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9阅读:
字号:小|大
第一课时
一、分析汉字的构造,传统说法是六书
(一)什么是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即汉字的结构,是指用六书理论分析的汉字构成部件及其组合的方法。我们讲的是汉字的造字结构,也就是用六书分析的能体现本义的结构,只是就楷篆而言。章,从造字结构分析,它从音、从十,是由音和十这两个字结合成一个字。
(二)为什么要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
为什么要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呢?因为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在造字时,人们是根据一定的意义来造字的,而不是随便或根据其它目的来造字的。汉字的造字结构与字义有紧密的联系。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能了解字的本义。当我们了解了造字时字的最初意义,也就是说把字义的根源找出来了,这对我们掌握古汉语词义,自然是很有帮助的。章,从音,所以它与音乐有关系。它又从十,“十”是什么意思呢?十是表示结束的意思。我们数数儿,数到十就结束了,得从头再从一数起。《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乐告一段落叫一章,今天我们还说几个乐章。乐章的章正是用章的本义。章还可以用来指诗歌的—段。《诗经•硕鼠》这首诗有三段,我们就说有三章。古代的诗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诗是要唱的,要配乐的,因此,用章来指称诗的一段是很自然的。文章也是有段落的,章又可用来指文章的一段。例如《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每篇之中又分若干章。
上例说明,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字义,特别是字的本义。另外,分析汉字结构对了解古音也是有用的。(少写错别字。初、祭 、祖、狼藉)
(三)传统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是分析汉字构造的有效理论。下面我们讲六书。
春秋战国是六书理论的酝酿期。《左传》:“指戈为武。”《韩非子》:“自环为私,背厶为公。”这些例子反映了人们对汉字的那些认识呢?○1有些汉字的形体可分,○2各部分可表意。
汉代六书理论形成。有三种说法:一是《周礼注》引郑众解,即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一是班固《艺文志》,即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序》,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汉六书同出刘歆。班固《汉书•艺文志》祖自刘歆;郑众受业于父兴,而兴受业于刘歆;许慎受业于贾逵,而贾逵受业于刘歆:六书说同出一源,即刘歆。胡奇光说:“显然,班固本之于刘歆《七略》;郑众、许慎其实也同出于刘歆。”只不过各自理解不同,名称、次序有异。
杨树达先生认为,造文字应该是先文而后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象形以图画表具体之形,较为容易。指事以符号表抽象之事,较难。会意难作而易穷,形声易为而无尽。形声之作,补充会意之穷,应当在会意后。转注因字而造字,假借以不造字为造字。造者在前,不造者在后。此说甚确。现在,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次序则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谐声)、转注、假借。
必须指出的是,古人并非先定出六书的原则,再造字。六书只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是符合汉字实际的。古人能总结出这一理论是难能可贵的。
二、汉字结构的分析
(作笔记的方法:概念、字例)
分析汉字的的构造往往要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大作。许慎是第一个给“六书”下了义界并据以说解汉字形音义的人。《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创立了540部首,用少数零件合成9353个汉字,也找到了汉字组合的规律即“六书”。经过许慎的创造性劳动,汉字由过去没有体系变得有体系,由没有规律变得有规律的排列。而且,《说文》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前者是依据六书体系的,后者摆脱了六书体系。
《说文》说解体例一般为:先列字形,再说字义,后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再标音读,有时在说解中还引用经传、群书、方言、通人之说作为佐证。如《示部》“禔”(zhī)下:“ ,安福也。从示,是声。《易》曰:‘禔既平。’”《说文》分析字形各有其条例。
1.象形(P162-163)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éqū),日月是也。”意思是说:象形是把事物的形态描绘下来,随事物形体不同而曲折变化,也就是随物赋形,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字。日,篆书写作 ,画的就是一个太阳的外形,圆形中间加一小曲线。月,写成一个半月形状,月相缺时长,圆时短,所以画个半月形,既与表示太阳的日有区别,又反映了月的外形特点。
我们讲两类:独体象形、衬托象形。
①独体象形。就是一个字作为整体象某一事物的形象。这个字的任何部分都不是单独的字,不可拆分。如口、自也是独体象形。《说文》:“口,人所言食也。象形。”《说文》:“自,鼻也。象鼻形。”《说文》:“糸(mì),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林义光《文源》:“象光焰迸射之形。”
请再看两例:牛, ,像牛角之形。羊, ,容庚《金文编》卷四:“象羊首形。”𠁥,《文字蒙求》:“省羊之下半但存其角也。”两字只是描绘最具有特征的部分,非象其全部形体。
②衬托象形。是在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描绘事物形象的笔画,构成新字。如:果,《说文》:“象果形在木之上。”小篆作 ,上为果形,下为木,不加木不知上指何物,木起衬托作用。再看眉,眉的形体有 (拾一四•三)、 (《说文》),上象眉毛形,下为目,目起衬托作用。 ,《说文》:“口象形。”上为 (hǎn),本象石岸之形;下象石形;上面起衬托作用。因, ,内为人形,外为席子之形,表示人睡的工具,本指草席。人借助席子睡觉,故引申为凭借,依靠。
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会意字、形声字是在它的基础上制造的,一部分指事字也是以它为基础而造出来的。象形字在汉字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小,只有几百个,而它们是组成千万个汉字的元素。如“人”(古文字作 ),可组成从、比( 京津一二六六)、休、及( )、众等,而这些字又可以再去组成许多新的字,如“及”可衍生出吸、汲、级等。分析汉字结构,无疑要重视象形字这一类。
2.指事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指事是指,看到它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观察后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了,例如上、下就属于这一类字。指事是用纯粹符号式的笔画,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以表示无法描画具体形状的客观事物或抽象的概念。如:上的古文形体有 (一一六四)、 (后上八•七),下的古文形体为 、 ,以一直线或弧线作为参照,在其上部画一短横线就表示上,在下部画一短横线就表示下。《说文》:“下,底也。指事。”
请看下例:一、二、三,都是用一个纯粹的指事符号表示字义。
再看几例:朱,金文作 ,小篆作 。《说文》:“,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段注:“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识之。”亦, ,(大即人)两点指示两腋所在的位置,指两腋。亦、腋古今字。刃,点指示刀口所在,指刀刃。此为加体指事。(寸。)它们是在独体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合成一字。
象形字与指事字有何联系与区别呢?请分析下面两字:木、上。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一般地,象形字意义具体,有形可象;指事字意义抽象,无形可象。那么,请看下面两字:末、果,其区别是什么呢?指事字的象形部分起衬托作用,指事符号表示意义所在,重在指示意义。象形字的象形部分是主体,重在描绘形状。
板 书
汉字的构造(第一课时)
一、分析汉字的构造,传统说法是六书
(一)什么是汉字的构造
用六书理论分析的汉字构成部件及其组合的方法。
(二)为什么要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
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字义,特别是字的本义。(章)
(三)传统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是分析汉字构造的有效理论。
春秋战国是六书理论的酝酿期。汉代六书理论形成(郑众、班固、许慎)。汉六书同出刘歆。
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次序则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谐声)、转注、假借。
古人并非先定出六书的原则,再造字。
二、汉字结构的分析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大作。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创立了540部首。《说文》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说文》说解体例一般为:先列字形,再说字义,后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
1.象形(P162-163)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éqū),日月是也。
①独体象形。口、自、牛、羊。②衬托象形。果、眉、因。
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是用纯粹符号式的笔画,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以表示无法描画具体形状的客观事物或抽象的概念。一、二、朱、亦。
象形字与指事字有何联系与区别: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一般地,象形字意义具体,有形可象;指事字意义抽象,无形可象。(木、上)指事字的指事符号表示意义所在,重在指示意义。象形字的象形部分是主体,重在描绘形状。(末、果)
第二课时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比类合谊”是说把两个(或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合谊就是合义。古代把意义的义写作友谊的谊。以见指撝,撝就是今天指挥的挥,指撝,是说所指的意义。“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意思是说把相关的两个字的字义合在一块,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武和信就属于这种字。许慎认为武是由戈和止两个字合成的,“止戈”就意味着停止战争,停止战争是武的目的。这是战国到汉代人们对“武”字的看法,它并不符合“武”的本义。武小篆作 ,上为戈,表示武器;止是脚:武表示外出征伐。信由人言两个部分合成,人言为信,这也是古人的一种观念。
可分为异文会意、同文会意、省文会意。
①异文会意。不同的部件组合成新字。请看三例:“败”, ,《说文》:“毁也。从攴(pū)贝。”攴,表示手拿一个木棍打;贝,指财物,古人以贝为钱。所以败指毁坏。及, (前六•六二•七)、 ,《说文》:“逮也。从又人。”上为人,下为手,以手及人,表示追上。(初。祭,《说文》:“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甲骨文作 、 ,小篆作 ,实际上是亦声字。)
②同文会意。相同的部件组合成新字。请看下例: 林,双木为林,表示树木较多。友, ,表示二手合作,原为动词,表示相互帮助,也指合作的人。吅(xuān),《说文》:“惊呼也,从二口。”其他诸如森、众、晶、淼等会意字,不言自明。
③省形会意。还有一类会意字,其中一部分省略笔画,为省形的会意字。孝,子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
会意字与指事字的区别:会意字合体字,合几字的意义成一字;指事字是独体字,有的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指示符号成为一字,字义主要由指事符号指示。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的名,指字。事,指事物的类别、特点。以事为名,就是说照事物的类别来选一个字作为造新字的一部分,也就是形旁。取譬相成,就是指再用一个字,譬况发音,作为新字的声符,义符与声符相配组成一个新字,江,河二字就属这种类型的字。同学们会发问:可与河声音相近,但工与江声音相差甚远,工、可怎么可用来做声符呢?这主要是古今语言变化造成的。在古代它们是同音的,都为董韵见母。现在的有些形声字仍可见其痕迹,如缸、杠、肛、扛等字,都从工得声,读音皆与江相近,韵母中都有ang。
形声字中有几种特殊的类型:亦声字、省形字、省声字。
①亦声字,形声字的声符兼表意义。亦声字声符表义较义符更为明确。如巡、训、顺、驯都以巛(川)为声符,《说文》:“巛,贯穿通流也。”(𡿧,即灾,水流受阻成灾。)巡,巡视、来往查看,能够来往查看当然顺畅;训,解说,解说就是使意思顺畅好懂;顺,指顺畅;驯,马驯服,骑起来就顺畅。故巡、训、顺、驯皆有顺畅义。(婚、娶、嫁,芋、吁,崎、畸、踦(qī)、椅、)
②省形字,省掉形符的一部分。如:殺,从杀省、式声;寐,从㝱省、未声;考,从老省、丂声。亭,《说文》:“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
③省声字,省去声符的一部分。应以原来不省的写法作证。如:融,从鬲、蟲省声;𧖓,籀文融不省。珊,从玉、删省声。
形声字的重要性反映在数量上。《说文》收字9353个,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属形声字。形声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法。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象形、指事、会意三种字都可以成为形符、声符来组合新字,形声字本身可以作为一个部件(一般作声符)去组成新字。这种扩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的,即在一个平面扩展,如上会意字“莫”作为声符与不同的形符结合可构成:嗼、膜、摸、幕、蓦、慕、蟆、墓、募、蟆、嫫、模、馍、暮等。一是纵向的,也就是一代一代地发展。如“寺”,古文作 ,从寸之声。如果把之、寸看成第一代字,寺就是第二代字,寺加日成为“时”,是第三代字。每一代在横向平面上又可扩展,如从寺的字就有诗、峙、侍、持等。
再谈谈形符的问题。形符也叫义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围。义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大都和义符表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以攴(攵)为义符的字牧、放、败、敲等,都与打击有关;以金为义符的字铜、铁、锡、铝、镁、钱等都与金属有关。因此,义符是判断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的重要参照。下面举例说明:
过 《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过指超过。《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指过错、犯错误。《论语•微子》:“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过指走过。《说文》:“过,度也;从辵(辶),呙(guō)声。”辶(chuò),《说文》:“迮行迮止。”即走走停停,义与行走有关。可见,走过经过是过的本义,超过是引伸义,过错则是更远的引伸义(正如过犹不及,超过有时也是犯错误)。
征 《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征指征伐。又“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征指旅行。《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征,征税,徵的假借字。徵,求也。引申为征税。徵正是征的本字。征是𨒌的或体。《说文》:“𨒌,正行也。从辵,正声。征,𨒌或从彳。”彳(chì),《说文》:“小步也。”彳、辵通用,与行走有关。可见,旅行是本义,征伐是引伸义,征税是假借义。课本P165还有2例:举、叔。
P164齎jī,送给。谅,诚信。芻chú,割草。P165豳bīn,古邑名。P167愬sù,诉。P169癶bō,行走不正。
(但是,意义范围并不等于词义本身。因此义符相同词义并不一定相同。如败、财同以贝为义符,但两者意义迥异。因此,讨论义符时有几点要注意:
第一,义符与假借义无关,与引伸义也无必然联系。如上例,征税就与征的本义旅行无关;过错就与经过意义相差甚远。
第二,后起形声字的所谓“义符”,并不一定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围。如影字,古书一般写作景。《说文》:“景,日光也;从日,京声。”(依段玉裁校)本来就是形声字,以日为义符。《颜氏家训•书证篇》:“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为景。”这说明阴景是引伸义。
第三,有些义符可以通用。如彳辵足走,都与行走有关,有时相通。这就产生了一些异体字,征𨒌、徯蹊、逴趠、跬䞨等。)
第二课时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①异文会意。不同的字组合成新字。败、及。②同文会意。相同的字组合成新字。林、友、森、众。③省形会意。其中一部分省略笔画,为省形的会意字。孝。
会意字与指事字的区别:会意字合体字;指事字是独体字。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①亦声字,形声字的声符兼表意义。巛、巡、训、顺、驯。②省形字,省掉形符的一部分。殺、考。③省声字,省去声符的一部分。融、珊。
形声字的重要性反映在数量上。
形符也叫义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围。义符是判断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的重要参照。过、征。
第三课时
5.转注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老考是也。”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最有争论。主要有三大家:○1形转派,以南唐的徐锴和清代的江声为代表。他们认为“类”、“首”就是指部首。“建类一首”指540部各立一个部首。“同意相受”指同一部首的字意义相同。即同部首即为转注。这注意到形却忽视了义,同部首并不一定同义。○2义转派,以清代的戴震、段玉裁师徒为代表。他们以互训为转注,“如初、哉、首、基之皆为始,吾、台、予之皆为我,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这注意到“同意相受”却忽略了“建类一首”。○3音转派,以章太炎为代表。他说:“何谓建类一首?类谓声类。”“首者,今所谓语基。”“考老同在幽部,其义相互容受,其音小变。”他认为凡意义相同、古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即为转注字。忽视了形体。
6.假借
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令长是也。”“本无其字,”是指本来没有这个字;“依声托事”,是说找一个同音字来代替表示某一字。借用什么字?只有借用同音的字或音近的字,同音或音近的字念起来是能够听懂的。将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来使用,这就是假借。不过,例子有争议。有人认同:令本义为发号,长本指久远,县令、家长/县长之义本无其字,假借令、长为之。有人反对:令,本指发出命令,引申为县令。长,本指长幼之长,长者为尊,故引申为作首领、作长官。令、长实际上是词义引申,不是假借。
在古文里假借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有的放矢的“矢”字,古文字就写作 ,象一支箭的形状。《史记》里说赵国年迈的大将廉颇在吃一顿饭的工夫,“顷之三遗矢矣”,就是说一顿饭间好几次去厕所,说明年老了,大便失禁。这里“矢”通屎尿的屎。这里就是假借。西, ,象鸟在巢上歇息形,指鸟歇宿。借作东西之西。韋, ,从舛,从囗(wéi)。舛,两人相背而卧,引申为相违背(相违背则不顺,故有“命运多舛”之句。)。韋从舛,本指相违背。
假借字通常分为两类:第一,本无其字。来,《说文》:“周所受瑞麦来麰(móu)也。二麦一夆,象其芒朿(cì)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来本指麦,后借作行来之来。我,本指兵器,后借作第一人称代词。其,本指运土的工具,后作代词。第二,本有其字。信借作申,指申张、申明。《谷梁传•隐公元年》:“《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范甯(nìng)注:“信、申字古今所共享。”《汉书•宣帝纪》:“信威北夷。”颜师古注:“信,读为申,古通用字。”申也借作信,指守信用。《管子•七臣七主》:“申主任事,守数以为常。”王念孙《杂志》引王引之曰:“申读曰信……信之通作申,犹申之通作信也。出政而信于民,故曰信主。”(数,礼数。)臤,qiān,《说文》:“坚也。”本指土坚硬。假借为“賢”,表示贤能。《汉校官碑》:“臤亲宝智。”
假借字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特别在造字初期,汉字字数比较少,没有假借这种方法,汉字就难以发挥它记录汉语的作用。有时,用同音的字表示与本义无关的意义,即根据假借的原则来用字。甲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自东来雨?”(其,表示推测语气。《马说》:“其真不知马也。”)意思是说,该是从东边来雨吗?这里五个字,除“雨”字外,其它四个均属假借用法。其本指畚箕,一种撮土的工具,这里借音表意,用作虚拟语气词。自,本指鼻子,这里是假借用法,作介词。东,本指类似口袋的东西,这里借用来示方位。来,本义指小麦,古来麦同音,借来表示动词来去的来。据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统计,在甲骨文时期,按假借的办法来用字占百分之九十。清代文字学家胡秉虔说:“文字之用,惟假借不穷,经典之中,亦假借最夥。”第二,假借是创造新字的桥梁。假借本身是用字的问题,不造成新字,但它是创造新字的桥梁。例如“其”字假借用作代词,语气词,那么本义只好再造“箕”字。假借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新字的创造。如“莫”字,“莫”上下四个角表示的是草,中间是一个日字,太阳落在草中,表示天黑了。这上下的草也是一个字“茻”(mǎng),就是草丛的意思。“莫”后来用作否定词,于是在“莫”下加一个日,就成了今天的“暮”字。
这里也顺便谈一下六书的分类。六书可分为两大类: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一类,讲的是造字的问题。四类中又可分为两类:象形、指事为一类,属独体字或基本上属独体字。日、月、鸟、鱼、羊、上、下都是独体字,形体不能再分析,再分析就是没有意义的笔画了。本、末二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个表示意义的符号构成的,不是由二字合成的,也是独体字。会意、形声为一类。其特点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成的,是合体字。六书中的转注、假借与前四类不同,它们另构成一类,属用字的问题。
练习:
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派、矢、刃、亦、晶、本、末、鸟、鱼、羊、江、河、杞(qǐ)、问、物、裹、休、步、遂、莫、牧、下。
第三课时
5.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形转派、义转派、音转派。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矢、西、韋。
分为两类:第一,本无其字。来、我、其。第二,本有其字。信、申、臤。
重要性:第一,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第二,假借是创造新字的桥梁。
六书分两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一类,是造字的问题。转注、假借属用字的问题。
一、分析汉字的构造,传统说法是六书
(一)什么是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即汉字的结构,是指用六书理论分析的汉字构成部件及其组合的方法。我们讲的是汉字的造字结构,也就是用六书分析的能体现本义的结构,只是就楷篆而言。章,从造字结构分析,它从音、从十,是由音和十这两个字结合成一个字。
(二)为什么要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
为什么要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呢?因为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在造字时,人们是根据一定的意义来造字的,而不是随便或根据其它目的来造字的。汉字的造字结构与字义有紧密的联系。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能了解字的本义。当我们了解了造字时字的最初意义,也就是说把字义的根源找出来了,这对我们掌握古汉语词义,自然是很有帮助的。章,从音,所以它与音乐有关系。它又从十,“十”是什么意思呢?十是表示结束的意思。我们数数儿,数到十就结束了,得从头再从一数起。《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乐告一段落叫一章,今天我们还说几个乐章。乐章的章正是用章的本义。章还可以用来指诗歌的—段。《诗经•硕鼠》这首诗有三段,我们就说有三章。古代的诗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诗是要唱的,要配乐的,因此,用章来指称诗的一段是很自然的。文章也是有段落的,章又可用来指文章的一段。例如《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每篇之中又分若干章。
上例说明,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字义,特别是字的本义。另外,分析汉字结构对了解古音也是有用的。(少写错别字。初、祭 、祖、狼藉)
(三)传统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是分析汉字构造的有效理论。下面我们讲六书。
春秋战国是六书理论的酝酿期。《左传》:“指戈为武。”《韩非子》:“自环为私,背厶为公。”这些例子反映了人们对汉字的那些认识呢?○1有些汉字的形体可分,○2各部分可表意。
汉代六书理论形成。有三种说法:一是《周礼注》引郑众解,即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一是班固《艺文志》,即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序》,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汉六书同出刘歆。班固《汉书•艺文志》祖自刘歆;郑众受业于父兴,而兴受业于刘歆;许慎受业于贾逵,而贾逵受业于刘歆:六书说同出一源,即刘歆。胡奇光说:“显然,班固本之于刘歆《七略》;郑众、许慎其实也同出于刘歆。”只不过各自理解不同,名称、次序有异。
杨树达先生认为,造文字应该是先文而后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象形以图画表具体之形,较为容易。指事以符号表抽象之事,较难。会意难作而易穷,形声易为而无尽。形声之作,补充会意之穷,应当在会意后。转注因字而造字,假借以不造字为造字。造者在前,不造者在后。此说甚确。现在,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次序则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谐声)、转注、假借。
必须指出的是,古人并非先定出六书的原则,再造字。六书只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是符合汉字实际的。古人能总结出这一理论是难能可贵的。
二、汉字结构的分析
(作笔记的方法:概念、字例)
分析汉字的的构造往往要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大作。许慎是第一个给“六书”下了义界并据以说解汉字形音义的人。《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创立了540部首,用少数零件合成9353个汉字,也找到了汉字组合的规律即“六书”。经过许慎的创造性劳动,汉字由过去没有体系变得有体系,由没有规律变得有规律的排列。而且,《说文》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前者是依据六书体系的,后者摆脱了六书体系。
《说文》说解体例一般为:先列字形,再说字义,后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再标音读,有时在说解中还引用经传、群书、方言、通人之说作为佐证。如《示部》“禔”(zhī)下:“ ,安福也。从示,是声。《易》曰:‘禔既平。’”《说文》分析字形各有其条例。
1.象形(P162-163)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éqū),日月是也。”意思是说:象形是把事物的形态描绘下来,随事物形体不同而曲折变化,也就是随物赋形,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字。日,篆书写作 ,画的就是一个太阳的外形,圆形中间加一小曲线。月,写成一个半月形状,月相缺时长,圆时短,所以画个半月形,既与表示太阳的日有区别,又反映了月的外形特点。
我们讲两类:独体象形、衬托象形。
①独体象形。就是一个字作为整体象某一事物的形象。这个字的任何部分都不是单独的字,不可拆分。如口、自也是独体象形。《说文》:“口,人所言食也。象形。”《说文》:“自,鼻也。象鼻形。”《说文》:“糸(mì),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林义光《文源》:“象光焰迸射之形。”
请再看两例:牛, ,像牛角之形。羊, ,容庚《金文编》卷四:“象羊首形。”𠁥,《文字蒙求》:“省羊之下半但存其角也。”两字只是描绘最具有特征的部分,非象其全部形体。
②衬托象形。是在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描绘事物形象的笔画,构成新字。如:果,《说文》:“象果形在木之上。”小篆作 ,上为果形,下为木,不加木不知上指何物,木起衬托作用。再看眉,眉的形体有 (拾一四•三)、 (《说文》),上象眉毛形,下为目,目起衬托作用。 ,《说文》:“口象形。”上为 (hǎn),本象石岸之形;下象石形;上面起衬托作用。因, ,内为人形,外为席子之形,表示人睡的工具,本指草席。人借助席子睡觉,故引申为凭借,依靠。
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会意字、形声字是在它的基础上制造的,一部分指事字也是以它为基础而造出来的。象形字在汉字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小,只有几百个,而它们是组成千万个汉字的元素。如“人”(古文字作 ),可组成从、比( 京津一二六六)、休、及( )、众等,而这些字又可以再去组成许多新的字,如“及”可衍生出吸、汲、级等。分析汉字结构,无疑要重视象形字这一类。
2.指事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指事是指,看到它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观察后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了,例如上、下就属于这一类字。指事是用纯粹符号式的笔画,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以表示无法描画具体形状的客观事物或抽象的概念。如:上的古文形体有 (一一六四)、 (后上八•七),下的古文形体为 、 ,以一直线或弧线作为参照,在其上部画一短横线就表示上,在下部画一短横线就表示下。《说文》:“下,底也。指事。”
请看下例:一、二、三,都是用一个纯粹的指事符号表示字义。
再看几例:朱,金文作 ,小篆作 。《说文》:“,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段注:“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识之。”亦, ,(大即人)两点指示两腋所在的位置,指两腋。亦、腋古今字。刃,点指示刀口所在,指刀刃。此为加体指事。(寸。)它们是在独体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合成一字。
象形字与指事字有何联系与区别呢?请分析下面两字:木、上。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一般地,象形字意义具体,有形可象;指事字意义抽象,无形可象。那么,请看下面两字:末、果,其区别是什么呢?指事字的象形部分起衬托作用,指事符号表示意义所在,重在指示意义。象形字的象形部分是主体,重在描绘形状。
板 书
汉字的构造(第一课时)
一、分析汉字的构造,传统说法是六书
(一)什么是汉字的构造
用六书理论分析的汉字构成部件及其组合的方法。
(二)为什么要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
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字义,特别是字的本义。(章)
(三)传统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是分析汉字构造的有效理论。
春秋战国是六书理论的酝酿期。汉代六书理论形成(郑众、班固、许慎)。汉六书同出刘歆。
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次序则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谐声)、转注、假借。
古人并非先定出六书的原则,再造字。
二、汉字结构的分析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大作。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创立了540部首。《说文》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说文》说解体例一般为:先列字形,再说字义,后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
1.象形(P162-163)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éqū),日月是也。
①独体象形。口、自、牛、羊。②衬托象形。果、眉、因。
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是用纯粹符号式的笔画,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以表示无法描画具体形状的客观事物或抽象的概念。一、二、朱、亦。
象形字与指事字有何联系与区别: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一般地,象形字意义具体,有形可象;指事字意义抽象,无形可象。(木、上)指事字的指事符号表示意义所在,重在指示意义。象形字的象形部分是主体,重在描绘形状。(末、果)
第二课时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比类合谊”是说把两个(或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合谊就是合义。古代把意义的义写作友谊的谊。以见指撝,撝就是今天指挥的挥,指撝,是说所指的意义。“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意思是说把相关的两个字的字义合在一块,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武和信就属于这种字。许慎认为武是由戈和止两个字合成的,“止戈”就意味着停止战争,停止战争是武的目的。这是战国到汉代人们对“武”字的看法,它并不符合“武”的本义。武小篆作 ,上为戈,表示武器;止是脚:武表示外出征伐。信由人言两个部分合成,人言为信,这也是古人的一种观念。
可分为异文会意、同文会意、省文会意。
①异文会意。不同的部件组合成新字。请看三例:“败”, ,《说文》:“毁也。从攴(pū)贝。”攴,表示手拿一个木棍打;贝,指财物,古人以贝为钱。所以败指毁坏。及, (前六•六二•七)、 ,《说文》:“逮也。从又人。”上为人,下为手,以手及人,表示追上。(初。祭,《说文》:“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甲骨文作 、 ,小篆作 ,实际上是亦声字。)
②同文会意。相同的部件组合成新字。请看下例: 林,双木为林,表示树木较多。友, ,表示二手合作,原为动词,表示相互帮助,也指合作的人。吅(xuān),《说文》:“惊呼也,从二口。”其他诸如森、众、晶、淼等会意字,不言自明。
③省形会意。还有一类会意字,其中一部分省略笔画,为省形的会意字。孝,子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
会意字与指事字的区别:会意字合体字,合几字的意义成一字;指事字是独体字,有的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指示符号成为一字,字义主要由指事符号指示。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的名,指字。事,指事物的类别、特点。以事为名,就是说照事物的类别来选一个字作为造新字的一部分,也就是形旁。取譬相成,就是指再用一个字,譬况发音,作为新字的声符,义符与声符相配组成一个新字,江,河二字就属这种类型的字。同学们会发问:可与河声音相近,但工与江声音相差甚远,工、可怎么可用来做声符呢?这主要是古今语言变化造成的。在古代它们是同音的,都为董韵见母。现在的有些形声字仍可见其痕迹,如缸、杠、肛、扛等字,都从工得声,读音皆与江相近,韵母中都有ang。
形声字中有几种特殊的类型:亦声字、省形字、省声字。
①亦声字,形声字的声符兼表意义。亦声字声符表义较义符更为明确。如巡、训、顺、驯都以巛(川)为声符,《说文》:“巛,贯穿通流也。”(𡿧,即灾,水流受阻成灾。)巡,巡视、来往查看,能够来往查看当然顺畅;训,解说,解说就是使意思顺畅好懂;顺,指顺畅;驯,马驯服,骑起来就顺畅。故巡、训、顺、驯皆有顺畅义。(婚、娶、嫁,芋、吁,崎、畸、踦(qī)、椅、)
②省形字,省掉形符的一部分。如:殺,从杀省、式声;寐,从㝱省、未声;考,从老省、丂声。亭,《说文》:“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
③省声字,省去声符的一部分。应以原来不省的写法作证。如:融,从鬲、蟲省声;𧖓,籀文融不省。珊,从玉、删省声。
形声字的重要性反映在数量上。《说文》收字9353个,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属形声字。形声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法。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象形、指事、会意三种字都可以成为形符、声符来组合新字,形声字本身可以作为一个部件(一般作声符)去组成新字。这种扩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的,即在一个平面扩展,如上会意字“莫”作为声符与不同的形符结合可构成:嗼、膜、摸、幕、蓦、慕、蟆、墓、募、蟆、嫫、模、馍、暮等。一是纵向的,也就是一代一代地发展。如“寺”,古文作 ,从寸之声。如果把之、寸看成第一代字,寺就是第二代字,寺加日成为“时”,是第三代字。每一代在横向平面上又可扩展,如从寺的字就有诗、峙、侍、持等。
再谈谈形符的问题。形符也叫义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围。义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大都和义符表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以攴(攵)为义符的字牧、放、败、敲等,都与打击有关;以金为义符的字铜、铁、锡、铝、镁、钱等都与金属有关。因此,义符是判断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的重要参照。下面举例说明:
过 《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过指超过。《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指过错、犯错误。《论语•微子》:“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过指走过。《说文》:“过,度也;从辵(辶),呙(guō)声。”辶(chuò),《说文》:“迮行迮止。”即走走停停,义与行走有关。可见,走过经过是过的本义,超过是引伸义,过错则是更远的引伸义(正如过犹不及,超过有时也是犯错误)。
征 《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征指征伐。又“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征指旅行。《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征,征税,徵的假借字。徵,求也。引申为征税。徵正是征的本字。征是𨒌的或体。《说文》:“𨒌,正行也。从辵,正声。征,𨒌或从彳。”彳(chì),《说文》:“小步也。”彳、辵通用,与行走有关。可见,旅行是本义,征伐是引伸义,征税是假借义。课本P165还有2例:举、叔。
P164齎jī,送给。谅,诚信。芻chú,割草。P165豳bīn,古邑名。P167愬sù,诉。P169癶bō,行走不正。
(但是,意义范围并不等于词义本身。因此义符相同词义并不一定相同。如败、财同以贝为义符,但两者意义迥异。因此,讨论义符时有几点要注意:
第一,义符与假借义无关,与引伸义也无必然联系。如上例,征税就与征的本义旅行无关;过错就与经过意义相差甚远。
第二,后起形声字的所谓“义符”,并不一定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围。如影字,古书一般写作景。《说文》:“景,日光也;从日,京声。”(依段玉裁校)本来就是形声字,以日为义符。《颜氏家训•书证篇》:“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为景。”这说明阴景是引伸义。
第三,有些义符可以通用。如彳辵足走,都与行走有关,有时相通。这就产生了一些异体字,征𨒌、徯蹊、逴趠、跬䞨等。)
第二课时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①异文会意。不同的字组合成新字。败、及。②同文会意。相同的字组合成新字。林、友、森、众。③省形会意。其中一部分省略笔画,为省形的会意字。孝。
会意字与指事字的区别:会意字合体字;指事字是独体字。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①亦声字,形声字的声符兼表意义。巛、巡、训、顺、驯。②省形字,省掉形符的一部分。殺、考。③省声字,省去声符的一部分。融、珊。
形声字的重要性反映在数量上。
形符也叫义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围。义符是判断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的重要参照。过、征。
第三课时
5.转注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老考是也。”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最有争论。主要有三大家:○1形转派,以南唐的徐锴和清代的江声为代表。他们认为“类”、“首”就是指部首。“建类一首”指540部各立一个部首。“同意相受”指同一部首的字意义相同。即同部首即为转注。这注意到形却忽视了义,同部首并不一定同义。○2义转派,以清代的戴震、段玉裁师徒为代表。他们以互训为转注,“如初、哉、首、基之皆为始,吾、台、予之皆为我,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这注意到“同意相受”却忽略了“建类一首”。○3音转派,以章太炎为代表。他说:“何谓建类一首?类谓声类。”“首者,今所谓语基。”“考老同在幽部,其义相互容受,其音小变。”他认为凡意义相同、古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即为转注字。忽视了形体。
6.假借
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令长是也。”“本无其字,”是指本来没有这个字;“依声托事”,是说找一个同音字来代替表示某一字。借用什么字?只有借用同音的字或音近的字,同音或音近的字念起来是能够听懂的。将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来使用,这就是假借。不过,例子有争议。有人认同:令本义为发号,长本指久远,县令、家长/县长之义本无其字,假借令、长为之。有人反对:令,本指发出命令,引申为县令。长,本指长幼之长,长者为尊,故引申为作首领、作长官。令、长实际上是词义引申,不是假借。
在古文里假借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有的放矢的“矢”字,古文字就写作 ,象一支箭的形状。《史记》里说赵国年迈的大将廉颇在吃一顿饭的工夫,“顷之三遗矢矣”,就是说一顿饭间好几次去厕所,说明年老了,大便失禁。这里“矢”通屎尿的屎。这里就是假借。西, ,象鸟在巢上歇息形,指鸟歇宿。借作东西之西。韋, ,从舛,从囗(wéi)。舛,两人相背而卧,引申为相违背(相违背则不顺,故有“命运多舛”之句。)。韋从舛,本指相违背。
假借字通常分为两类:第一,本无其字。来,《说文》:“周所受瑞麦来麰(móu)也。二麦一夆,象其芒朿(cì)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来本指麦,后借作行来之来。我,本指兵器,后借作第一人称代词。其,本指运土的工具,后作代词。第二,本有其字。信借作申,指申张、申明。《谷梁传•隐公元年》:“《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范甯(nìng)注:“信、申字古今所共享。”《汉书•宣帝纪》:“信威北夷。”颜师古注:“信,读为申,古通用字。”申也借作信,指守信用。《管子•七臣七主》:“申主任事,守数以为常。”王念孙《杂志》引王引之曰:“申读曰信……信之通作申,犹申之通作信也。出政而信于民,故曰信主。”(数,礼数。)臤,qiān,《说文》:“坚也。”本指土坚硬。假借为“賢”,表示贤能。《汉校官碑》:“臤亲宝智。”
假借字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特别在造字初期,汉字字数比较少,没有假借这种方法,汉字就难以发挥它记录汉语的作用。有时,用同音的字表示与本义无关的意义,即根据假借的原则来用字。甲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自东来雨?”(其,表示推测语气。《马说》:“其真不知马也。”)意思是说,该是从东边来雨吗?这里五个字,除“雨”字外,其它四个均属假借用法。其本指畚箕,一种撮土的工具,这里借音表意,用作虚拟语气词。自,本指鼻子,这里是假借用法,作介词。东,本指类似口袋的东西,这里借用来示方位。来,本义指小麦,古来麦同音,借来表示动词来去的来。据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统计,在甲骨文时期,按假借的办法来用字占百分之九十。清代文字学家胡秉虔说:“文字之用,惟假借不穷,经典之中,亦假借最夥。”第二,假借是创造新字的桥梁。假借本身是用字的问题,不造成新字,但它是创造新字的桥梁。例如“其”字假借用作代词,语气词,那么本义只好再造“箕”字。假借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新字的创造。如“莫”字,“莫”上下四个角表示的是草,中间是一个日字,太阳落在草中,表示天黑了。这上下的草也是一个字“茻”(mǎng),就是草丛的意思。“莫”后来用作否定词,于是在“莫”下加一个日,就成了今天的“暮”字。
这里也顺便谈一下六书的分类。六书可分为两大类: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一类,讲的是造字的问题。四类中又可分为两类:象形、指事为一类,属独体字或基本上属独体字。日、月、鸟、鱼、羊、上、下都是独体字,形体不能再分析,再分析就是没有意义的笔画了。本、末二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个表示意义的符号构成的,不是由二字合成的,也是独体字。会意、形声为一类。其特点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成的,是合体字。六书中的转注、假借与前四类不同,它们另构成一类,属用字的问题。
练习:
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派、矢、刃、亦、晶、本、末、鸟、鱼、羊、江、河、杞(qǐ)、问、物、裹、休、步、遂、莫、牧、下。
第三课时
5.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形转派、义转派、音转派。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矢、西、韋。
分为两类:第一,本无其字。来、我、其。第二,本有其字。信、申、臤。
重要性:第一,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第二,假借是创造新字的桥梁。
六书分两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一类,是造字的问题。转注、假借属用字的问题。
程继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