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28阅读:
字号:小|大
一、 怀古诗鉴赏必备知识:
1、 怀古诗的产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再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2、 怀古诗的特点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咏怀”等。
3、怀古诗鉴赏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感情:
① 抒发世态沧桑、人事代谢、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如刘禹锡《乌衣巷》 李白《越中览古》
②忧国伤时,怀古伤今,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如刘禹锡《泊秦淮》
③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渴望,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如《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 怀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伤痛。如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2)常用意象:江水 草 鸟 月 烟云/烟雨 楼台 金陵 六朝等
(3)意境特点:深远 开阔 空茫 苍茫 等
(4)风格:慷慨悲壮 苍凉悲慨 深沉感慨 等
(5)常用手法: 用典 对比 反衬 烘托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乐景写哀情
借古讽今等。
4、怀古诗的阅读方法、步骤:
(1)要弄清史实、用典。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感情。
表述方式:通过对……(历史内容)的叙述/(古迹、景物)的描写 ,抒发了……的感情。
(3)要品味艺术技巧方面的特色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借助典故叙事抒怀,议论引发。
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或侧面烘托。
5、考试设题角度
(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感慨?)
(3)分析艺术手法
二、典型题例
1、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理解诗意:
(2)思想感情:
(3)表达技巧:
2、阅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2)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慨的?
三、实战演练
1、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2、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4分)
。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
四、巩固拓展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4分)
。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
2、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4分)
。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4分)
。
五、个人小结
收获:
问题 :
1、 怀古诗的产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再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2、 怀古诗的特点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咏怀”等。
3、怀古诗鉴赏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感情:
① 抒发世态沧桑、人事代谢、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如刘禹锡《乌衣巷》 李白《越中览古》
②忧国伤时,怀古伤今,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如刘禹锡《泊秦淮》
③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渴望,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如《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 怀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伤痛。如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2)常用意象:江水 草 鸟 月 烟云/烟雨 楼台 金陵 六朝等
(3)意境特点:深远 开阔 空茫 苍茫 等
(4)风格:慷慨悲壮 苍凉悲慨 深沉感慨 等
(5)常用手法: 用典 对比 反衬 烘托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乐景写哀情
借古讽今等。
4、怀古诗的阅读方法、步骤:
(1)要弄清史实、用典。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感情。
表述方式:通过对……(历史内容)的叙述/(古迹、景物)的描写 ,抒发了……的感情。
(3)要品味艺术技巧方面的特色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借助典故叙事抒怀,议论引发。
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或侧面烘托。
5、考试设题角度
(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感慨?)
(3)分析艺术手法
二、典型题例
1、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理解诗意:
(2)思想感情:
(3)表达技巧:
2、阅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2)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慨的?
三、实战演练
1、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2、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4分)
。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
四、巩固拓展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4分)
。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
2、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4分)
。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4分)
。
五、个人小结
收获:
问题 :
赵新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