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雨霖铃》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09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       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       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       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讨论法;
3.       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语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学期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二.  柳永简介(幻灯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雨霖铃》MTV,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2.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A.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B.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那么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板书)
冷清秋之景              今宵酒醒何处?
                 情景交融     
伤离别之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诵读指导(好,整体把握之后让我们用心诵读这首婉约派的代表词作。)
1.      派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2.      教师指导
①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3.      再请学生试读
4.      教师稍做提点再自己示范朗读(下面老师也来尝试一下,力争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5.      学生听录音朗读(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6.      跟读(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轻声跟读)
 
五. 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刚才我们是通过诵读来意会全词,那么下面我们可是要以讨论的形式来言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体悟了)
1.提问:大家一起说说,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情景交融(板书)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这个特点,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准备派代表发言)
①    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
(作者在词中选用了哪一类景?这种景怎么表现作者的情感?)
(A.  秋雨黄昏送别图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
        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高柳乱蝉嘶”。“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送别裴仪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王昌龄《少年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     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C.“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个地方是以“乐景写悲情”。与前面几处的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迎娶刘兰芝的场面)
         ②景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柳”的情感内涵。
                   “年年柳色,灞陵送别”(李白〈忆秦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b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c.虚中有实,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他写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杨柳岸三字随手拈出“本地风光”,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寥廓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出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
             d.写出幽美深约的新境界
                  常人在离别时,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优秀词人却在此同时写出了它的美: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况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
             e.情景妙合无痕
                   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
   ③ 浓情郁结于心、难于化解
(教师简述:全词始终笼罩在一股化不开的浓情里面,开篇这份离情就已慢慢酝酿,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情感到达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仿若绕梁的余韵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六.小结
          细致深入、动情用心地体悟了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我们被和谐
的音律打动,被隽永的语言吸引,我们更惊艳于凄美的意境,伤怀于
哀婉的离情。大凡好的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点知识的补充,
几次能力的训练,它所馈赠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升
华。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多情多思的心灵去感知绵绵文
化的经纬,悠悠生命的掌纹!
 
七.布置作业
        课外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

 

伍悦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