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滕王阁序》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2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3、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骈文及相关背景
了解三大名楼及滕王阁的历史
初步感知课文并赏析第一段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滕王阁序》。 
展示课件: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黄鹤楼《黄鹤楼》;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背景介绍 
1、 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2、 关于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 
3、 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三、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  
(一)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  
例(依次):a 雄州 雾列,俊采 星驰。  
b 披 绣闼,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即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试从文中找出例句:  
例: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请同学们找出例句。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 
2、指名朗读,正音。 
要求:读音准确,断句恰当。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五、结合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全文结构,分析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
一、 简要回顾上次课内容,抽查阅读情况。
二、 分组讨论,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三、 请学生回答,评议并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三部分(4、5)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四部分(7)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四、分析第一段 
1、根据课文注释,翻译本段。 
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西汉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8.腾蛟起凤:《西京杂记》中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又说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 
2、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称名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带”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控”“引”一样,将洪州的气势写出。----具体写地理位置。 
“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两个四六句相对,既扩展了叙述,又升华了情感。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两句,又转为四字短句,节奏的变换带来了文意的转折,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另辟话题,渐近本事。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两句,写州城形胜,写宾主才美,作为过渡句,承上启下。 
“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大驾光临,节奏舒缓,语气雍容,给人一种和乐的感觉。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几句,又变而为四字短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在写作方法上,由平和的叙述转为抒情;二、在内容上,由详写到概写;在结构上,分离上下文,避免单调的罗列。 
“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两句,接着写来宾。句式又变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后,节奏急促,格调高昂,造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与前面的人物出场相对应,别有情味。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几句写自己的“闯入”,委婉含蓄。赞美而又不失身份,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3、小结: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 “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采星弛” “物华天宝……” (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六、 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第二三段,领略山川之美
          背诵本部分 
教学内容:
一、 抽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 请一名学生范读第二段,另一名学生口译本段内容 
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鉴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字面与音韵属对工整,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已开始转入正题。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开头用三字句,加快节奏。“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 
“闾阎扑地”“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四、小结 
本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解读四、五两段,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慨 
教学内容:
一、抽查第二三段背诵情况,引入第四段
二、请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四五段 
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三、诗句鉴赏 
“甫畅”和“遄飞”,都表明兴致高昂,情绪激动。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四美具,二难并”两个三字短句,变换节奏,心绪也为之—转,由喜悦渐生悲慨。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放开一笔,视野又扩展到宴会之外,感情亦随之升华,为下面的抒情张本。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摇曳生姿。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作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孟尝高洁”“阮籍猖狂”两个四六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四、小结 
第四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但“兴尽悲来”明显成为转折之笔,开始抒发自己的人生之悲;第五段更是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第五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赏析第六七段,体会作者所抒情感
小结写作特点及警句品味
教学内容:
一、点名复述二至四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六七段 
1、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内容。 
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    介:个 
2.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3.有怀投笔  怀:心思。 
4.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再:第二次。 
7.兰亭已矣    已:过去。 
8.奉承恩于伟饯   于:在。 
9.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10.敢竭鄙怀   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三、具体鉴赏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自谦之词,如此简单地给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一言难尽。(参见后面附录) 
“等终军之弱冠”两个四六句,又避开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无路;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两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 
“路出名区”的四个六字句,以平稳的语气,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 
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杨意”“钟期”两个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3、 小结 
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三、写作特点分析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人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警句品味 
例: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者高度概括了江南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作者将“老”和“壮”,“穷”和“坚”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作业 
课后练习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张华艳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