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我与绘画的缘分》赏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45阅读:
字号:|
 二、《我与绘画的缘分》赏析(张东明)
丘吉尔晚年访问美国时曾对记者说:“没有绘画我就活不下去。”从《我与绘画的缘分》这篇机智、精辟、唱叹有情的散文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绘画的深厚感情和独特的体会。
作品开始时,作者并没有直接从他与绘画的“缘分”的起始写起,而是把握住了绘画给作者带来的“新奇”“奇异”这一最初感受,并用“神秘莫测”和“大开眼界”,对这种感受加以描述,既提领了下文,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随后,在徜徉于绘画这个“阳光普照、色彩斑斓的花园”时,作者更是随处生发,以情趣盎然、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绘画赋予他的至高享受。作者这里抒发的感受与最初的感受虽然是一致的,但在表述上却丰富多彩、刻意求变,例如,“我便本能地意识到了自己。我活了四十多岁,除了用普通的眼光,从未留心过这一切”,“人们会第一次开始去嫉妒梅休赛兰”,以及“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了”,等等,这些说的都是绘画对作者精神世界的充实,表达上却又各出机杼,妙趣横生,在传达作者的体验与感情的同时,本文的议论既以其妙言隽语错落于文中,使作品新人耳目、摇曳多姿,有着“一咏二咏意犹未尽,故三叹之”的效果,又以其和谐统一的意蕴,将作者情之所至、文之所至的叙述,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这是一篇随笔式散文,它充分体现了英国随笔风格的引人之处,即绘声绘色,幽默风趣,富于夸饰。我们看,作者对他跨入艺术天地的第一步,那由神秘莫测到大开眼界的一刹那,那“缘分”中的机缘,表述得多么风趣、生动:面对近在咫尺的绘画领地,作者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胸揣“性命攸关”之念,举着“重如千斤”的小画笔,悬在空中无从落下,绘画“缘分”之难得,被渲染得如此扣人心弦;而当作者“抓起一支最大的画笔,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我的牺牲品(画布)扑了过去”时,绘画的神秘帷幕却又顷刻消失了。同是缘分初结之际,一难一易,富于哲理:难之所以为难,正是由于人们意识不到易之何以为易。这里应该指出,这些细致准确的夸饰,是与作者体验感悟之独到分不开的。在作品中,作者抒发绘画所赋予他的无穷乐趣,就连“真是太妙了”“简直令人着迷”这样的叹赏也仍觉意犹未尽,竟至采用了像“崇高的褒赏”“每个空闲的钟点都很充实,都是一次充满了销魂荡魄般发现的无休止的航行”这样一类极富夸张意味的礼赞。但由于作者在咏叹中寓含了他的真挚、特殊的感情,所以我们并不觉得有任何“矫饰”的感觉。
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不仅体现在表达的绘声绘色、生动传神,还表现在他对于景物的生动精细的描绘上。在西方,画家们认为,光的变化是自然界色彩(景色)变化的根源。作为一个业余画家,作者在描绘大自然时,敏锐地抓住了大自然丰富细微的光影变化,绘影绘形。他笔下的自然景致,酷似描摹得很精致的油画,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其精妙足以和我国古人“烟光凝而暮山紫”“雁背夕阳红欲暮”等状绘光色的名句相媲美。这在写作上也给我们以启迪。曹雪芹曾说:对于自然景象,“非善观察于微末者不能传其神妙”;写出《我与绘画的缘分》这样的好文章,语言的表达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见识的独到和观察的精微乃是更根本的。
(选自《外国散文名篇选读》,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2 带着鲑鱼去旅行
赏析指导
本文描写作者的一次旅行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作者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某些思考。其中的“遭遇”集中发生在宾馆里,是与鲑鱼相关的莫名其妙的“消费”。全文所述事件大概可以分为:
1.旅行购得鲑鱼。这是事件的起因。作者买鲑鱼,是因为它价廉物美,惟一麻烦的是旅途中要放进冰箱,这就引发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2.宾馆登记被困。进到宾馆,发现混乱状况,三件事令作者头疼,一是大厅里睡满了旅客,二是宾馆职员都是来自第三世界的人,三是宾馆电脑出故障,后者导致所有旅客和作者本人无法入住。此时初显电脑管理取代人员管理的弊端。
3.腾出冰箱放鲑鱼。这是故事的主体,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起先作者不厌其烦地详述各种饮料、酒和零食,这是为后面埋下伏笔;继而写鲑鱼两进两出冰箱,一是因为电脑又出故障,二是因为宾馆职员不懂英语,沟通有困难,既显出电脑弊端,又显出人员素质不高。
4.退房惊现巨额消费。这里对上文所述食品的去向有所交代;另外,与服务员交涉,对方半懂不懂,事实本身显出一种幽默。
5.事后被误会,受指责。这里交代事件的后果,作者承受一切冤屈而无法辩解。
伴随着这一段奇特的旅行经历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不平感受,他始而兴奋,因为买了一条熏鲑鱼;继而沮丧,因为入住宾馆遇到不顺;接着犯难,因为把鲑鱼存放冰箱“两进两出”;而后惊异,因为发现自己无意中“消费”了巨额食品;最后无可奈何,因为被人误解和指责。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表达对电脑进入人类生活的忧虑,表达对服务行业人员素质低下的不满,表达对旅行生活的失望和无奈。这里的三个“表达”是否可视为三重主题或主题的三个方面?其中第一主题是主要的,其余都是附属的。在此有必要进一步解说一下。
文章开篇就提到“电脑入侵”和“第三世界大肆扩张”是现代世界的困扰,这是全文总起,提示下文;紧接着描述亲眼所见,宾馆大厅旅客乱睡地上,这就是“电脑入侵”带来恶果的一个证明;再有,鲑鱼“两进两出”冰箱而无法更改错误,也是电脑操作问题,加上职员不会说英语所致;最后签单,发现账单上显示天文数字,也是电脑确认的。
其间还显出宾馆服务人员素质问题,这一方面促成电脑误导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显示电脑取代人脑之后,人的素质、人的智慧反倒变得低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不相协调。于是,现代文明的“进步性”“合理性”在作者眼里就值得怀疑了。
总之,文章的第一、二主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讨论文章几个主题的主次轻重,那么第一主题的分量最重,它是所有矛盾的缘起。与宾馆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相比,电脑入侵、电脑错误的影响更大,宾馆服务问题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见怪不怪,而“电脑入侵”导致的后果则让人一时看不清。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电脑刚进入社会生活,这一新生事物对人类现状和未来的影响还不明朗,人们对此关注,一部分人表达了忧虑之情,作者写作此文,代表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和思考。新生事物刚一产生,便描述它的利弊得失,这就是文章的新颖之处。
带着鲑鱼去旅行作者在描述种种奇异、怪诞之事,以及表达失望、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复杂感受时,表现出一种幽默文风。这种幽默,一是起于事情本身,一是源于作者的性格特点、生活态度。前者,作者所遇之事都尽显荒诞、不合理,你看,为了一条廉价鲑鱼,居然付出高额的消费;一家豪华宾馆,居然让不少旅客在大厅里“安营扎寨”;宾馆服务人员居然都是来自第三世界的不懂英语的人;冷冰冰的电脑管理取代了人性化的管理,而且电脑管理系统居然频繁出错;最后,作者受尽冤屈,却未能得到理解、谅解,出版商恼恨消费之高,孩子们指责嗜酒之甚。这种种荒诞无理之事,正是本文幽默文风形成的客观基础。其次,作者面对种种荒诞无理之事,不是采取愤怒指斥、批判的态度,而是采取诙谐幽默、一笑了之的态度,从本文中似可想见作者以微笑面对困难、不把烦恼放在心上的生活作风,这就是本文幽默文风形成的主观基础。
以下问题可以探究:
1.文章开篇的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从全文思路看,是“总—分”的格局,开篇一段是“总”,以下文章主体是“分”。文章先有“总”,起着领起、提示的作用;同时还起着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因为开篇的话是高度概括的富有思想性的话,点明了文章的思想意义。如果没有这些话,文章就落入写常见的旅行经历和感想的一般性俗套,成为无足轻重的浅陋之文。
2.如何看待作者对“电脑入侵”的看法?
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电脑作为一项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刚引进社会生活,不完善,常出错,是意想中的事。许多人遽见不识,奇而怪之,也可以理解。如今电脑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电脑技术不断精密、完善,服务行业不会有或很少有系统出错甚至瘫痪的事出现。今天的读者回过头来看当初笨而不灵的电脑,已恍如隔世。从这意义上说,本文谈电脑的弊端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但是作者毕竟是具有敏锐眼光、深刻思想的大学问家,思考问题肯定是深入彻底的,而不会是浅层次的,他借“电脑入侵”的话题,表达对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的疑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不相协调的情景:先进的科技运用于社会生活,而人的素质(包括文化水准和管理水平)却难于及时跟进,也就是说物质文明迅速挺进,精神文明迟滞不前,这就是作者深思和疑虑的。当然,这样揣测作者意图,也许这只是我们的良好愿望,也有可能作者当初真的对“电脑入侵”持严重的惊惧、抵制的态度,未可知晓。
3.文章哪些语言显现幽默文风、微讽态度?
当作者购得便宜鲑鱼,被告知在旅途中存入冰箱,他发出心言:“哈哈,那就试试吧。”轻松、幽默的语言,透露出极其愉快的心情。但这种愉快心情只是短暂的。
当作者看到豪华宾馆的大厅睡着不少旅客,他心想:“我却以为自己撞见了义和团之乱时被困在北京的外国公使”。幽默之中还有一些讽刺意味。
当作者与宾馆服务员沟通有困难,说道:“他惟一能说的那种语言,后来据我的人类学同事告诉我,是一种只通行于亚历山大大帝迎娶罗克姗娜时代喀非里斯坦(Kefiristan)地区的方言。”没有气馁,没有愤恨,只是用夸张的语言,幽默一下而已。
当作者下楼去签单时,说:“乖乖!上头简直是天文数字!”面对巨额消费记录,心想:“多得足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照顾所有儿童防坏血病”。同样地表现出夸张和幽默的态度。
当作者要求找“律师”,服务员听成要“鳄梨”(在英语中,律师与鳄梨发音相近),既显出对方荒诞、素质低,又显现作者带微笑的讽刺。
另外,文章最后一段话中的“湖吃海喝”“揩油老手”“勒令”“今后要少喝酒”等,字里行间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心情和苦笑的表情。
教学建议
一、指导预习
学习这篇课文,仍要事先让学生自读单元“导言”,想想课文体现了“导言”的哪些道理。
学生至少要读两遍,一遍朗读,一遍默读。朗读时,体会文章风格,学生应能感受到幽默讽刺的风格;默读时,大致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倾向,也就是对电脑入侵和宾馆服务水平的不满情绪的体认。
还要注意作者的身份,这对理解本文有一定的帮助。
二、理解课文
1.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事。提纲挈领地说出所述事实的要点,这既是对课文的充分、细致的感知,又是对概括提炼能力的训练。
2.理解文章叙事的选择性。想想本文叙事选取了什么时间段,选取了哪些材料,又舍弃了哪些时间段、哪些材料。只选与表达主题相关的材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选材的精心。
3.理解文章的写作风格。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风格,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重要的是说出文章的幽默讽刺风格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4.把握文章的深层意蕴。作者是著名学者,著述非常多,思想非常深刻,他写旅行的经历和感受,肯定不会满足于浅层次的表达,那么,本文到底有什么深层的意蕴?
三、评价、迁移
1.开篇简短数语,在章法上起什么作用?
2.如何看待作者对“电脑入侵”社会生活的看法?
3.如何看待所谓“第三世界大肆扩张”的说法?
4.旅行是愉快的,但也时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不论是愉快还是不愉快,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和智慧的启迪,你能谈谈你的旅行见闻和感受吗?最好说出一些深刻的感受和领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