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报任安书》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07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以便比较准确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巨大动力。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二、能力点
    1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读懂文言文的能力。
    2评价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赏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三、德育渗透
    1认识不幸对人生的意义。
    2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文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二、难点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内容涉及的作者家世、古代刑罚、古代王侯将相受辱事件,以及至贤们在逆境中发愤著书、名传千古的事例等,学生不太熟悉;且司马迁生活的时代与学生距离太远,学生人生阅历尚浅,对司马迁在文中表达的丰富情感、深刻的感受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
    三、解决办法
    1印发司马迁的有关资料及历代学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使学生对司马迁有感性的认识和较为完整的了解,为阅读作些铺垫。
    2阅读课本中的“相关链接”,让学生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家庭背景有所了解,从而理解他受宫刑后为何依然发愤著书。
    3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为课堂讨论作准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师生互动设计]
    一、第一课时,师生、学生之间互动答疑,解决疏通大意、读懂基本内容的问题。
    二、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或课下阅读《太史公自序》等篇章,进一步理解课文,第二节课评价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了解影响司马迁生死观、价值观及《史记》创作的主要资料。
    2疏通文意,理解每段内容,整体把握课文。
    二、导入
  介绍两幅关于司马迁的对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思考:从这两幅对联中,我们读出了有关司马迁的哪些信息?
    三、新课
    (一)介绍司马迁的有关资料
    读《史记》就要了解司马迁。从印发的有关材料看,对司马迁一生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他创作《史记》重大动力的事件是什么?
    小结:主要是两点。
    1家世和家庭。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在任太史令时就曾想到利用做官的便利条件,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未能如愿。临终时,他把这一理想和愿望留给了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做太史,不要忘记他所欲论著的心愿,并认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自立,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父亲的话对司马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司马迁流着泪向父亲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遭遇李陵之祸,接受宫刑。这对司马迁影响极大,经历此事,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他对《史记》一书的创作。司马迁之所以在为名节自杀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选择后者,全是因为《史记》未成。他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读《史记》不能不了解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不能不读《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在这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委婉地述说了他受刑后忍辱苟活的苦衷。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宁愿受辱也要死得“重于泰山”的坚忍和伟大,同时此文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二)通读、感知、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引导学生感知内容,体会感情。
    2学生诵读,重点段落反复诵读。
    3师生、学生之间互动,研读课文,解答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及句子,对重点语句进行翻译。
    4梳理每段内容,概括段意。(投影打出)
    第1段:说明来信内容,就未能及时回信表示歉意。
    第2段:申述自己遭受腐刑而未能死节的原因。
    第3段:说明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
    第4段:列举古代“倜傥非常之人”身处逆境“论书策”以抒其愤的例子,作为自己的榜样。
    第5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宗旨,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决心。
    第6段:再次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照应开头,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三)作业
    1整理本课出现的通假字。
    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注意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3)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5)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6)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7)无益,于俗不信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E略陈固陋
    (2)例: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今仆不幸,早失父母
    C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E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第二课时
    一、重点
    1研读2—5段,评析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
    2赏析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司马迁的有关资料,疏通了文意,并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的2—5段,就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进行讨论,并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新课
    (一)研读课文
    1阅读第2段,理清作者思路,找出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
    边讨论边完成投影:
    (1)位卑人轻,死无人惜    (2)人应死得重于泰山——“择死”对于自己无价值,所以“择生”
    (3)提出不辱与受辱的不同等次——自己受的是极刑
    (4)举历史上地位显赫受辱之例——自己受辱而不“死节”不足为怪
    2研读第3段,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对“死节”的看法:“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意义地为名节而死。所以他不“死节”,他“择生”,因为“择生”才能“践志”。清代学者包世臣曾指出: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司马迁对生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
    投影:
    择生——践志:完成《史记》创作
    3研读第4段,讨论作者列举古代一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事例,同他表达的生死观、价值观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投影:
    《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钱钟书)
    司马迁的遭遇同先贤们有相似之处,要以他们为榜样,顽强地活,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不死节,择生,是为了完成未竟的事业。换言之,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了生。
    4研读第5段,(1)找出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2)说出“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草创未就……岂有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最后一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司马迁的选择对于自己是痛苦的,因为这种选择实在是一种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为世俗所误解,所鄙视,即便是智者,也难理解。他要顶着世俗的巨大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择生比择死更需要勇气,更是刚毅坚强的表现。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们就更能理解第6段他表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内心所受到的折磨。
    5根据以上分析,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迁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6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对司马迁在为名节自杀而死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的“择生”选择,你怎么评价?联系本文和《苏格拉底之死》等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其他典型事例,说说你的看法。
    7本文情感充沛,气势磅礴,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在语言形式上和表达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举例评析。
    (二)总结全文
    阅读此文,我们对司马迁择生践志,创作《史记》的心路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历程是“悲壮”的,他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为中华民族撰写了第一部大型的纪传体通史,实现了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他的“择生”令人敬重。他“择生”的思考令我们深思。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五。
    2读第4段,最好背诵下来。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