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08阅读:
字号:小|大
何彦君
教学目标:
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 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培养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重难点:1、本文的思想观点
2、学习此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兴趣引导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名句对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
板书题目。
二、走进新课
1、上节知识点回顾。
重要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可自由选择):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是怎样展开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用分论的方式展开的。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先分三组抓中心句子说出分论点,然后再分析论证方法)
展示:
a 三个分论点。
学习的意义:提高、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积累、坚持、专一
b由学生对论证方法再作具体分析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了几个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第二段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第三段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正反、对比设喻论证的。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三段一共用了20个比喻,请体会用比喻的好处。
c体会比喻“鲜活”的语言风格。
鲜:新鲜,不陈腐,比喻生活化
活:比喻形式多样
总结:《劝学》这篇文章荀子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也希望后学者重视学习。
二、 知识迁移
你认为除了荀子说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之外,还有哪些?(交流一下)
三、 知识延伸
王国维的阅读学习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告诉我们:开始学习,先要登高远望,对自己所要攻取的目标作一番鸟瞰似的了解,然后,从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的方向和计划。“第二境界”告诉人们:开始学习以后,就进入了艰苦的漫长的征途,必须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性,肯下一番“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功,这是成功的关键。“第三境界”告诉人们:刻苦学习和研究,再加上科学的总结,就会有所发现和发明。
师总结: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学习态度一起再放声朗读这篇课文,体会荀子的用意吧!
五、作业:背诵全文板书
劝学 《荀子》
意义:提高、改变
学不可以已 作用:补不足 比喻(鲜活)
方法:积累、坚持、专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 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培养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重难点:1、本文的思想观点
2、学习此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兴趣引导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名句对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
板书题目。
二、走进新课
1、上节知识点回顾。
重要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可自由选择):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是怎样展开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用分论的方式展开的。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先分三组抓中心句子说出分论点,然后再分析论证方法)
展示:
a 三个分论点。
学习的意义:提高、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积累、坚持、专一
b由学生对论证方法再作具体分析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了几个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第二段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第三段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正反、对比设喻论证的。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三段一共用了20个比喻,请体会用比喻的好处。
c体会比喻“鲜活”的语言风格。
鲜:新鲜,不陈腐,比喻生活化
活:比喻形式多样
总结:《劝学》这篇文章荀子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也希望后学者重视学习。
二、 知识迁移
你认为除了荀子说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之外,还有哪些?(交流一下)
三、 知识延伸
王国维的阅读学习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告诉我们:开始学习,先要登高远望,对自己所要攻取的目标作一番鸟瞰似的了解,然后,从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的方向和计划。“第二境界”告诉人们:开始学习以后,就进入了艰苦的漫长的征途,必须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性,肯下一番“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功,这是成功的关键。“第三境界”告诉人们:刻苦学习和研究,再加上科学的总结,就会有所发现和发明。
师总结: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学习态度一起再放声朗读这篇课文,体会荀子的用意吧!
五、作业:背诵全文板书
劝学 《荀子》
意义:提高、改变
学不可以已 作用:补不足 比喻(鲜活)
方法:积累、坚持、专一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