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09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表”这种文章体式。
2、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把握文意,背诵全文。
难点:1、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
2、体会作者融情于事,寓理于情的巧妙手法。
教学方法、教具
方法:诵读法、组织讨论法、点拨归纳法 。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制作的课件(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板书“出师表 — 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传世之作。(擦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板书“陈情”二字,显示幻灯片1)
(二)、齐读课文(能齐背更好),思考:为何“陈”?
因为是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习,若学生不能背诵,就适时地指导背诵。
1、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 悲凉
第二段:感激 恳切
第三段:真挚 诚恳
第四段:忠诚 恳切 期待 (显示幻灯片4)
2、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显示幻灯片5)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生仿背第二段。
4、指导背诵第三段。(显示幻灯片6)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生仿背第四段。
(三)赏析课文
1~解题
问:本文为何“陈”?(用原文答)
答:除臣冼马,不能就职。
问:结合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义?。
提示:情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板书)
2~赏析构思艺术
a、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显示幻灯片7)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b、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c、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都说了,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d、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都明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就是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e、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显示幻灯片8)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f、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板书:全文总的框架图(见后)。
(四)、拓展 讨论 (显示幻灯片9)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缜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a、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看到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b、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 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祭妹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亲;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五) 布置作业
1~就文中的语言特点,写200—300字的赏析短文。
2~延伸阅读。(显示幻灯片10)
知识目标
1、了解“表”这种文章体式。
2、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把握文意,背诵全文。
难点:1、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
2、体会作者融情于事,寓理于情的巧妙手法。
教学方法、教具
方法:诵读法、组织讨论法、点拨归纳法 。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制作的课件(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板书“出师表 — 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传世之作。(擦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板书“陈情”二字,显示幻灯片1)
(二)、齐读课文(能齐背更好),思考:为何“陈”?
因为是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习,若学生不能背诵,就适时地指导背诵。
1、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 悲凉
第二段:感激 恳切
第三段:真挚 诚恳
第四段:忠诚 恳切 期待 (显示幻灯片4)
2、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显示幻灯片5)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生仿背第二段。
4、指导背诵第三段。(显示幻灯片6)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生仿背第四段。
(三)赏析课文
1~解题
问:本文为何“陈”?(用原文答)
答:除臣冼马,不能就职。
问:结合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义?。
提示:情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板书)
2~赏析构思艺术
a、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显示幻灯片7)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b、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c、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都说了,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d、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都明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就是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e、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显示幻灯片8)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f、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板书:全文总的框架图(见后)。
(四)、拓展 讨论 (显示幻灯片9)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缜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a、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看到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b、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 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祭妹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亲;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五) 布置作业
1~就文中的语言特点,写200—300字的赏析短文。
2~延伸阅读。(显示幻灯片10)
蒲雪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