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04阅读:
字号:|
 戏剧单元•城南旧事(节选)
设计者:广东汕头华侨中学高二语文组 陈贝尔

【教学内容】
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1982年完成。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将安排2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了解了作者林海音的创作风格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并通读了《城南旧事》小说原著和《城南旧事》电影剧本。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主要是:(1)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剧情,理解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正确认识和评价剧中人物。(2)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鉴赏影片的意境。
【学生分析】
本文是一个电影剧本,结合影片的播放,学生能够比较感兴趣的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鉴赏,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由于年代的差异,成长于九十年代的中学生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人的心理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
通过对剧本的分析和影片的观赏,希望能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电影的叙事技巧,能真正理解作者通过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一个“坏人”的好处:那就是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衬出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观众)感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性。
传统的教学仅限于文本的阅读,本次教学将利用网上主题资源,播放影片,并作同步分析鉴赏,期间将穿插影评人对于《城南旧事》的评论文字,供学生参考。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阅读面,还能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电影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1、对比阅读——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剧本原文,观看这一电影片段,讨论这二者之间的效果有什么异同。
2、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3、利用主题资源作为教学辅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文学中电影剧本的特点;
(2)学会分析戏剧个性化的语言,培养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效途径搜寻有关电影剧本的资料,整理为有用的学习资料;
(2)学会合作和分享,学会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中国八十年代电影的特点,通过对比电影剧本和小说原本的不同,感受各自的美感;
(2)通过戏剧文学了解社会、了解人性,培养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重点)
2、分析人物对白。让学生学会去鉴赏人物对白,通过分析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对话,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用意——孩子用其纯净的眼睛,还原了生命本来的模样;好人和坏人只是一个标签,在孩子眼中,就只有生命本身。(重点)
3、鉴赏影片的意境。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结尾《送别》达到一种什么效果。然后结合整部片子的三个故事,让学生尽量能体会到这部片子创造出了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并且明确,导演想要传达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忆童年” 导入 1~2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感受童年时候的心境。 在回忆中感受童年的心境。 让学生酝酿一种回忆的心境。
配乐《送别》,朗读几段评论文字。(链接网页中《城南旧事》的评论文字) 朗读 3分钟 一名学生朗诵文段。 营造一种鉴赏氛围。引出《城南旧事》。
阅读剧本(即课文节选部分) 重点阅读文本中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第一次对话,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揣测人物心理活动。
讨论回答问题。 阅读
讨论 15分钟 提出问题(1):如何理解小英子的那句“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点拨(1):小英子想得极为简单,她也没办法复杂,但是她的回答却在简单中透露着某种哲理意味。她说她分不清海跟天,但这并不影响她对那篇课文的喜爱;同样的,她分不清好人跟坏人,她只知道跟厚嘴唇的人订了一个“我们看海去”的约会。 小组就各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共识。由一名组员陈述观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用意。
重点阅读文本中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最后一次谈话,在人物对话中推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读懂人物的内心活动。
讨论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2):厚嘴唇的人在小英子眼中和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是否相同?你如何看待厚嘴唇的人和小英子之间的“友情”?

点拨(2):在这里,作者和导演都故意用“孩子的眼睛”去看成人世界,借助孩子纯净的眼睛,去还原生命本来的模样,完成他们对生命的思考。所以,涉世越深的人,就越喜欢回忆童年,其实就是想找回童年的那份纯净,就像林海音自己说的:“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鉴赏影片(即电影《城南旧事》) 播放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的《城南旧事》片段。(链接网站中《城南旧事》影片的播放) 影片鉴赏 25分钟 观看影片 让学生更直观感受人物形象。
画面鉴赏。在观看的过程中,同步阅读文本,理解导演所要传达的意境。(链接网页中有关影片评论) 鉴赏
讨论 提出问题3:作者如何通过小英子的眼睛来讲述旧北京的故事的?

点拨(3):指点学生注意影片中的一些重要细节,如:小英子的眼睛特写、长镜头运用、画面的色彩…… 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透过理解电影镜头,理解作者和导演的意图,把握文章(影片)的意境。
音乐鉴赏。通过音乐的欣赏,体会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链接网页中歌曲播放以及对歌曲的介绍和鉴赏) 鉴赏
讨论 提出问题4:故事的结尾出现《送别》的歌声,你觉得效果怎样?

点拨(4):本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说出自己的真是感受就行了。 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音乐是电影的第二种语言,通过欣赏片中音乐,把握文章(影片)的感情基调。
小结电影剧本的特点及鉴赏戏剧文学的基本要领。 小结 电影《城南旧事》蕴涵着的是一种怀旧的基调,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的表现出来。导演没有刻意追求直接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鉴赏本影片,还应该从其意境入手。
【学习评价】
等级 小组合作情况 组员讨论情况 语言表述情况
优 积极参与,充分合作,互相讨论。 讨论热烈,并能及时发现问题,邀请老师加入小组讨论。 观点突出,具备逻辑性,语言优美。
良 充分合作。 讨论热烈,小组成员能达到共识。 观点突出,语言较优美。
中 有限合作。 能参与讨论,气氛不热烈,但基本能达到共识。 基本能说出观点,语言基本没有逻辑性,表达不流畅。
差 不合作。 个别讨论,参与度不高。 观点不明确,回答不能切合 提出的问题要点。


附:《城南旧事》影片内容介绍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 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片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郑振瑶)、最佳音乐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1984年获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1988年获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