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屈原列传》(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43阅读:
字号:|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第三段) 
  2、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导入: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崛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 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本文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关于史传“变体”: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词句疏通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8、厚币委质事楚。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一字多义: 
  A、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 
  2、其后秦欲伐齐(    )。                  2、人穷则反本。(   ) 
  3、此五霸之伐也(    )。         3、今背本而趋末(    ) 
  4、坎坎伐檀兮(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   5、本在冀州之南(     ) 
  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   D、志1、博闻强志(    )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2、其志洁,其行廉(   ) 
  3、约从离衡(    )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E、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           F疏:1、王怒而疏屈平(      )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3、有情人终成眷属(    )               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 
  4、属予作文以记之(    )               4、<<论积贮疏>>(    ) 
  5、举酒属客(     )                           5、仗义疏财(     ) 
  G、约1、其文约,其辞微(       )               H、见1、信而见疑(      )  
  2、决负约不偿城(      )                        2、靡不毕见(      ) 
  3、怀王与诸将约曰(        )                    3、举类迩而见义远(       )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4、夫子有何见教(      )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 
  (三)、古今异义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2、颜色憔悴             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6、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7、然终无可奈何 
  二、虚词 
  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  
  3、竟为秦所灭(        )                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4、以啮人,无御之者(      )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       )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 
  7、闻秦王善为秦声(      )              7、其后楚日以削(      ) 
  8、我为赵将 (            )             8、传以示美人(      ) 
  9、为刎颈之交(           )             9、皆以美于徐公(    )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     )              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3、姜氏欲之,焉辟害(    ) 
  4、今君乃亡赵走燕(      )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9、家祭无忘告乃翁(       ) 
  三、翻译 
  1、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4、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5、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程继兵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