出了波涛撞击江岸的力度。“穿”写出石壁的高峭、直插云霄的态势。“拍”写出江水撞击江岸时波涛的汹涌奔腾,“穿”“拍”运用比拟手法,使画面形象、富有动感。(不拘泥于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什么作用?
提示:“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诗人这一声惊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时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周瑜?
提示:小乔初嫁、装束、功业。
讨论:1、写小乔为什么用“初嫁”而不用“出嫁”?诗人写周瑜为什么却提及小乔?
2、“强虏”也作“樯橹”,你更喜欢哪一种?(苏教版作“强虏”)
提示:(第一问)用“初嫁”体现出周瑜新婚不久,春风得意,年轻有为,英气不凡。写周瑜当年风流俊雅,奋发有为,艺术地以“小乔”来映衬周瑜,让美人衬英雄,英雄更生色。另外,小乔之姐大乔系孙权之嫂,所以周瑜与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问)“强虏”体现了曹军的勇猛强壮。就是这些勇猛强壮的军队,却在具有儒雅风度的周瑜的谈笑之间被打得溃不成军,更加显示出周瑜的指挥若定,战果辉煌。“樯撸”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代战船。“樯撸”与“灰飞烟灭”搭配,这句写出了曹操的战船被战火烧毁的破败景象,同时与周瑜的从容闲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学生不必拘泥于一种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诗人由周瑜非凡的胆略和建立的盖世功业联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不仅感慨万千。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
思考:“多情应笑我”应如何理解?
提示:从句式上来讲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与之相似的句子还有“故国神游”“早生华发”。“多情”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词语,有多种含义,这里指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是诗人的自嘲,对英雄的仰慕与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
讨论:有人说结尾具有消极色彩,你是怎么理解的?“人生如梦”又作“人间如梦”你更喜欢哪一种?(苏教版作“人间如梦”)
提示:不具有消极色彩。《念奴娇•赤壁怀古》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人间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际上只是诗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诗人并未想到隐退或表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显苍凉,但总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喜欢“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是侧重于自身来说的,表现了自身的坎坷与无奈。苏轼一生称得上是跌宕沉浮、命运多舛的,他颠沛流离,天南海北,奔波不歇。苏轼的无奈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情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思索。
喜欢“人间如梦”。“人间如梦”之说,是侧重于世道来说的,体现了世道的艰难与变幻莫测。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造成这种“失意”的原因,是满怀一腔报国之志的诗人,没想到会卷入到一场政治纷争之中,成了朝廷各帮派斗争的牺牲品。“人间如梦”是诗人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奈与控诉。
(上面问题的提示仅供参照,学生的回答应提倡多样性,只要是体现了学生自己思维的结果,即使有偏颇,也应肯定。)
小结: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长江,感慨万千,联想到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建立过盖世功业的英雄人物,继而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从而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思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之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①描绘壮阔之景。
②刻画豪迈之人,如周瑜。
③抒发豪壮之情。
(具体结合本词分析。)
补充资料: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之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七、感悟人生: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应如何对待?展开讨论 (提示略)
八、课后作业:
1、试比较苏轼与李白
提示:选取他们其中一首诗词进行比较,也可搜集他们更多的诗词进行某一方面的比较或多方面的比较。
2、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个MTV的脚本(以诗人吟诵本词贯穿始末,设计几组镜头镶嵌其中)。
九、教后记: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备课多么充分,设计多么周密,在其实施过程中都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完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己的范读仍不够好,有几个地方感情抓不准,诗词的豪放特点体现的不够。
2、 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特别对是“怀古”与“伤己”的结合认识不够。
3、 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有灌输答案之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