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虞美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8阅读:
字号:|
 
作者:侯宪科    工作单位:杏林高中     电话号码:158912050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词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引下赏析作品,掌握解读诗歌的几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的意境美,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  导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提问学生,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风格流派:
苏轼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约派,李清照的“易安体”(别是一家,自成一体),姜夔的风雅派(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周邦彦的格律派(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具体体现在章法、句法、练字和音律)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南唐后主,精通音律,巧诗词书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候”。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生活。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后主没有什么可称赞,可是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后人留下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虞美人》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篇。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深切的怀念之愁,这是一首亡国之音,更是一首绝命之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五.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六.赏析讨论
1、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
2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确: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3.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拓展延深: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③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④发问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小结 :
这首词前六句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自然与人生之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难平幽%C
阅读诗歌常用方法:
  (1)诵读涵咏;
  (2)知人论世;
  (3)入情入境。
4、我们该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比较本词和李煜前期作品《浣溪沙》,看看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红日以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评析]
彻夜不废的宫廷歌舞,很难想象有如此疯狂---日高三丈了,舞兴却还正浓。兽形的炭料燃尽了,再一炉炉依次添加。红绵铺成了地衣,随舞步旋转起皱;舞点飞旋的佳人,已顾不得金钗从发髻滑落。酒无疑香醇上好,偏嫌它品味中下;唯恐污染了口鼻,便不时拈花来嗅。这里的歌舞已够令人炫目,便殿的盛况更不难想像;且听阵阵箫鼓之音,那歌舞才入高潮!
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多表现宫廷的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常表现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剧痛。作为一国之君,李煜是不称职的,他的统治加速了南唐的灭亡步伐,而作为一个词人,他又是最优秀的,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后期的作品可以说字字看来都是血,深深闻之俱是泪。李煜以其赤子之心,纯真之情,历山河变色,江山易主之巨变,饱尝国破家亡之悲愁,于深哀剧痛中浸出可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七、总结:
  唐诗宋词是一个又一个意境,或清幽宁静,或色彩绚丽,或田园牧歌,或边塞长风;唐诗宋词又是一份又一份心情,或慷慨激昂,或沉郁悲凉,或别离相思,或落魄失志。让我们走进诗词,穿越时空,走进那一个个诗魂,追随他们的脚步,畅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体悟人间的苦乐心酸,感受生命的美好,品味真情的可贵。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诗意,少一些浮躁,让平常的生活处处洒满和谐的阳光。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