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书》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06阅读:
字号:小|大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3、掌握“安”“信”“求”“治”“以”“所”“哉”等词的用法
4、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
5、理解文章“十思”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6、学习文章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二、教学重点
1、文中“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2、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3、积累涉及的文言字词与句式
三、教学难点:领会突出运用排比、比喻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1、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2、比干的故事
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三)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四)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五)初步感知
1、字词音义
2、文章内容(自主阅读文章,概括、补充)
3、文章结构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分析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观点(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分析第二段:总结经验,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历史现象: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分析原因:殷忧——竭诚待下——吴越为一体
得志——纵情傲物——骨肉为行路
论证方法:对比——善始与不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
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民和君的关系)
(3)分析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戒奢侈。
“念高危”“惧满溢”: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戒骄傲。
“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戒放纵。
“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戒小人。
“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戒赏罚不公。
小结:做到这“十思”,“即“五戒”,就可以实现——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六)总结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文章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主旨)而展开,以“思”为线索,委婉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同时用人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的目的在于巩固李唐王朝,同时在客观上能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同时,文章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连缀成文,结构线索清晰,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调铿锵有力。
(七)讨论
魏征对唐太宗的“十思“,对于我们今天,对于我们自己有何有益的体会?
(八)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九)重点字词强化
※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重要部分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感情、骄傲;今:尽情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以之为”,即“把它当作”;今:认为
4、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使心虚;今:一种谦虚的美德
※一词多义
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形容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副词
项王曰:“沛公安在?” 哪里,疑问代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享受,动词
信
信者效其忠 诚实,形容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动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用,名词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忠实,形容词
欲信大义于天下 伸张,动词
烟涛微茫信难求 实在,副词
低眉信手续续谈 随手、顺手,动词
自可断来信 使者、媒人,名词
求
求木之长者 追求,动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寻求、探求,动词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请求,动词
不求闻达于诸侯 追求,动词
阿母为汝求 求婚,动词
治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治理,动词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治、治疗,动词
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动词
治平至百年可谓久矣 安定、太平,形容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部署,动词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对付,动词
当
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对着、面对,动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掌握,动词
各当时而立法 适应、相当,动词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应当,副词
安步以当车 当作,动词
以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表示目的,来
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连词,表目的,来
※词类活用
必固其根本 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
人君当神器之重 形容词作名词,重权
居域中之大 形容词作名词,重大地位
则思知止以安人 形容词作使动,使……安宁
则思江海下白川 名词作使动,居……之下
弘兹九德 使动,十……光大
简能而任之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文言句式
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倒装句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后置
王仁玉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