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报任安书最新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3阅读:
字号:|
 
编写人  刘永生
晨读广场
名句积累
修养 

爱你自己要爱在最后,珍爱那些恨你的人,诚实比起腐败会给你赢得更多的好处。——莎士比亚《亨利八世》

最光明的天使也许会堕落,可是天使总是光明的;虽然小人全都貌似忠良,可是忠良得一定仍然不失他的本色。——莎士比亚《麦克白》

纯朴的忠诚所呈献的礼物,总是可取的。我们不必较量那可怜的忠诚所不能达到的成就,而应该重视他们的辛勤。——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如果你做事缺乏诚意,或者迟迟不愿动手,那你即使有天大本事,也不会有什么成就。——狄更斯《荒凉山庄》

诚实,像我们所有的情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消极的诚实没有发财的机会时,是诚实的。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巴尔扎克《邦斯舅舅》

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文明是善,野蛮是恶;自由是善,束缚是恶。但正是这种臆想的知识把人类天性中的那种本能的、最幸福的、原始的对于善的需要给消灭了。——托尔斯泰《卢赛恩》



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儿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良心这玩意儿,它谴责起人来,是够叫我害怕的,对大人是这样,对小孩也是这样。——狄更斯《远大前程》

不要相信良心的责备,它会带你走得很远。不合理的忠贞像地下屋的楼梯一样落下去。走下一级,两级,再到目前为走一级,就走进黑暗中。聪明人就回头走上去,天真的人留在那里。——雨果《笑面人》

酒是一种无色的液体火焰,它迅速、准确地把人的心灵中一切人性的东西统统烧尽。——高尔基《扫烟囱的人》

遭到了诽谤,还大事张扬,那是不聪明的,除非张扬起来能得到什么很大的好处,诽谤很少能经得住沉默的磨损的。——《马克•吐温自传》
【抚摸经典】  
江南曲(其一)  
储光羲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作者】  
储光羲(707-约760),唐著名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天宝十年(751)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  
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  
【品评】  
  江南曲: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旧题,创作了不少清新平易、明丽活泼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勾画江南水乡人民不畏风浪、勇敢豪迈的性格和气魄。  
  首句“绿江深见底”,描绘江水碧绿,又非常清澈,尽管水很深,却能一望见底。诗人以朴素、简洁的语言画出一条清江,足已使人想象江南水乡风光的明媚秀丽。这句诗以赞叹的口吻写出,表现了水乡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够看见绿江的底,可见,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因此这句诗已为下一句描写江上风浪反衬了一笔。  
  次句“高浪直翻空”,表现江上风狂浪猛的情景。  
  五个字有几个层次,无一字虚设。“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波浪,而是很高的浪头。“直”字活画出高浪陡然掀起,直冲云天之势。“翻空”,进一步渲染浪涛之猛烈,而且是无数的高浪飞涌起来,拍击天空,简直要将天空掀翻击倒。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风”,但我们从翻空的高浪中看到了“风”的形象,感受到它的气势,并听到它咆哮的声音。“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口气轻松、平易,但份量很重。  
  十个字非常有力地表现了水乡人民藐视风浪、无所畏惧的勇气和魄力,他们敢于驾一叶轻舟,在大风大浪中恣意遨游。  
一般来说,表现雄强的力,需要用悍峭、豪放的笔墨。但有时候,轻淡的语言和从容的语调,更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储光羲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青春阅读】  
我的叹息妈妈  
作者:庞 培  
小时候,母亲教育我的方法是她的眼神,是叹息和疲倦。  
当她拖着劳累的身体,从街上回家,执意从自己少得可怜的几个工钱里拿出一部分到菜场去,喜滋滋地买回来些好吃的食物时,她脸上的表情,是我终身难忘的。母亲是我第一堂美学课的老师。人们总是在他们的父母那里学到最初的哲学、诗歌、音乐、美学。能够既是亲人,又是严肃的教员的,在我孩提时代,是我那最亲爱的母亲。逢年过节,她会在我枕旁隔夜就放好一只青红颜色的苹果,平时是绝对不允许吃的。因而日常食品中的水果,至今在我眼中仍有一种尊贵的节日般的地位。至今我吃到苹果都会想起我的童年,我一生中最美丽的亲人——而我迄今已经吃掉了多少只苹果了?季节,我为什么这么敏感?仍旧是得益于我的母亲。每年的春天或秋天,某个晴朗的白昼,她都要站在太阳底下,两只手相笼着,晒一晒太阳。瞧,这就是穷人晒太阳的姿势,看清楚了吗?她手笼进衣袖,弓下身子,即使不说话,沉默里也有一种感恩的喜悦,一种听天由命的韵味。事实上,我母亲不仅爱晒太阳,她还不住地转动着身子,发出声声叹息。她身上有一种不安的温顺,一种从未能够得到恰切表达的慌乱心声。我聆听这些叹息,这些隐秘费解的心声,聆听了一辈子——我至今仍在聆听着。我心里面急,本能地想去亲近她,帮助她。也许,我从未能够成功,直到她死。  
秋天来了,她叹了一口气。天黑了,她叹了一口气。露水上来了,她又叹了一口气。树叶子纷纷地落了,她总是叹息来又叹息去的。临终时,她仍旧叹息着——无穷无尽地叹息、不住地叹息,而不说话。  
儿时,我吃她的乳汁;后来,就吃她的叹息——我是吃着成年累月的叹息长大的。  
多少年了,多少街坊和城区已物是人非。今天,有谁还可能记得贫民区一个院落,一段砖墙上倚靠着一名晒太阳的普通女工的脸和她对人世的温情?哦,我的叹息妈妈!  
是的,叹息看来是她唯一的爱好,唯一私下里保留下来的,没有奉献给他人的东西。我在她的叹息里诧异地成长着,抓着我手边的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书籍、画报、空气和幻想——为的是在她的年复一年的哀伤里保持冷静,保持镇定!  
在这些穷人——其中也包括我母亲——晒着太阳、叹息着生命流逝如水的姿势里,我学到了我人生的第一堂课:美和爱。天空是我的黑板,风雨、节令和母亲的叹息是粉笔,写着无形的、旁人难以识别的文字——那忧郁的偏旁,晦涩的痛苦,完全落魄的诗句……  
她有时写故乡(她从苏北乡村移民过来)——用她的叹息。  
有时写宿命——用她的叹息。  
写爱和孤独,写年少时的幻想,写美,如过年的香糕似的光亮,写她的年龄、航船、长江、院落中的月季、冥冥中的死亡——用她那锐利且温情的叹息…… 


素材存盘
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话题:“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



预习导航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一、 预习提示: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对照注释,诵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 
  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戏弄、特、勉励 
  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 
  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词、考、综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 
  2.内容与形式梳理。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提示: 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具体梳理如下: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段)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段) 

三、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1.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2.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3.研习第3、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4.研习第5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四、欣赏品味。
    
  1.自选语段来阅读,体会作者的忧愤情感,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以第2段为例): 
  第2段:作者着力表现了自己屈辱的地位和屈辱的遭遇。写自己的地位,先以“固主上所戏弄”几句来表现其低下,进而使用一组假设关系的句子(“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来突出其低贱。写自己遭受的屈辱,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先把“不辱”和“受辱”对比,更显“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浅入深依次排开,耻辱感逐次加强,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这样写来,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苦痛,感人至深。 
  
  2欣赏品味。 
  主要通过品读课文来领会其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无间的特点。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来抒情,课文第2段写“四不辱”和“六受辱”,第3段写古代贤人被辱著书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 
 《报任安书》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曩(nǎng)者      阙(què)然     囹圄 (líng yú)   
  B.倜傥(tìtǎng)    愤懑 (mèn)       放失 (shì)
  C.缧(léi)绁       闺閤(hé)       剌(là)谬
  D.强(qiǎng)颜     将相(xiàng)    愠色(yùn)
 
  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下至于兹(现在)  不逊(不谦虚)  
B.若望仆不相思(怨恨) 幸勿为过(过错)
  C.弥甚(更加)  若有所亡(失)      
D.累百世(积累,经历)  曼辞(美好)
 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订)        
F.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                 B.窥镜而自视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瞋目视项王
 
  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仆诚以著此书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思垂空文以自现
C.放矢旧闻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E.则仆偿前辱之责      F.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恨私心有所不尽            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
 
7.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                 B.窥镜而自视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瞋目视项王
 
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9.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1.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12.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1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5分)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15分)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12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来者。
3.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网罗天下放矢旧闻,____________,综其终始,___________________.
6.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四.句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意思表达完整.连贯。(字数不要求与原句相同)12分
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尽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D  2.B  3.C  4.A  5.D  6.B  7.C  8.D
二.9.D 10.C 11.C 12.D 13.B  
14.B(据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B项中“不以为辱”不符合文意。)
1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辱,岂有悔哉。
16.(1)《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言。
  (3)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三.略
四.百姓好比江河水,虽然它可以浮舟,但也可以覆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