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送考》的教学反思(苏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54阅读:
字号:小|大
在我教丰子恺的散文《送考》时,我用“生活化”作指导思想,做到了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效果挺好。我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考试经历,何人送考?当时情景给你留下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思考三分钟,口语表达。上了高中的学生当然参加过多次考试,这样他们有生活基础,大部分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于是,很多学生细致入微、情真意切地再现了当时情景,可谓来了个开门红。
然后,我话题一转提出了新的问题,咱们看看丰子恺《送考》中所写与我们的经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们用心阅读,画出他们认为关键的句子。小组交流,共同探究,推选代表陈述,得出了大家认可的答案:作者是以家长的身份写的,而咱们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写的,作者的内容更详实,写了考前的情况,考试结束时的情况,录取案发表时的情况。这样,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接着,我们重点研读考试结束时一段和录取案发表时的一段。先看考试结束时:
“到了傍晚,许多孩子活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哪个题目难,哪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讲了半天,结果有的脸上表示满足,有的脸上表示失望。然而嘴上大家准备不取。男的孩子高声地叫:‘我横竖不取的!’女的孩子恨恨地说:‘我取了要死!’”
我先让学生范读,让其他学生标出重点词句,反复研读。“活泼”告诉我们什么?写他们的议论时用了什么手法?很快学生们达成共识:“活泼”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天性是活泼的,考试的压力让他们压抑,考后恢复天性。“你的”、“我的”、“有的”、“有的”,这些是从整体方面写的;“男的高声”、“女的恨恨”,是从个体方面写的。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并且能抓住人物特征。分析完后,让学生回忆自己每次考后的情形,利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让学生朗读交流。而录取案发表一段,则抒发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同情,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对此,我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你对现今的考试制度有何看法?有什么建议?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上掀起一波一波的高潮。
综观以上,这一课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迸发出很大的热情。参与过程中,训练了读、说、写三方面的能力。
我希望教材多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教学过程生活化,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考试经历,何人送考?当时情景给你留下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思考三分钟,口语表达。上了高中的学生当然参加过多次考试,这样他们有生活基础,大部分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于是,很多学生细致入微、情真意切地再现了当时情景,可谓来了个开门红。
然后,我话题一转提出了新的问题,咱们看看丰子恺《送考》中所写与我们的经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们用心阅读,画出他们认为关键的句子。小组交流,共同探究,推选代表陈述,得出了大家认可的答案:作者是以家长的身份写的,而咱们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写的,作者的内容更详实,写了考前的情况,考试结束时的情况,录取案发表时的情况。这样,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接着,我们重点研读考试结束时一段和录取案发表时的一段。先看考试结束时:
“到了傍晚,许多孩子活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哪个题目难,哪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讲了半天,结果有的脸上表示满足,有的脸上表示失望。然而嘴上大家准备不取。男的孩子高声地叫:‘我横竖不取的!’女的孩子恨恨地说:‘我取了要死!’”
我先让学生范读,让其他学生标出重点词句,反复研读。“活泼”告诉我们什么?写他们的议论时用了什么手法?很快学生们达成共识:“活泼”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天性是活泼的,考试的压力让他们压抑,考后恢复天性。“你的”、“我的”、“有的”、“有的”,这些是从整体方面写的;“男的高声”、“女的恨恨”,是从个体方面写的。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并且能抓住人物特征。分析完后,让学生回忆自己每次考后的情形,利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让学生朗读交流。而录取案发表一段,则抒发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同情,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对此,我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你对现今的考试制度有何看法?有什么建议?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上掀起一波一波的高潮。
综观以上,这一课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迸发出很大的热情。参与过程中,训练了读、说、写三方面的能力。
我希望教材多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教学过程生活化,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