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日》教案(语文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08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2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3通过文章欣赏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体会作者散文语言中蕴涵的丰富哲理、深刻的思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3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课前预习
1教师大屏幕展示生字生词,学生回答。
字音:
启碇dìng 涪陵fú 扁舟piān 辄zhé 相峙zhì
• • • • •
阴霾mái 迂回yū 草坂bǎn 眺望tiào 秭归zǐ
• • • • •
汨罗江mì 一泓清泉hóng
• •
词语:
暮霭 宁馨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2作者介绍。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课上交流。
刘白羽,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散文《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日出》《长江三日》,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风风雨雨太平洋》,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大家对长江及三峡有那些了解?(大屏幕展示图片)
(1)长江从青藏高原各拉丹东奔流直下,汇集百河千川,劈开崇山峻岭,气势磅礴……
(2)长江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楚动人。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
(3)《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
二、学习新课
(一)阅读课文,总体感知
《长江三日》每一日所抒写的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
第一日:写11月17日雾天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
第二日:写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
第三日:写19日出三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丽的夜景作结。
(二)研究第二日作者游历三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该部分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作品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采用了移步(船的行进)换景的写法。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上午———中午)
(2)该部分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依据什么划分的?
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秀丽风光。
第四部分: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2具体分析: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
明确:
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蓝天”“金色浮云”“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小结:先总体介绍其雄奇的特点,接着引用古诗古谚作为证据,然后直接描写,古今对比,虚实相生,有声有色,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豪情。
(2)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巫峡的秀美?
明确:
细致描写以及大量丰富而贴切的比喻。
主要描绘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巫峡的“美”。峰峦“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白云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滚涌上去”“云蒸霞蔚”的浓雾,墨色的山岩,幽然的绿草,红艳艳的野草……
(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险恶?
先总体介绍西陵峡的特点,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
泄滩:漩涡多。
青滩: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暗礁密布。
三、总结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继续学习第二部分
(一)思考:课文第二部分(第二日经过三峡)的一开始作者就说,“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
明确:这句话起到了点题定调,统领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把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
本体三峡与喻体交响乐共同之处在于:都激越雄壮,令人振奋。
“飞翔”,一方面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二)思考:体会文章是如何在写景中阐发哲理的。
1学生阅读课文,筛选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
(1)“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搏浪急进,该是多少雄伟的搏斗,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诗思啊!”
(2)“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3)“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的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才是生活啊!”
(4)“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途径,也就战胜了大自然了。”
2师生共同整理。
从如此壮美的长江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也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作者描绘了江水、山峰、云雾,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是人与自然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
(三)思考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正值我国历史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人批评作者所写的文章没有反映当时严酷的现实,出现在作者笔下的都是一派大好的秀丽风光,对此你怎样看待?
明确:
1.作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不能麻木不仁,文学乃人的学问,应对国计民生有适当关注。
2.作者意在以自己航行中战胜惊涛骇浪、急流险滩的经历来振奋人心,鼓励人们战胜当时面临的困难。
二、写作特点分析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人类能够战胜险恶的长江,正是人类力量伟大的明证。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在写景过程中,引用了古诗、民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烘托了文中所写景物,增添了作品的诗意和人文内涵。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2)拟人: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
(3)通感: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通过描写作者三日游长江时所见长江两岸的壮美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理想主义的战斗豪情。同时通过艰险航程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想贯穿全文。
[板书设计]
雾天航行,穿过崇山峻岭
穿过三峡的激流险滩
瞿塘雄奇
巫峡秀美 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
西陵凶险 黎明———我们的生活
航行风和日丽、柔和宁静,
武汉长江大桥夜景壮丽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2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3通过文章欣赏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体会作者散文语言中蕴涵的丰富哲理、深刻的思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3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课前预习
1教师大屏幕展示生字生词,学生回答。
字音:
启碇dìng 涪陵fú 扁舟piān 辄zhé 相峙zhì
• • • • •
阴霾mái 迂回yū 草坂bǎn 眺望tiào 秭归zǐ
• • • • •
汨罗江mì 一泓清泉hóng
• •
词语:
暮霭 宁馨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2作者介绍。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课上交流。
刘白羽,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散文《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日出》《长江三日》,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风风雨雨太平洋》,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大家对长江及三峡有那些了解?(大屏幕展示图片)
(1)长江从青藏高原各拉丹东奔流直下,汇集百河千川,劈开崇山峻岭,气势磅礴……
(2)长江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楚动人。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
(3)《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
二、学习新课
(一)阅读课文,总体感知
《长江三日》每一日所抒写的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
第一日:写11月17日雾天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
第二日:写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
第三日:写19日出三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丽的夜景作结。
(二)研究第二日作者游历三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该部分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作品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采用了移步(船的行进)换景的写法。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上午———中午)
(2)该部分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依据什么划分的?
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秀丽风光。
第四部分: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2具体分析: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
明确:
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蓝天”“金色浮云”“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小结:先总体介绍其雄奇的特点,接着引用古诗古谚作为证据,然后直接描写,古今对比,虚实相生,有声有色,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豪情。
(2)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巫峡的秀美?
明确:
细致描写以及大量丰富而贴切的比喻。
主要描绘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巫峡的“美”。峰峦“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白云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滚涌上去”“云蒸霞蔚”的浓雾,墨色的山岩,幽然的绿草,红艳艳的野草……
(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险恶?
先总体介绍西陵峡的特点,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
泄滩:漩涡多。
青滩: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暗礁密布。
三、总结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继续学习第二部分
(一)思考:课文第二部分(第二日经过三峡)的一开始作者就说,“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
明确:这句话起到了点题定调,统领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把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
本体三峡与喻体交响乐共同之处在于:都激越雄壮,令人振奋。
“飞翔”,一方面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二)思考:体会文章是如何在写景中阐发哲理的。
1学生阅读课文,筛选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
(1)“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搏浪急进,该是多少雄伟的搏斗,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诗思啊!”
(2)“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3)“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的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才是生活啊!”
(4)“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途径,也就战胜了大自然了。”
2师生共同整理。
从如此壮美的长江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也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作者描绘了江水、山峰、云雾,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是人与自然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
(三)思考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正值我国历史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人批评作者所写的文章没有反映当时严酷的现实,出现在作者笔下的都是一派大好的秀丽风光,对此你怎样看待?
明确:
1.作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不能麻木不仁,文学乃人的学问,应对国计民生有适当关注。
2.作者意在以自己航行中战胜惊涛骇浪、急流险滩的经历来振奋人心,鼓励人们战胜当时面临的困难。
二、写作特点分析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人类能够战胜险恶的长江,正是人类力量伟大的明证。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在写景过程中,引用了古诗、民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烘托了文中所写景物,增添了作品的诗意和人文内涵。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2)拟人: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
(3)通感: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通过描写作者三日游长江时所见长江两岸的壮美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理想主义的战斗豪情。同时通过艰险航程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想贯穿全文。
[板书设计]
雾天航行,穿过崇山峻岭
穿过三峡的激流险滩
瞿塘雄奇
巫峡秀美 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
西陵凶险 黎明———我们的生活
航行风和日丽、柔和宁静,
武汉长江大桥夜景壮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