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离骚》(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24阅读:
字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难点】
1、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方法指导】
诵读法与讨论法

【知识链接】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心。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偭(    )规矩而改错(    )   ③制芰(    )荷以为衣
  
   ②何圜(    )之能周兮               ④高余冠之岌岌(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 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 ,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
   
   3.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 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观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二、课堂探究
(一)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
    1、了解《离骚》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2、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精读第一节  回答问题
   3、诗人为什么“太息”“掩涕”?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5、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三)合作探究

    6、<<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           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7.学习本诗后,你认为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延伸拓展】 
     对《离骚》中“美人”“香草”意象的解读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反思与感悟】


【当堂检测】
一、 文学常识填空。
  1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_诗人,他在吸收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_______是现存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 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风骚”,“风”指______;“骚”指_______;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_________、 _________传统。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 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表现诗人坚持真理、 献身理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7 下列各句,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相同的是(   )
  A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东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8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謇朝谇而夕替——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B 背绳墨以追曲兮——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
C 余独好修以为常——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D 岂余心之可惩——难道我的志向是应该受到惩罚的吗
 

刘远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