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粤教版《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06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掌握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等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归纳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感受亲情,理解作者对家道2.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当”“洞”“凡”“过”“竟”“比”“殆”等实词,并归纳积累积累归纳“而”“之”“以”“于”等虚词的义项。
2.积累及整理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难点:
1.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2.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学生自主学习法
3.讲授法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衣锦还乡(打一古代作家名)      
答案:归有光
二.作者简介(以PPT课件展示)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
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1506年 1岁)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 5岁)开始读书;1513年 8岁)丧母;1528年 23岁)娶妻魏氏;1533年 28岁)丧妻;1540年 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 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 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 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 66岁)病逝
三.释题: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有两层含义: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项脊之间。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也有这样的解释,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项脊两字字面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
四.听课文录音,注意字词读音。
五.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字词注音
渗漉   兀坐   修葺   班驳    老妪   姊妹   阖门   长号   偃仰   婢女   
扃牖    呱呱而泣    门扉     象笏   先妣   冥然    垣墙   枇杷    姗姗  
六.译读课文
1.齐读课文第一段,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2.教师讲解练习,着重分析:
词类活用:  下  上   前  垣墙 
判断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省略句:使不上漏  
状语后置: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七.合作探究:
   1.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 项脊轩修缮前后有什么不同?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怎样的感情?
教师提问、分析(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并以ppt展示答案)明确:
修葺前:小、破、漏、暗
修葺后:虽小不漏不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 
居于轩中自得其乐
2.思考:“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教师提问、分析。明确:①文眼:表明全文情感基调。②过渡:承上文“多可喜”,启下文“亦多可悲”。)
八.小结
第一段通过写项脊轩,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和修缮前后的不同,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九.作业
1.预习第2至5段,归纳字词含义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疏通大意,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多可悲”之事?
2.完成《导学大课堂》本课“检查我的基础”部分练习。
 

陈丹萍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