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18阅读:
字号:小|大
教材依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设计思想
1.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适合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可以考虑采用分组研究讨论的形式实施教学。
2.课文妙处不仅在寓言含意及作者新的阐释,更在作者对寓言的“新解”方法,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进行迁移式仿写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作品风格。
2研读文中九则寓言,理解寓意。
3.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4.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探究式教学、读写结合
情感与态度:
体会本文的社会意义,深化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钱钟书新解伊索寓言的用意
教学难点
理解难句含义,探讨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1、flash主体课件;2、网页视频片断;3、网站专题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狼来了》
◇ 明确:寓言,寄寓哲理的短小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从简单明白的故事中显现出某种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有讽刺教喻和劝戒意味。如观看完《狼来了》这则寓言故事,大家值得思考这样一句话:謊言说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进而思考:面对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后反对小孩子读寓言,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资料,领会寓言含意。生发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反对小孩子读寓言呢?
设计意图
◇由一段寓言的视频资料入手,具体可感。
◇ 视频之后的导语旨在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 作者简介
◇提示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展示课件:作者生平、作者风采、图片资料
◇总结明确: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无锡人。其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论》;学术名著《管锥篇》。(其余见课件)
学生活动
◇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其他同学:听讲识记,了解钱钟书的生平、作品等情况。
设计意图
◇把识记性的内容放给学生去做,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学生的筛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
三 初读课文
◇播放音频资料:课文朗读
◇初读提示:体会九则寓言的寓意,点画课文的重点、疑点。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体会文章大意,点画课文的重点疑点。
设计意图
◇善于发现问题是研究探讨的关键环节,初读课文是为下一步品读研讨作铺垫。
四 品读研讨
◇研讨问题一:文中九则寓言及作者新解,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它们各揭露了哪些病态世相?
◇明确:1.蝙蝠:比喻无德无行的文人。2.蚂蚁:比喻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3.狗:比喻那些不学无术、妄自尊大的人。4.天文家:地位沦落仍想“上进”的政客。5.乌鸦:比喻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6.蛙:比喻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7.母鸡:比喻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8.狐狸:一是比喻那些贪心不足的人,一是比喻那些既得利益者。9、驴子跟狼:意在揭露那些伪善者的面孔。
◇研讨问题二:钱钟书是怎样解读《伊索寓言》的?
◇明确:作者并非在解释寓言,而是在借题发挥,所以内容大多是论今而非述古。原意与作者用意落差很大。主要的思路和方法是:引申(如“乌鸦的故事”),反其意(如“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换角度(如“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启示:我们要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辩证分析,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寻找合适的角度。
◇研讨问题三:钱钟书“新解”《伊索寓言》的用意何在?
◇明确:通过伊索寓言与现代社会人事的比较,说明现代社会的人事的分别,恶的果报,并不像寓言所讲的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情形要复杂得多,是非颠倒、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情形是常有的。因此,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要防止碰壁上当。(或:A.作者借评价《伊索寓言》,对各种伪善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B.以批评或批判《伊索寓言》为借口或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现实社会,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群丑百怪画像。)
学生活动
◇品读:就文中九则寓言的原意与新解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具体过程略)。
设计意图
◇两个问题一个侧重于内容理解,一个侧重于行文方法。第三个问题引向本文学习重点。
◇ 第一个问题设计比笼统的提问“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三个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行文方法及中心思想,为下一步的迁移训练作准备。
五 迁移训练
◇播放视频资料:《滥竽充数》
◇训练题目:借鉴钱钟书先生解读《伊索寓言》的方法,对这则寓言加以新解。
提示:可就不同人物形象考虑。
◇总结如下 :
①南郭无真才实学,混入吹竽队,又一味混下去,不肯学习,不思进取,到头来自然只有下岗。之后让他进入吹竽队, 他就珍惜就业机会,请教名师,认真练习,何愁学不会吹竽本领?
②宣王讲排场,重形式,喜欢听“三百人一齐吹”,为南郭提供了“混”的环境和土壤。“大锅饭”和形式主义真该休矣。
③湣王工作作风踏实深入,南郭没了市场。要扫除装腔作势、尸位素餐的当代南郭,还得向湣王学习。
④吹竽队的几百号人,对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无才受禄的行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既不进谏,也不批评,表面上一团和气,结果害了南郭,损了宣王。这种明哲保身的积弊有百害无一益。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新解的方法。
①从不同形象入手分析。寓言中总有两个或多个形象,这些不同的形象就给我们提供了新解的方位。
②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方面,我们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对同一形象新解。
③新解寓言要提高认知生活的能力,培养辩证思考的习惯,这样才有创新。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资料,思考寓言的寓意。◇迁移训练:模仿写作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引入课外寓言通过训练巩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新解的方法。
六 作业设置
◇出示作业题目: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要求学生从中小学所学寓言中,择其所爱,以《〈×××〉新解》、《×××新传》等为题,写寓言新解或寓言续篇。
学生活动
◇明确作业要求,分组明确任务
设计意图
◇ 第一个是常规性作业;第二个是创新型作业
教学反思:
一本几千年前的古书,稚子学童都能说会讲,钱先生却能从中翻新出奇,在“眉批式”的翻案中点铁成金,读出众生百态,读出人生经验,读出“玉想琼思,宏观博论”(柯灵语)。教学中我受到启发,要求学生用钱先生的逆向思维、引申思维等思辨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我国古代寓言《滥竽充数》进行解读,结果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迸出了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在学生掌握了新解寓言的方法后,我要求学生从中小学所学寓言中,择其所爱,以《〈×××〉新解》、《×××新传》等为题,写寓言新解或寓言续篇,学生积极性很高。 有的写《龟兔的三次赛跑》,有的写《蚊子和狮子的又一次战斗》;有的从《买椟还株》解读市场经济和营销策略;有的从《画蛇添足》中阐释教育激励技巧……见仁见智,新颖独到。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认为:本节课的寓言新解,正是体现新课标精神的一种探索。整个新解过程中,学生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消除了厌学的积弊;在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思维方式,提高了认识能力, 更尝到了创造的快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