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28阅读:
字号:小|大
自主目标
1、学生能清楚地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2、学生碰到一个材料能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3、能用分论点很好地支撑中心论点使之更鲜明
方法指津
议论文的“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自己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一般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观点必须正确、鲜明。
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违背科学真理;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在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句子必须简明、确切。
怎样提炼观点?方法有三种:
一、因果推导法
示例1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醇尊陈之饮器,大小具列焉,织草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己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勿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己而取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逐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嬉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大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根据上面的材料,我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阅读全文,弄清大意。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猩猩面对山里人的诱骗,由清醒理智,对设圈套的人的反感、厌恶,到后来到底禁不住酒的诱惑,终于喝得越来越多以致酩酊大醉,最后落入山里人的圈套而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步,舍次留主,抓住关键。猩猩们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卒不免于死”。是什么原因使猩猩们“就挚而死”呢?文中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贪为之也”。
第三步,分析推导,提炼观点。导致猩猩死的原因,是它们经不起考验和诱惑,好酒贪杯,本性难改。尽管猩猩们开始时头脑清醒理智,曾经与诱惑抗争,但是它们的防范不是善始善终,不能坚持到底,因缺乏毅力而以失败告终。依上述诸多“原因”可提炼以下观点:
①贪婪=自取灭亡
②要克服自身的缺陷
③要立场坚不动摇
④要有毅力持之以恒
由以上分析可知,因果推导法是由材料的结果出发,向上逆推出事情的原因,就其原因而提炼出观点。
二、比较分析法
示例2
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用尽全力,跃出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跳到锅外安然逃生。过了30分钟,实验人员用同样大小的铁锅,在锅里放了大半锅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地烧着。开始,青蛙很惬意,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它浑身乏力瘫软,呆呆地躺在水里坐以待毙,这只可怜的青蛙就这样葬身于锅底。
第一步,弄清大意。讲的是有关青蛙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二步,比较异同。这是一次对比性实验,同一只青蛙,同样的锅。实验的过程不同:第一次是滚烫的油锅,第二次是锅中的水由冷水变温水再变成沸水。实验的结果不同:第一次是奋力跃出,第二次是坐以待毙。
第三步,提炼观点。青蛙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它能警觉则得以生存,但当危险在平安环境里悄悄来临时,青蛙则由囿于安逸而放松了警惕,最终因无力反抗而葬身锅中。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如下观点: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要防患于未然
③和平环境里更要具忧患意识
比较分析法,是将不同的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作比,判断其利弊得失,由此得出结论或观点。
三、归纳总结法
示例3
绵羊开店。
绵羊先开了家理发店,刺猬第一个光临,绵羊给它烫了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卷发,刺猬气坏了,因为它的头发是防御武器,这下可没用了,于是告到工商局,绵羊的执照被吊销。绵羊只好改开缝纫店,乌鸦第一个照顾生意,绵羊给它缝了身跟自己一样的白衣服,而乌鸦的家族从来就忌讳白色,以“恶意伤害”之名起诉,绵羊的营业执照又被吊销。屡败屡战的绵羊接着又开了家饮食店,狐狸是第一位顾客,绵羊给了它做了份自己爱吃的炒青菜,而狐狸一贯吃的是荤菜,从不吃素菜,后果不难预料,绵羊又被吊销了营业执照。
第一步,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绵羊三次开店均告失败的事。
第二步,绵羊三次开店为什么失败了呢?给刺猬烫发,使刺猬失去了防御武器;给乌鸦缝白衣,犯了乌鸦家族的“忌讳”;给狐狸吃青菜,有故意作弄之嫌。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切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不顾实际情况,只能是屡战屡败,不仅害人害己,自己也得不偿失。由此可以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凡事要实事求是
③一切要为他人着想
④不能一刀切
由上可知,归纳总结法是从同一材料的不同方面或不同材料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找出其本质特点,以此来提炼观点。
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分论点的一些方法
1、分解法
(1)将组成中心论点的若干概念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观点,再逐一论证
示例:中心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分论点一:要重视德育
分论点二:要重视智育
分论点三:要重视体育
分论点四: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将组成中心论点的某一个概念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观点再逐一论证
示例:中心论点:做人要有责任心
(对中学生来讲)
分论点一:首先要担起家庭责任
分论点二:还要担起社会责任
2、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示例1:中心论点:应当学好语文
分论点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 (为什么要学好语文)
分论点二: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怎样学好语文)
示例2:
中心论点:中学生要参加家务劳动(三个可以都是“为什么”)
分论点一: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
分论点二: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分论点三: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示例3: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三个可以都是“怎么做”)
分论点一:首先要承认困难.
分论点二: 其次是不怕困难.
分论点三: 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3、对比法
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
示例: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分论点一: 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分论点二: 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4、辩证分解法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分解
中心论点:正确对待嫉妒心.
分论点一:妒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分论点二:妒嫉心也可以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分论点三: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范文点评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中心论点)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分论点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百世流芳,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分论点2)两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分论点3)还记得舞台上那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点评】本文开头巧妙地用一组形象、一组排比阐释不易定义的“意气”,框定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的三个段落分别提出了三个分论点,举例论述后,又用“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承上启下,罗列现实中缺乏意气的表现,强化中心论点,突出文章的针对性。结尾照应文首点题,升华立意。全文观点鲜明。首尾贯通,结构完整。
写作练习
1.根据下列作文题的要求,拟定论点与分论点。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以“茧”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提示】无论把“作茧”和“钻破”比作什么,都一定要和“人生”有关。
2. 请给下面的命题作文提炼论点与分论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拥有众多的观众,其内容多为人们平常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人们喜欢它,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的假话太多了。
请以“实话实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提示】本题“实话实说”既是命题,也是观点。审题的关键在于确认这个观点。
3.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某城市电视台做了一档“测试”市民素质的节目:记者化装成报贩,在闹市街口卖报,凡来买报者都多找他五角钱。隐藏在暗处的摄像机则秘密拍摄。“测试”结果分三类:第一类,接过钱看也不看,放进口袋就走;第二类,发现多找钱了,眼神慌乱、表情紧张,或迟疑或匆忙地走掉;第三类,把多找的钱退了回来。凡是退钱的,记者便告知其原委,并且送一个“福娃”表示奖励。一个小时之内,只有三个人退钱,退回钱的人,在被告知真相后只是笑笑,接受奖品后就离去了。记者对市民的素质“深表忧虑”。
【提示】故事性的材料,有的是要你来评判的人物或事件,审题的任务,就是要分清是非,做出褒贬。材料中没有某种固定的哲理,但你评判褒贬时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1、学生能清楚地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2、学生碰到一个材料能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3、能用分论点很好地支撑中心论点使之更鲜明
方法指津
议论文的“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自己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一般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观点必须正确、鲜明。
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违背科学真理;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在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句子必须简明、确切。
怎样提炼观点?方法有三种:
一、因果推导法
示例1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醇尊陈之饮器,大小具列焉,织草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己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勿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己而取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逐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嬉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大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根据上面的材料,我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阅读全文,弄清大意。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猩猩面对山里人的诱骗,由清醒理智,对设圈套的人的反感、厌恶,到后来到底禁不住酒的诱惑,终于喝得越来越多以致酩酊大醉,最后落入山里人的圈套而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步,舍次留主,抓住关键。猩猩们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卒不免于死”。是什么原因使猩猩们“就挚而死”呢?文中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贪为之也”。
第三步,分析推导,提炼观点。导致猩猩死的原因,是它们经不起考验和诱惑,好酒贪杯,本性难改。尽管猩猩们开始时头脑清醒理智,曾经与诱惑抗争,但是它们的防范不是善始善终,不能坚持到底,因缺乏毅力而以失败告终。依上述诸多“原因”可提炼以下观点:
①贪婪=自取灭亡
②要克服自身的缺陷
③要立场坚不动摇
④要有毅力持之以恒
由以上分析可知,因果推导法是由材料的结果出发,向上逆推出事情的原因,就其原因而提炼出观点。
二、比较分析法
示例2
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用尽全力,跃出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跳到锅外安然逃生。过了30分钟,实验人员用同样大小的铁锅,在锅里放了大半锅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地烧着。开始,青蛙很惬意,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它浑身乏力瘫软,呆呆地躺在水里坐以待毙,这只可怜的青蛙就这样葬身于锅底。
第一步,弄清大意。讲的是有关青蛙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二步,比较异同。这是一次对比性实验,同一只青蛙,同样的锅。实验的过程不同:第一次是滚烫的油锅,第二次是锅中的水由冷水变温水再变成沸水。实验的结果不同:第一次是奋力跃出,第二次是坐以待毙。
第三步,提炼观点。青蛙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它能警觉则得以生存,但当危险在平安环境里悄悄来临时,青蛙则由囿于安逸而放松了警惕,最终因无力反抗而葬身锅中。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如下观点: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要防患于未然
③和平环境里更要具忧患意识
比较分析法,是将不同的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作比,判断其利弊得失,由此得出结论或观点。
三、归纳总结法
示例3
绵羊开店。
绵羊先开了家理发店,刺猬第一个光临,绵羊给它烫了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卷发,刺猬气坏了,因为它的头发是防御武器,这下可没用了,于是告到工商局,绵羊的执照被吊销。绵羊只好改开缝纫店,乌鸦第一个照顾生意,绵羊给它缝了身跟自己一样的白衣服,而乌鸦的家族从来就忌讳白色,以“恶意伤害”之名起诉,绵羊的营业执照又被吊销。屡败屡战的绵羊接着又开了家饮食店,狐狸是第一位顾客,绵羊给了它做了份自己爱吃的炒青菜,而狐狸一贯吃的是荤菜,从不吃素菜,后果不难预料,绵羊又被吊销了营业执照。
第一步,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绵羊三次开店均告失败的事。
第二步,绵羊三次开店为什么失败了呢?给刺猬烫发,使刺猬失去了防御武器;给乌鸦缝白衣,犯了乌鸦家族的“忌讳”;给狐狸吃青菜,有故意作弄之嫌。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切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不顾实际情况,只能是屡战屡败,不仅害人害己,自己也得不偿失。由此可以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凡事要实事求是
③一切要为他人着想
④不能一刀切
由上可知,归纳总结法是从同一材料的不同方面或不同材料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找出其本质特点,以此来提炼观点。
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分论点的一些方法
1、分解法
(1)将组成中心论点的若干概念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观点,再逐一论证
示例:中心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分论点一:要重视德育
分论点二:要重视智育
分论点三:要重视体育
分论点四: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将组成中心论点的某一个概念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观点再逐一论证
示例:中心论点:做人要有责任心
(对中学生来讲)
分论点一:首先要担起家庭责任
分论点二:还要担起社会责任
2、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示例1:中心论点:应当学好语文
分论点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 (为什么要学好语文)
分论点二: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怎样学好语文)
示例2:
中心论点:中学生要参加家务劳动(三个可以都是“为什么”)
分论点一: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
分论点二: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分论点三: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示例3: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三个可以都是“怎么做”)
分论点一:首先要承认困难.
分论点二: 其次是不怕困难.
分论点三: 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3、对比法
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
示例: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分论点一: 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分论点二: 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4、辩证分解法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分解
中心论点:正确对待嫉妒心.
分论点一:妒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分论点二:妒嫉心也可以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分论点三: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范文点评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中心论点)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分论点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百世流芳,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分论点2)两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分论点3)还记得舞台上那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点评】本文开头巧妙地用一组形象、一组排比阐释不易定义的“意气”,框定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的三个段落分别提出了三个分论点,举例论述后,又用“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承上启下,罗列现实中缺乏意气的表现,强化中心论点,突出文章的针对性。结尾照应文首点题,升华立意。全文观点鲜明。首尾贯通,结构完整。
写作练习
1.根据下列作文题的要求,拟定论点与分论点。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以“茧”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提示】无论把“作茧”和“钻破”比作什么,都一定要和“人生”有关。
2. 请给下面的命题作文提炼论点与分论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拥有众多的观众,其内容多为人们平常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人们喜欢它,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的假话太多了。
请以“实话实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提示】本题“实话实说”既是命题,也是观点。审题的关键在于确认这个观点。
3.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某城市电视台做了一档“测试”市民素质的节目:记者化装成报贩,在闹市街口卖报,凡来买报者都多找他五角钱。隐藏在暗处的摄像机则秘密拍摄。“测试”结果分三类:第一类,接过钱看也不看,放进口袋就走;第二类,发现多找钱了,眼神慌乱、表情紧张,或迟疑或匆忙地走掉;第三类,把多找的钱退了回来。凡是退钱的,记者便告知其原委,并且送一个“福娃”表示奖励。一个小时之内,只有三个人退钱,退回钱的人,在被告知真相后只是笑笑,接受奖品后就离去了。记者对市民的素质“深表忧虑”。
【提示】故事性的材料,有的是要你来评判的人物或事件,审题的任务,就是要分清是非,做出褒贬。材料中没有某种固定的哲理,但你评判褒贬时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