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00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2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所抒发的情感及其节奏。
3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感悟与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诗句,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老而弥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壮阔)
(营造适于本词鉴赏的情景氛围,以便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也便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鉴赏本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2、学生自读课文
• 边读边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 分别圈出统领上下阕词句内容的两个字;划出最能表现本词主旨的一句词,体会这句词在全词中的作用。
• 提出一个自己自学时最难解决的问题。
3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4 、课堂讨论,教师归纳板书:
上阕: 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下阕: 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忆)
(引导学生用诵读法自学,让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与诗词对话,通过对话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通过圈划法揣摩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诗词的能力。)
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
1 、赏析前三句。
( 1 )哪位同学能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说?
(提示:开篇“独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时令特点与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却唱了反调:“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 2 )介绍背景,重温历史。( 播放多媒体课件——“时代背景”)
( 3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 、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里?(“万类霜天竟自由”)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教师指导朗读。(“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
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色图?(播放多媒体课件—— 文字投影)
(万)山 —— 红(遍)
(层)林 —— (尽)染
(漫)江 ——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 击长空;鱼 —— 翔浅底
(2)引导学生讨论、演示。
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播放多媒体课件—— 文字投影)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湘江秋色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3)这样写景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的情景,并把诗人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请学生上台演示)
课堂讨论:毛主席的“手” 该怎样?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视角” 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提示:叉腰好。慢点好。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再请学生演示)要求:神态自然,从容,颇有点伟人的气度。
(4)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染、击、翔。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击”比“飞”更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5)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 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 " 万山红遍 " 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 6 )想象能力训练
引导学生完整地想象上阕所描绘的图画。
师: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本领。让我们微微闭上双眼,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放音乐)
参考:“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游鱼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
教师引导: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般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 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
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
( 7 )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
( 8 )交流想象体验。
(以上教学环节,善于引导学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让学生通过与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体验自然的丰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态,从而让学生真正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提高。)
3 、理解“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俯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教师小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4 、欣赏下阕
(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独立”。)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控制到哪里?(忆。“粪土当年万户候”。)
教师指导:“忆”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2)理解诗句,品味情感。
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 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课堂讨论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它们全部否定了呢?而发出“俱往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播放多媒体课件五--文字投影:“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教师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5 、归纳总结,指导学法
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播放多媒体课件——文字投影: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 播放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长沙》歌曲 ]
(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可感可亲;情是景的灵魂,轻灵飘渺。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进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绪与情怀。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最终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1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在班级里安排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
2 、古今诗歌史上,具有宏阔的意境、远大的抱负和澎湃的激情的诗人或诗歌作品不胜枚举,让有兴趣的学生以此为专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其与毛泽东诗词进行比较,写一篇有独到见解的文学短评。
(着力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独特感受与文学作品进行充分的交流,促进学生沟通各自的心灵,交流各自的体验,让各种思想在交锋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1 、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2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所抒发的情感及其节奏。
3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感悟与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诗句,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老而弥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壮阔)
(营造适于本词鉴赏的情景氛围,以便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也便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鉴赏本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2、学生自读课文
• 边读边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 分别圈出统领上下阕词句内容的两个字;划出最能表现本词主旨的一句词,体会这句词在全词中的作用。
• 提出一个自己自学时最难解决的问题。
3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4 、课堂讨论,教师归纳板书:
上阕: 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下阕: 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忆)
(引导学生用诵读法自学,让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与诗词对话,通过对话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通过圈划法揣摩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诗词的能力。)
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
1 、赏析前三句。
( 1 )哪位同学能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说?
(提示:开篇“独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时令特点与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却唱了反调:“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 2 )介绍背景,重温历史。( 播放多媒体课件——“时代背景”)
( 3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 、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里?(“万类霜天竟自由”)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教师指导朗读。(“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
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色图?(播放多媒体课件—— 文字投影)
(万)山 —— 红(遍)
(层)林 —— (尽)染
(漫)江 ——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 击长空;鱼 —— 翔浅底
(2)引导学生讨论、演示。
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播放多媒体课件—— 文字投影)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湘江秋色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3)这样写景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的情景,并把诗人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请学生上台演示)
课堂讨论:毛主席的“手” 该怎样?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视角” 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提示:叉腰好。慢点好。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再请学生演示)要求:神态自然,从容,颇有点伟人的气度。
(4)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染、击、翔。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击”比“飞”更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5)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 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 " 万山红遍 " 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 6 )想象能力训练
引导学生完整地想象上阕所描绘的图画。
师: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本领。让我们微微闭上双眼,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放音乐)
参考:“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游鱼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
教师引导: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般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 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
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
( 7 )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
( 8 )交流想象体验。
(以上教学环节,善于引导学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让学生通过与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体验自然的丰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态,从而让学生真正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提高。)
3 、理解“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俯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教师小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4 、欣赏下阕
(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独立”。)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控制到哪里?(忆。“粪土当年万户候”。)
教师指导:“忆”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2)理解诗句,品味情感。
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 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课堂讨论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它们全部否定了呢?而发出“俱往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播放多媒体课件五--文字投影:“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教师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5 、归纳总结,指导学法
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播放多媒体课件——文字投影: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 播放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长沙》歌曲 ]
(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可感可亲;情是景的灵魂,轻灵飘渺。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进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绪与情怀。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最终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1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在班级里安排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
2 、古今诗歌史上,具有宏阔的意境、远大的抱负和澎湃的激情的诗人或诗歌作品不胜枚举,让有兴趣的学生以此为专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其与毛泽东诗词进行比较,写一篇有独到见解的文学短评。
(着力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独特感受与文学作品进行充分的交流,促进学生沟通各自的心灵,交流各自的体验,让各种思想在交锋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