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40阅读:
字号:小|大
《夏本纪》学案
学习目标:
1、看注释和翻译,能解释下面的几个难词:
实词:鸿;怀;襄;负;等;摄;巡狩;殛;诛;是;成美;勉;让;克;称;
虚词:其;以。
2、关于“本纪”以及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阅读导引】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记,系统帝叙述了从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作者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课文是其节选部分。
【文言梳理】
(一)文言实词:
1、给加点实词解释:
浩浩怀山襄陵: 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摄行天子之政: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禹敏给克勤: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测定身为度,称以出: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女其往视尔事矣: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陂九泽,度九山: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2、古今异义
中国赐土姓: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于是帝尧乃求人: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女平水土:
致费于沟淢: 九州攸同,四奥既居: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六府甚,众土交正:
于是帝锡禹玄圭: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二)文言虚词:
下民其忧: 女其往视尔事矣:
以开九州,通九道: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帝舜荐禹于天:
(三)词类活用:
左准绳,右规矩: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四)重要文言句式: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舜登用
可种卑湿
【难句翻译】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6、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文本研习】
1、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2、第二段文字写鲧作用何在?
3、读读三、四自然节,从文中找几个词概括一下夏禹的高尚品质。司马迁刻画夏禹采用了什么手法?
4、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5、大禹治水为什么能获得帝位继承人?
【拓展阅读】
1、大陆首次公祭大禹陵祭文
巍巍大禹,轩辕裔孙。
克绳祖武,继烈扬芬。
劳身焦思,民始安宅。
八年于外,夙夜在公。
车撬驱弛,沐雨栉风。
精勤敏给,寸阴是惜。
心系苍生,过门不入。
平成底定,茅山计功。
万方执帛,九州牧同。
一沐三握,一饭三起。
虚怀从善,谨严律己。
卑宫菲食,克俭克勤。
举贤授能,区宇以宁。
东巡吾浙,崩葬会稽。
千秋俎豆,赡拜灵仪。
良田沃土,鱼米之乡。
东南竹箭,挺生英裔。
志士仁人,前赴后继。
百年中土,历尽沧桑。
鸡鸣风雨,多难兴邦。
改革开放,擘划万端。
图强大业,尚多艰难。
励精图治,惩腐清埃。
汲古鉴今,继往开来。
民族团结,侨旅同心。
河山一统,大旗共擎。
凡我同胞,血浓于水。
国运昌隆,举世称美。
缅怀祖德,豪气如虹。
艰苦奋斗,再创神功。
值此阳春,风和日丽。
赫赫我祖,鉴临天地。
稽山苍苍,浙水泱泱。
神州大同,再荐馨香。
2、大禹的另一面
牟丕志
我们常说,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乃圣人一个。仔细琢磨起来,这些话很值得怀疑。我觉得,从总体上说,大禹不能算圣人,这是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曾起到过极坏作用的世袭制就是大禹发明的,世袭制导致了几千年的制度腐败。
在大禹之前,天下治理者的地位实行的是禅让制,实际上就是大家推举贤人当领导人,而且这些领导人不是终身制,一般来讲,领导人感到年老体衰时就让位。据说,尧觉得自己年老体衰,想要找一个接班人,便向全国各地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推荐贤能的人。过了不久,人们推荐了舜,于是舜就接替了尧。后来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业绩不凡,舜就把君主的位置让给了大禹。按“禅让制”规矩,后来人们又推举伯益为大禹的继承人。然而,大禹却怀有私心,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从此开了天下世袭制的先河。
据说,伯益为捍卫“禅让制”,曾召集东夷部族向启进攻,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启把伯益的军队打败了。此后,还有一个部族首领有扈氏站出来指责启,要求他把王位还给伯益,启大怒,又发兵把有扈氏打败了。从此,选贤任能的“公天下”制度变成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
在我看来,大禹治水确实功不可没,确实是为老百姓做了好事,特别是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然而,相对于他所建立的坏制度世袭制来讲,这显然是一毛对九牛,也就是说一毛的善对九牛的恶。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至关重要,坏的制度会使民族走向衰落,好的制度会促使民族走向振兴。正所谓“好制度使坏人变好人,坏制度使好人变坏人。”这是常识,毋庸饶舌。翻开二十四史,世袭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实在太深重了,简直是罄竹难书。老子当了皇帝,不论儿子是傻子、疯子、呆子,不论是阿猫、阿狗、阿猪、阿鼠,照样有继承老子地位的权力,老子一完蛋,他们便堂而皇之地登上至高无上的龙椅,君临天下,治理国家,全国老百姓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在封建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坐着一位素质很差的人,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而发明这一制度的大禹难辞其咎。
大禹作为古人,我们是没办法去追究他的“历史责任”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比如,喜欢战争的民族把战争狂人奉为英雄,爱好艺术的民族把艺术家视为精英,热爱体育的民族把体育明星举得很高等等。美国人崇尚选举制,把华盛顿视为英雄,因为华盛顿建立了总统选举制和任期制,并创下了任期不超两届的先例。法国人注重法制,就崇尚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建立了《拿破仑法典》,成为法制理论的奠基石。
如今我们仍然奉大禹为圣人,说明很多人仍对大禹建立的世袭制持认可或默许态度,说明我们大脑中封建思想还远远没有消除,而近年来出现的影视剧粉饰皇帝、赞美皇帝、弘扬“吾皇圣明”的热潮就是最好的明证。制度上的落伍是最可怕的落伍,当我们把建立先进制度的人奉为英雄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了。
学习目标:
1、看注释和翻译,能解释下面的几个难词:
实词:鸿;怀;襄;负;等;摄;巡狩;殛;诛;是;成美;勉;让;克;称;
虚词:其;以。
2、关于“本纪”以及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阅读导引】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记,系统帝叙述了从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作者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课文是其节选部分。
【文言梳理】
(一)文言实词:
1、给加点实词解释:
浩浩怀山襄陵: 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摄行天子之政: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禹敏给克勤: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测定身为度,称以出: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女其往视尔事矣: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陂九泽,度九山: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2、古今异义
中国赐土姓: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于是帝尧乃求人: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女平水土:
致费于沟淢: 九州攸同,四奥既居: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六府甚,众土交正:
于是帝锡禹玄圭: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二)文言虚词:
下民其忧: 女其往视尔事矣:
以开九州,通九道: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帝舜荐禹于天:
(三)词类活用:
左准绳,右规矩: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四)重要文言句式: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舜登用
可种卑湿
【难句翻译】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6、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文本研习】
1、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2、第二段文字写鲧作用何在?
3、读读三、四自然节,从文中找几个词概括一下夏禹的高尚品质。司马迁刻画夏禹采用了什么手法?
4、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5、大禹治水为什么能获得帝位继承人?
【拓展阅读】
1、大陆首次公祭大禹陵祭文
巍巍大禹,轩辕裔孙。
克绳祖武,继烈扬芬。
劳身焦思,民始安宅。
八年于外,夙夜在公。
车撬驱弛,沐雨栉风。
精勤敏给,寸阴是惜。
心系苍生,过门不入。
平成底定,茅山计功。
万方执帛,九州牧同。
一沐三握,一饭三起。
虚怀从善,谨严律己。
卑宫菲食,克俭克勤。
举贤授能,区宇以宁。
东巡吾浙,崩葬会稽。
千秋俎豆,赡拜灵仪。
良田沃土,鱼米之乡。
东南竹箭,挺生英裔。
志士仁人,前赴后继。
百年中土,历尽沧桑。
鸡鸣风雨,多难兴邦。
改革开放,擘划万端。
图强大业,尚多艰难。
励精图治,惩腐清埃。
汲古鉴今,继往开来。
民族团结,侨旅同心。
河山一统,大旗共擎。
凡我同胞,血浓于水。
国运昌隆,举世称美。
缅怀祖德,豪气如虹。
艰苦奋斗,再创神功。
值此阳春,风和日丽。
赫赫我祖,鉴临天地。
稽山苍苍,浙水泱泱。
神州大同,再荐馨香。
2、大禹的另一面
牟丕志
我们常说,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乃圣人一个。仔细琢磨起来,这些话很值得怀疑。我觉得,从总体上说,大禹不能算圣人,这是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曾起到过极坏作用的世袭制就是大禹发明的,世袭制导致了几千年的制度腐败。
在大禹之前,天下治理者的地位实行的是禅让制,实际上就是大家推举贤人当领导人,而且这些领导人不是终身制,一般来讲,领导人感到年老体衰时就让位。据说,尧觉得自己年老体衰,想要找一个接班人,便向全国各地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推荐贤能的人。过了不久,人们推荐了舜,于是舜就接替了尧。后来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业绩不凡,舜就把君主的位置让给了大禹。按“禅让制”规矩,后来人们又推举伯益为大禹的继承人。然而,大禹却怀有私心,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从此开了天下世袭制的先河。
据说,伯益为捍卫“禅让制”,曾召集东夷部族向启进攻,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启把伯益的军队打败了。此后,还有一个部族首领有扈氏站出来指责启,要求他把王位还给伯益,启大怒,又发兵把有扈氏打败了。从此,选贤任能的“公天下”制度变成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
在我看来,大禹治水确实功不可没,确实是为老百姓做了好事,特别是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然而,相对于他所建立的坏制度世袭制来讲,这显然是一毛对九牛,也就是说一毛的善对九牛的恶。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至关重要,坏的制度会使民族走向衰落,好的制度会促使民族走向振兴。正所谓“好制度使坏人变好人,坏制度使好人变坏人。”这是常识,毋庸饶舌。翻开二十四史,世袭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实在太深重了,简直是罄竹难书。老子当了皇帝,不论儿子是傻子、疯子、呆子,不论是阿猫、阿狗、阿猪、阿鼠,照样有继承老子地位的权力,老子一完蛋,他们便堂而皇之地登上至高无上的龙椅,君临天下,治理国家,全国老百姓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在封建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坐着一位素质很差的人,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而发明这一制度的大禹难辞其咎。
大禹作为古人,我们是没办法去追究他的“历史责任”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比如,喜欢战争的民族把战争狂人奉为英雄,爱好艺术的民族把艺术家视为精英,热爱体育的民族把体育明星举得很高等等。美国人崇尚选举制,把华盛顿视为英雄,因为华盛顿建立了总统选举制和任期制,并创下了任期不超两届的先例。法国人注重法制,就崇尚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建立了《拿破仑法典》,成为法制理论的奠基石。
如今我们仍然奉大禹为圣人,说明很多人仍对大禹建立的世袭制持认可或默许态度,说明我们大脑中封建思想还远远没有消除,而近年来出现的影视剧粉饰皇帝、赞美皇帝、弘扬“吾皇圣明”的热潮就是最好的明证。制度上的落伍是最可怕的落伍,当我们把建立先进制度的人奉为英雄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