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小狗包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20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 理清情节,感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2、 感受作者的忏悔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清情节感悟情感;体会作者勇于自剖的精神;
难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残酷现实。
教学过程:
导入:我不知道大家养过小狗没有,但你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小狗,你喜欢小狗吗?说说理由。(学生发言)巴金先生也养过这样的一只小狗,名字叫包弟,包弟是只什么样的小狗呢?命运如何呢?为什么是这样的命运呢?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巴金先生的这篇散文《小狗包弟》。
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堂,字芾甘,出生于四川一个官宦家庭。从1923年他从这个封建家庭逃出来,巴金一直在追求光明,追求理想,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他主要的成就是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创作主要是《随想录》,这是一部“说真话的书”,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我们要学的《小狗包弟》就选自《随想录》。
内容分析:
1、这篇文章里,包弟是主要的写作对象,故事情节也围绕包弟展开,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哪些段落是围绕小狗而写?明确2——9段。这些段落写了小狗的哪些情节,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小狗的来历,七年相处,送去解剖;
在小狗的来历部分,巴金记叙了包弟的由来——朋友送的,包弟的产地——日本种,还有一个瑞典的旧主人;包弟的本领,包弟名字由来,原来叫斯包弟,后来简化为包弟。对于包弟的到来,巴金家人十分“高兴”,由名字“包弟”看来,巴金家人也十分喜欢这个小狗,把它当成了家庭一员。
在巴金家人和包弟的七年相处中,巴金截取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来展现包弟的特点:包弟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他就跑开了——比较温顺;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他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忠于职守;进来做几个揖,讨糖吃,引客人发笑——聪明可爱;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忠诚;七年相处,巴金写道“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可以说愉悦。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可爱的包弟成了“包袱”,因为在当时养一只宠物狗已有奢侈之嫌疑,更何况这只狗还是日本种,有个瑞典旧主人。有里通外国之嫌疑,被隔离被逮捕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家人“胆战心惊”,“害怕”,最后把包弟医院做研究用。
探讨:你如何看待巴金把包弟送去解剖?
明确:一种是巴金的软弱;一种是被逼无奈之举——迫于形式的严峻,担心家人的安危。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把小狗送去解剖之后,巴金的心情是怎样的?阅读后四段,把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标画出来。学生回答。
1、 感到轻松
2、 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3、 责备自己÷
4、 放在油锅里熬煎
5、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他表示歉意。
板书:
           事————————————情
       包弟来历                      高兴
       七年相处                      愉悦
       送去解剖                      忧虑
       (送走之后)                     轻松—沉重—自责—歉意
探讨:巴金有无必要忏悔,由此可以看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有必要。一个正直善良、珍爱生命的人。
3、 包弟的命运不是偶然的,文中还写了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在结构上,引起下文;
      在内容上,将狗与人对对比,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和巴金与包弟的故事照应,说明当时这类现象是普遍的,揭示了文革时期社会现实的严酷,反映了作者忏悔的必要性。
4、 文革中,命运悲惨的紧紧是狗吗?不是,人的遭遇甚于狗。巴金“半靠边”,艺术家被拷打,文章中的工厂老板被抄家,(补充资料)
老舍不堪文革非人折磨,投湖自杀
《荔枝蜜》的作者杨朔在文革中服药自杀
《傅雷家书》傅雷及夫人自缢身亡。
著名作家萧乾曾经这样记载文革时期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的,鲜血迸流,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作者由小狗包弟的遭遇写起,掀开了文革残酷现实的一角,控诉了文革的暴行。
5、 巴金忏悔的情感:
文革中,巴金是个受害者,但文革过后,巴金没有站出来批评旁观者没有打击迫害者,而是展出来忏悔,甚至包括一只小狗,“她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李存光《巴金传》)巴金的忏悔表现了巴金对生命的热爱和真心,表达了对文革暴行的控诉。
     艺术特色:
1、 以小见大。以一只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期人的遭遇,控诉文革现实。
2、 以情动人。巴金的真诚的忏悔精神,他的自责、自审、自我拷问是最打动读者的地方。
3、 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语言,似娓娓道来,却深入人心。
作业: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令自己内疚的事情,对植物、动物、长辈,挑选一件,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