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9阅读:
字号:小|大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舸”“峥嵘”“遏”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揣摩用词,尤其是动词的传神之妙。
(3)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自主体验毛泽东诗词的气势磅礴、雄奇伟壮的风格,小组探讨演绎,交流分享。
⑵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积极乐观开阔的心胸,培养学生的宽广胸襟,追求完美人生。
二、学习重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三、学习难点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
第一专题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2.分析意象;3.发挥想像;
4.感受真情;5.陶冶性情;6.学写新诗。
其中反复朗读、发挥想像是读诗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训练,也是容易做到的,在本册课本“表达交流”中有“朗诵”一节,较为全面地指导学生朗诵,可提示学生提前阅读,其中朗读的知识、方法、技巧等可供学习本单元时参考;分析意象、感受真情是教学重点,分析意象又是教学难点,学生可能不懂什么是意象,不会分析意象,应该教给一些关于意象的知识,明确了概念有利于顺利地把握和分析诗中意象;学写新诗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是更高要求,读诗与写诗可以互相促进,但在本单元读诗是更基本的。
导入:我们在初中学过毛泽东的什么诗歌?(《沁园春 雪》)
请大家回忆背诵。(学生背诵)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篇写景抒情的诗歌--《沁园春 长沙》。
一、自学质疑
1.知识积累
⑴ 词了解
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都能合乐歌唱。盛行于宋代。词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沁园春”等。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⑵作者及背景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湖南湘潭人。
了解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3)字音辨识
舸gě 怅chàng 寥liáo 廓kuò 遒qiú 遏è
2. 自学引导
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注意句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表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寒秋”“洲”。
(2)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3)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二、交流展示
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明确: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 湘江霜天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三、互动探究
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谁主沉浮”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精讲点拨
分析词的上阙:
1.前三句: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
明确:时间:深秋;地点:橘子洲头;游者:独。
2.中间七句
(1)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中间七句)
(2)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物,由点到面)
(3)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远眺:群山→山红林染如画; 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
近观:江中→水碧船急驶; 俯视:水底→鱼儿轻快畅游。
(4)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明确: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3.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五、矫正反馈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百舸(gě) 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 遏(è)制
C.漫江(满) 寥(liáo)廊 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 辟谣(pì yáo)
2.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D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六、迁移应用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③。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②排云:推开白云。③ 碧霄:青天。
1.第三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排”。因为这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诗人一反悲秋的常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虽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但仍励志高歌。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并质疑,
教师给以及时补充和矫正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万)山—— 红(遍)
(层)林——(尽)染
博大胸怀、
(漫)江——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 仰视 凌云壮志
鱼——翔浅底 俯瞰
感悟反思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舸”“峥嵘”“遏”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揣摩用词,尤其是动词的传神之妙。
(3)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自主体验毛泽东诗词的气势磅礴、雄奇伟壮的风格,小组探讨演绎,交流分享。
⑵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积极乐观开阔的心胸,培养学生的宽广胸襟,追求完美人生。
二、学习重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三、学习难点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
第一专题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2.分析意象;3.发挥想像;
4.感受真情;5.陶冶性情;6.学写新诗。
其中反复朗读、发挥想像是读诗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训练,也是容易做到的,在本册课本“表达交流”中有“朗诵”一节,较为全面地指导学生朗诵,可提示学生提前阅读,其中朗读的知识、方法、技巧等可供学习本单元时参考;分析意象、感受真情是教学重点,分析意象又是教学难点,学生可能不懂什么是意象,不会分析意象,应该教给一些关于意象的知识,明确了概念有利于顺利地把握和分析诗中意象;学写新诗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是更高要求,读诗与写诗可以互相促进,但在本单元读诗是更基本的。
导入:我们在初中学过毛泽东的什么诗歌?(《沁园春 雪》)
请大家回忆背诵。(学生背诵)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篇写景抒情的诗歌--《沁园春 长沙》。
一、自学质疑
1.知识积累
⑴ 词了解
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都能合乐歌唱。盛行于宋代。词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沁园春”等。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⑵作者及背景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湖南湘潭人。
了解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3)字音辨识
舸gě 怅chàng 寥liáo 廓kuò 遒qiú 遏è
2. 自学引导
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注意句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表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寒秋”“洲”。
(2)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3)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二、交流展示
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明确: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 湘江霜天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三、互动探究
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谁主沉浮”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精讲点拨
分析词的上阙:
1.前三句: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
明确:时间:深秋;地点:橘子洲头;游者:独。
2.中间七句
(1)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中间七句)
(2)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物,由点到面)
(3)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远眺:群山→山红林染如画; 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
近观:江中→水碧船急驶; 俯视:水底→鱼儿轻快畅游。
(4)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明确: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3.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五、矫正反馈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百舸(gě) 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 遏(è)制
C.漫江(满) 寥(liáo)廊 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 辟谣(pì yáo)
2.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D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六、迁移应用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③。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②排云:推开白云。③ 碧霄:青天。
1.第三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排”。因为这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诗人一反悲秋的常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虽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但仍励志高歌。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并质疑,
教师给以及时补充和矫正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万)山—— 红(遍)
(层)林——(尽)染
博大胸怀、
(漫)江——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 仰视 凌云壮志
鱼——翔浅底 俯瞰
感悟反思
倪传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