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鸿门宴》中的对比手法 教学总结(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28阅读:
字号:|
 我是怎么认识和解决〈鸿门宴〉重点、难点的?
  
林安福 

    章学诚在论及读〈史记〉时说;“一部〈史记〉读〈项羽本纪〉,一篇〈项羽本纪〉读〈鸿门宴〉。”由此可见〈鸿门宴〉在〈史记〉中的重要地位。今天作为我们重点精读的传统篇目〈鸿门宴〉,该怎样认识和解决它的重点、难点呢?下面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以新的观念认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传统的文言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字字落句,句句落实。”作为一种教学法无疑地有它可取之处,但就学某篇课文一味强调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也就分不出主次、理不顺先后突不出重点,到头来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也就成了空话。其次,在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有一定文言基础的情况下,就篇篇课文要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势必呆板地循环,盲目的重复,这样的“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也就成了、‘少、慢、差、废’另外,单纯的从字、词、句落实而不从规律上总结归纳语法特点,零碎分散,举一不能反三,还有,重视死抠字、词、句而轻视思想内容方面的思维训练,这是文言教学上长期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


    为此,为使文言文教学谋求科学、高效、速成的途径,就不得不注意对文言文课文的重点、难点有新的认识和解决,基于此,我把〈鸿门宴〉一文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一)着重解决名词动用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
   (二)让学生认识在鸿门宴的斗争中刘邦取得胜利、项羽招致失败的原因
  二、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明确后,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就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多层次、多角度讲练结合地围绕重点难点予以突破,这更是当前教学中亟待研究的问题,我在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是:
    1、在对比中区分。在解决名词动用这一难点时,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同一词在同一和不的句子中词性不同”这一问题,为了加以区分,我对比地设计了以下练习:
     练习: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语法位置、词类和意义,试加以比较。
王  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沛公欲王关中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沛公军在霸上
军  沛公军霜上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籍  肖何尽收秦王相府图籍文书     目   樊 头发上指,目雌尽裂
    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范增数目项主
道  会天大雨,道而不通
    沛公等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通过以上的练习,我让学生明白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性不同,好比一个演员在不同的场合担任不同的角色而 称呼不同一样,‘主’宾常名词,谓语常动词’,什么样的语法位置语法功能决定他什么样的词性。
   2、在归纳中总结。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归纳名词动用的规律如下:
      
 一步概括;宾语前的名词,别无动词时,即作动词; 
           补语前的名词,别无动词时,即作动词;
           状语后的名词,别无动词时,即作动词;
 二步概括;宾补前状语后,没有动词名作动,遇此情况怎翻译,动宾词组和动词。
3、在引申中反三。在规律明确后,要让学生确实做到‘好懂、牢靠、实用’,那还要学生把规律运用到练习中去消化,因此,我不仅选了一些学过和未学过课文中名词动用的句子加强练习巩固,而且还选了些形动用法的句子让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发现总结规律。
 练习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秦地可尽王也
        3、京中有善口技者         4、项伯素善留侯
        5、尔安敢轻吾射
    学生运用名词动用规律,很快顺利地完成了作业,而且又总结出形动用法的规律为“宾、补前状语后,没有动词形动作,遇此情况怎翻译,动宾词组和动词”。
  4、在练习中训练。在学习中,我不仅采用了以上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我还设计了阅读方面的练习如下;
  练习:在鸿门宴的斗争中,刘邦为什么取得胜利,而项羽却遭到失败?就下面提纲内词语填空,从所列三方面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1领导者本身看{刘邦;申时(度)势 多(谋)善(断)
             {项羽;自大无(谋)洁(名)钓(誉)
2从干部问题看{刘邦;用人不(疑)知人(善)任
             {项羽;用人不(专)不(为)所用 
3从内部团结看{刘邦;上下(一)心同(心)同德 
             {项羽;上下(分)心离(心)离(得) 
   通过以上练习,我不仅让学生对课文抽象概括中进行填空,而且多方面对比思索举例,这样,将思维训练寓于课文阅读、作业练习之中,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既学会了思考分析的方法,又提高了思维能力,学生反映很好。
四川省南充市仪凤街五星鼎城23-3号  林安福




            《鸿门宴》中的对比手法

林安福

    在鸿门宴上的斗争中,刘邦为什么取得胜利,而项羽却遭致失败?《鸿门宴》一文很好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从三个方面予以形象的说明,给人以启迪。
    首先,从领导者本身看,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但第二天刘邦谢罪,却又喜形于色,粗疏地将曹无伤之事泄密;当樊哙指斥又默然不语,到刘邦逃走还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自大无谋、沽名轻敌的性格。而刘邦一听说项伯夜报军情,即应急和亲,拉拢项伯。第二天亲临鸿门,假意屈从,听曹无伤之事不动声色而后立诛除奸,樊哙闯宴乘机而逃命张留谢,刘邦审时度势、多谋善断的性格在同项羽的对比中鲜明地得到了表现。
     其次,从干部问题上看,刘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刘邦见项伯听张良自诉与项伯有旧而笃信不疑,后而委以留谢重任,张良言辞谦恭,化险为夷。作为卫队长的樊哙能在危机中挺身而出,怒斥项羽死且不惧都是很好的例证。而项羽有老谋深算的范增为之出谋划策,数目示意,项庄舞剑欲杀刘邦,项羽亦然置之放虎归山坐失良机,以至范增深为惋惜不足与谋。项羽用人不专,不能知人善任,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从内部团结上,刘邦上下一心,同心同德,虽有曹无伤告密,刘邦很快诛杀内奸保持了内部的统一,在项羽大兵压境、充满杀机的情况下,项伯相邀张良,而张良忠心耿耿密报刘邦;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刀光剑影之中,樊哙闯帐万死不辞保护刘邦;在刘邦脱身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张良应对自如,妥善断后,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项羽的叔父项伯都同床异梦夜报军情,使击杀刘邦的计划巧亏一篑,甚至连亚父的范增也生离异之叹:“竖子不足与谋,”上下一心,败绩显现。
 

林安福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