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3阅读:
字号:小|大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揣摩诗歌语言;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4、体会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学习方法】
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及掌握鉴赏方法
1.基本知识另附
2.掌握鉴赏我国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获得鉴赏我国古典诗歌的能力。以在同学们离开老师后,仍能时时回到这诗的王国,美美地享受其中丰盈的“满汉全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审美的愉悦……)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是:入乎其内(感性认识)出乎其外(理性思考),“入”要带上两张门票一张嘴(当然还有一颗心) ——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出”要理性思考、收获四宝——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二、导入 背诵《山居秋瞑》,然后简介作者。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板书)王维(701-761)
☆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 “诗佛”。
☆ 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三、课前思考:
回忆你所学过的盛唐诗人王维的诗作,说说你对王维及其诗作的印象。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是鸣春涧中。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四、王维诗歌内容: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鹿柴》、《鸟鸣涧》等
游侠边塞诗:《使至塞上》、《观猎》等
乡情、友情、爱情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相思》等
五、王维诗歌特点: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讲究布局构图,讲究远近高低大小动静的对比衬托,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景物的布局错落有致,富于图画美。 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间,常留空白,王维在描绘山水景物时,往往从虚处落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泛》)
绘画以线条色彩为艺术语言,王维的诗歌也充分调动这些艺术手段。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通过勾勒物体线条的横竖圆直的变化塑造出苍茫辽阔的意境。如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通过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绘画语言来抒情达意。
2、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
王维中年后奉佛教日笃。他既悟万事皆空,即将山水田园作为一方心灵的净土。而佛教禅宗的屏除杂念,有助于他静心凝神真切体验大自然的山水景物,从中悟理得趣。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3、风格多样,以清幽淡雅为主。
六、王维和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小谢(谢灵运、谢朓)
盛于唐代王孟(王维、孟浩然)
影响追随者韦柳(韦应物、柳宗元)
第二课时
《积雨辋川庄作》赏析:
【鉴赏要点】
1、让学生朗诵,注意读准字音。
2、你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辋川别业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田园生活。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一片层峦叠翠的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
3、钟嵘云:烟火迟又妙于烟火新,然非积雨说不出,你知道“迟”妙在何处?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生。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4、思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李嘉祐)
从艺术上看,你认为谁的诗句较好,好在哪里。
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
“漠漠”有广阔迷茫意,“阴阴”有茂盛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富有意境。
5、简析这首诗的颔联“诗中有画”的特色。
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
6、颈联: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尾联资料补充:
《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
“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
7、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
尾联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方式,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情怀和志向: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争席”和“海鸥相疑”这两个典故都充满了老庄色彩,共同抒写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表达了诗人离尘脱俗的心态。
8、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
(规律: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 思想感情)
【附】回顾诗词鉴赏之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OR: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这是最常见题型。要从景、情、境三方面去分析。
(3)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忠实地再现画面,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凄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得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应答为什么而感伤。
9、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1)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第三课时
一、《辛夷坞》鉴赏:
1、读诗歌
芙蓉花鲜艳灿烂,充满生机,营造出一种空寂清幽的意境。艳丽的花在清幽的山林中,由绽放到凋零,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恬淡安详。
2、讨论、简析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辎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小结: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很自然,山林的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花自开自落,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质疑探究: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淡泊情怀?
有人认为,《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二、《送沈子福归江东》鉴赏::
【鉴赏要点】
1、解析诗句: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写送行之地的景色。渡头、杨柳,显出送行和分别已在眼前。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了送别气氛。行客稀,可见渡头的冷清,反衬出离别的伤感。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
2、思考:“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春色换成春水、春草等行不行?
参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化虚为实:
时值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际,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一样无边无际,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
诗人巧设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3、延伸拓展:
(1)分析下面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参考答案:
都是写愁的高手。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将愁装到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均完整。
(2)王维诗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试联系《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景物描写与表达感情的关系。
明确:前者以景衬情,后者以景喻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A.一、二两句是怎样写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B.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A.首句写秋雨连江,夜幕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次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B.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第四课时
一、《观猎》鉴赏:
【鉴赏要点】
1、课前思考:此诗勾画了怎样的画面?用词、章法、句法上有何特点?
2、诗句解析: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劲风猛吹,角弓鸣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威威赫赫的声势中引出了将军,烘托得艺术氛围有先声夺人之势。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射猎之地,草已枯黄,积雪也消尽了。草枯,走兽无处躲藏,更显出鹰眼的锐利;雪尽,战马奔驰便少沾滞,更觉轻快。这两句话,表面看只写了鸷鹰、骏马,然而,它不仅仅是写鹰与马,实际上通过写鸷鹰骏马还是写人,写出了将军雄姿英发的威武气概。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新丰市”与“细柳营”这两个地名的选择,包蕴了诗人艺术的匠心。
新丰市,此地产美酒,同时也是豪侠之士聚集之地。“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屯兵之所,周亚夫以军威军纪严整而深得汉文帝的赞赏。
将军带领人马也到了新丰市,就暗含着赞赏将军潇洒的风度和豪爽的英姿。诗中特意写出将军人马到细柳营,就暗示了这位将军不仅会射猎,而且像周亚夫一样,能征善战,战功显赫。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古代常用射雕来标志射箭技术的高超。将军回过头来看射雕处,射猎之场已被沉沉暮云笼罩住了,猎场辽阔,苍茫渺远。
将军就是从这个广阔天地里奔驰而来,这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极其豪迈,极其淋漓酣畅的意境。
3、《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
明确:对比。
射猎是“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相当紧张;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4、这首诗颔联中的“疾”“轻”二字用的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怎样理解?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明确:“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将军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非凡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5、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用了“忽过”“还归”两个词,你觉得用得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用得好。用“忽过”“还归”两个词,表现出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二、作业:
1、完成《王维诗四首》中的相关练习。
2、背诵、默写《辛夷坞》和《观猎》。
3、预习《李白诗四首》。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揣摩诗歌语言;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4、体会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学习方法】
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及掌握鉴赏方法
1.基本知识另附
2.掌握鉴赏我国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获得鉴赏我国古典诗歌的能力。以在同学们离开老师后,仍能时时回到这诗的王国,美美地享受其中丰盈的“满汉全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审美的愉悦……)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是:入乎其内(感性认识)出乎其外(理性思考),“入”要带上两张门票一张嘴(当然还有一颗心) ——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出”要理性思考、收获四宝——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二、导入 背诵《山居秋瞑》,然后简介作者。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板书)王维(701-761)
☆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 “诗佛”。
☆ 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三、课前思考:
回忆你所学过的盛唐诗人王维的诗作,说说你对王维及其诗作的印象。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是鸣春涧中。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四、王维诗歌内容: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鹿柴》、《鸟鸣涧》等
游侠边塞诗:《使至塞上》、《观猎》等
乡情、友情、爱情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相思》等
五、王维诗歌特点: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讲究布局构图,讲究远近高低大小动静的对比衬托,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景物的布局错落有致,富于图画美。 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间,常留空白,王维在描绘山水景物时,往往从虚处落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泛》)
绘画以线条色彩为艺术语言,王维的诗歌也充分调动这些艺术手段。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通过勾勒物体线条的横竖圆直的变化塑造出苍茫辽阔的意境。如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通过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绘画语言来抒情达意。
2、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
王维中年后奉佛教日笃。他既悟万事皆空,即将山水田园作为一方心灵的净土。而佛教禅宗的屏除杂念,有助于他静心凝神真切体验大自然的山水景物,从中悟理得趣。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3、风格多样,以清幽淡雅为主。
六、王维和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小谢(谢灵运、谢朓)
盛于唐代王孟(王维、孟浩然)
影响追随者韦柳(韦应物、柳宗元)
第二课时
《积雨辋川庄作》赏析:
【鉴赏要点】
1、让学生朗诵,注意读准字音。
2、你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辋川别业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田园生活。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一片层峦叠翠的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
3、钟嵘云:烟火迟又妙于烟火新,然非积雨说不出,你知道“迟”妙在何处?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生。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4、思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李嘉祐)
从艺术上看,你认为谁的诗句较好,好在哪里。
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
“漠漠”有广阔迷茫意,“阴阴”有茂盛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富有意境。
5、简析这首诗的颔联“诗中有画”的特色。
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
6、颈联: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尾联资料补充:
《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
“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
7、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
尾联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方式,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情怀和志向: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争席”和“海鸥相疑”这两个典故都充满了老庄色彩,共同抒写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表达了诗人离尘脱俗的心态。
8、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
(规律: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 思想感情)
【附】回顾诗词鉴赏之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OR: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这是最常见题型。要从景、情、境三方面去分析。
(3)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忠实地再现画面,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凄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得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应答为什么而感伤。
9、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1)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第三课时
一、《辛夷坞》鉴赏:
1、读诗歌
芙蓉花鲜艳灿烂,充满生机,营造出一种空寂清幽的意境。艳丽的花在清幽的山林中,由绽放到凋零,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恬淡安详。
2、讨论、简析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辎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小结: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很自然,山林的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花自开自落,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质疑探究: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淡泊情怀?
有人认为,《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二、《送沈子福归江东》鉴赏::
【鉴赏要点】
1、解析诗句: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写送行之地的景色。渡头、杨柳,显出送行和分别已在眼前。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了送别气氛。行客稀,可见渡头的冷清,反衬出离别的伤感。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
2、思考:“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春色换成春水、春草等行不行?
参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化虚为实:
时值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际,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一样无边无际,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
诗人巧设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3、延伸拓展:
(1)分析下面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参考答案:
都是写愁的高手。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将愁装到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均完整。
(2)王维诗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试联系《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景物描写与表达感情的关系。
明确:前者以景衬情,后者以景喻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A.一、二两句是怎样写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B.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A.首句写秋雨连江,夜幕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次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B.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第四课时
一、《观猎》鉴赏:
【鉴赏要点】
1、课前思考:此诗勾画了怎样的画面?用词、章法、句法上有何特点?
2、诗句解析: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劲风猛吹,角弓鸣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威威赫赫的声势中引出了将军,烘托得艺术氛围有先声夺人之势。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射猎之地,草已枯黄,积雪也消尽了。草枯,走兽无处躲藏,更显出鹰眼的锐利;雪尽,战马奔驰便少沾滞,更觉轻快。这两句话,表面看只写了鸷鹰、骏马,然而,它不仅仅是写鹰与马,实际上通过写鸷鹰骏马还是写人,写出了将军雄姿英发的威武气概。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新丰市”与“细柳营”这两个地名的选择,包蕴了诗人艺术的匠心。
新丰市,此地产美酒,同时也是豪侠之士聚集之地。“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屯兵之所,周亚夫以军威军纪严整而深得汉文帝的赞赏。
将军带领人马也到了新丰市,就暗含着赞赏将军潇洒的风度和豪爽的英姿。诗中特意写出将军人马到细柳营,就暗示了这位将军不仅会射猎,而且像周亚夫一样,能征善战,战功显赫。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古代常用射雕来标志射箭技术的高超。将军回过头来看射雕处,射猎之场已被沉沉暮云笼罩住了,猎场辽阔,苍茫渺远。
将军就是从这个广阔天地里奔驰而来,这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极其豪迈,极其淋漓酣畅的意境。
3、《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
明确:对比。
射猎是“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相当紧张;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4、这首诗颔联中的“疾”“轻”二字用的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怎样理解?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明确:“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将军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非凡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5、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用了“忽过”“还归”两个词,你觉得用得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用得好。用“忽过”“还归”两个词,表现出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二、作业:
1、完成《王维诗四首》中的相关练习。
2、背诵、默写《辛夷坞》和《观猎》。
3、预习《李白诗四首》。
妮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