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鲁人版高一)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01阅读:
字号:小|大
作者:王绍鸿(实验教师)
编号:04680
联系电话:13953123063
工作单位:章丘市第五中学
时间:2008年1月
一。课程分析:
俗语云:“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重要因素,它必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样,如果学生能在考场的作文写作中,起一个好的题目,那将是神来之笔,必定大放异彩。由此可见,作文的拟题训练应该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拟题训练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作文最终的成功与否。所以,拟题训练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笔者认为,作文拟题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好的题目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和怎样起一个好的题目”,难点在于如何掌握几种起一个好题目的方法,其关键在于改变学生以往对作文题目的错误认识。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所教的两个班是刚考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作文写作水平很低,没有任何写作常识及理论框架。具体到作文拟题上,学生对此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漠视题目的存在,认为题目可有可无;写作文时先写内容后写题目;认识不到题目在作文中的重要地位;对好的题目缺乏基本的认识。鉴于此,笔者将以改变学生的这些错误的认识为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题目对作文将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一个好的题目应具备哪些要素以及怎样才能起一个好的题目,掌握几种简单易学实用的起题目的方法。
三。设计理念:
有鉴于学生的写作现状,本节课将主要依据“诱思探究学科论”之精髓—“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主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变教为诱,并巧设一系列“诱思点”,变学为思,从而达到“以诱达思”的目的。在整堂中,教师应时刻依据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作出及时合理的引导,以激发学生对作文题目的兴趣,并深入思考起一个好的题目的方法。由此,让学生成为整堂课的主人,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为主动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前准备好实物投影,教师精心搜集一些好的题目,并打印好本节课所需的一些资料。
四。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一个好的题目应具备哪些要素以及掌握几种简单实用易学的起题目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反思期中考试作文中的得失;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事先找出一些文章的题目。
3。让学生搜集一些广告语及流行歌曲的名字。
(二)情境导入:
1。让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她自已的作文。
[点评]:这名学生的作文在期中考试中得了高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她起的题目很好,而且她题目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突显了中心。让她大声朗读一是让学生感受好文章的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容易从中找到其题目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要素。从而顺利导入本课的教学。
[实录]:这名学生很投入地朗读了自己的文章,情感充沛,自然流畅。全班学生听得也很投入,似有所感,若有所思。
2.让学生讨论听后感并发表意见。
[点评]:让学生讨论是因为学生刚才已有所感,也有所思,并结合自己的作文,对好文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找到其中的一个闪光点那就是“题目”
[实录]:学生讨论的很激烈,发言也很积极,不出所料,很多学生认为这名学生的作文之所以成功,其题目起得好是一个重要因素。
3。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出示次此考试作文题目情况:全班66人以<<感悟×××>>为题的有15人,以<<×××的感悟>>为题的有13人,以<<一叶落而秋>>为题的有15人,没写题目的12人。让学生依据这些情况与刚才那名学生的题目作一下比较,并进行反思,发言。
[点评]:这样做,就是要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对这一些现象进行思考,从中体会题目对作文的重要性。
[实录]:学生先是进行了反思,然后是小组间进行了讨论。最后,有很多学生发言,并形成共识,自己的作文不成功,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题目雷同,毫无新意,也就不能得高分。
(三)探索思考:
既然已认识到题目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应该切入正题。
1。让学生拿课前找到的一些自己认为好的题目,小组间进行讨论,一个好的题目应具备哪些要素?
[点评]:这样做是让学生通过讨论,主动地去思考一个好的题目应具备哪些要素。变教师直接灌输为学生主动思考。
[实录]:学生讨论激烈,并且有些学生还进行了总结。
2。找小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下他们认为好的题目,并将他们讨论的结果陈述一下。
[点评]:这样做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实录]:先后有5名小级代表上台,写下诸如:“跨越百年的美丽”“文心雕墨香”“窗”“1+1=亲情”等题目,而且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其中一名同学的陈述条理清晰,而且对一个好题目应具备的要素把握的也较好。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简单概括为“简,奇,美,切”是一个好题目应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既然已明确了一个好题目应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那么下面就应该让学生去寻找起一个好的题目的方法。
1。教师出示几个高考优秀作文的题目:“草色遥看近却无”“横看成岭侧成峰”“没有最好,只在最好”“阳光总在风雨后”等让学生找出这些题目的特点,并讨论总结出起一个好的题目的一种方法。
[点评]:这样做,就是通过高考优秀作文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巧设“诱思点”,让学生先观察,后思考。这样就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了。
[实录]:很显然,学生对这样题目很感兴趣,并且很快就发现,这些题目的特点为:它们都是直接引用的名句或者广告语流行歌曲的名字等。这样教师就适时的总结概括了起一个好的题目的一种方法:“引用法”,而且学生认为这样起题目可以节省时间,不用另外构思了。同时,这些名句或者广告语等流行歌曲的名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可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时候,我们引用的名句或者广告语等不能很好的切题怎么办呢?
[点评]:这是一个问题情境。目的是借助这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巧设“诱思点”,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起一个好的题目的第二种方法。
[实录]:学生被这一问题所吸引,他们先进行了小组间讨论。接着他们纷纷发言,并且很快达成共识: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适当改变名句或者广告语中的个别字,引达到其切题的目的。教师进行了适时的总结概括:这就是起一个好题目的第二方法“化用法”
3。教师又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了其他几种方法:修辞法,符号法等。
(四)延伸拓展:
学以致用,既然已经掌握了方法,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进而巩固所学。
教师出示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全国卷1)。让学生根据所学,给这篇文章起一个题目。
[点评]:次举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所学,同时巩固所学的方法。
[实录]: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纷纷上台,把自己起的题目写在了黑板上。并且还对自己的题目做了陈述,点明用了哪种方法。其中有些题目是不错,如:“左手尝试,右手无悔”“东施未必效颦”“开辟勇者之路”。
六。课后反思:
应该说本节课基本实现了课前制定的学习目标,在整堂课中一直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深入贯彻了诱思探究学科论的理论精髓.学生在整堂中能够积极观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体现了学生在整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也能够积极创设情境,巧设“诱思点”,引导学生去思考,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当然本节课也略有足:一是在教学环节设计,特别是“诱思点”的设置上还有不足,其突出点就思路有过多的重复性;二是在方法引导上,在无形中侧重了议论文题目的起法,而忽略了记叙文题目的起法。三是在延伸拓展上,处理起来过于简单,深入不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