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苏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08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教学设想
1、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2、围绕“战争与人”的话题写一篇日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三、关于《安妮日记》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1944年有一天,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在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提到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
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根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这就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文字,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学术界编纂的《安妮的日记:评注本》(The Diary of Anne Frank:The Critical Edition,1989),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A版,以别于第二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这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B版。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藏在“密室”(SecretAnnex)的八个人被德军逮捕。蜜普•吉斯与贝普•弗斯库吉尔,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筑工作的两位秘书,发现安妮的日记散落一地。蜜普•吉斯将这些纸页收好,藏在一层抽屉中,未加阅读。战争结束,安妮被证实已经过世,她便将这批日记交给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OttoFrank)。
奥托•弗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他从A与B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的《安妮日记》(TheDiaryofayoungGirl)就是这个版本。
奥托•弗兰克选材的时候,根据了几项标准。首先,篇幅必须精简,以便符合荷兰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规模。其次,安妮笔下与她自己的性事
有关的文字也要删除,安妮日记首度问世的时代,也就是1947年,公然将性事付诸笔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读物里尤属不宜。最后,出于尊重死者,日记中对奥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处,也未予刊行。安妮开始写日记是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对自己的一切好恶都直言无讳。
奥托•弗兰克1980年辞世,遗言将女儿日记手稿赠予设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战争档案研究所”。由于这批日记出版以来,其真实性一直有人质疑,战争档案研究所下令彻底调查,证明真实性毫无可疑后,将日记全文连同巨细靡遗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这个评注版不但包括A、B、C三个版本,还收入弗兰克家族的背景资料、这家人被逮捕与发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笔迹研究、笔迹研究所用的资料,一应俱全。
奥托•弗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该会因此也拥有他女儿的版权。该会后来决定为日记推出一种增订的新版本,供应一般读者。无数读者得识安妮的日记,原是奥托•弗兰克所编版本之功,我们这个新版本也无损旧版之美。新版本的编辑与增订工作,由作家兼翻译家米里亚姆•普雷斯勒(MlirjamPressler)担任,从安妮的A与B两个版本取材,对奥托•弗兰克的内容加以补充。本版已获得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批准,内容大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让读者更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安妮撰写其日记的第二版本(B版)时,为里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她本来想称自己为安妮•欧理斯(AnneAulis),后来又想以安妮•罗宾(AnneRobin)自名。奥图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余人名则依照安妮的心意。
这么多年来,在“密室”里协助这家人的几个人,其真名已众人皆知,我们这个版本因此使用他们的真名,因为我们现在应该让他们以真名实姓居功了。至于其他角色,则仍用“评注本”中的假名。对于不愿曝光的人士,我们则使用战争档案研究所为他们取定的姓名字头缩写。
读者不妨记住,我们这个新版本有许多是以安妮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为根据。安妮有时候会回顾从前,为某则日记写下几句评语。这些评语,我们都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清楚标识。安妮拼字与其他文字上的疏误,我们也代为改正。除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于安妮的原作,因为这是历史纪录,多事编派与澄清都是不宜的。
四、关于“那个时代”
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全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下,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的女孩考虑得更加迫切。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权利,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种迫害的经历。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五、文本研习
问题设计1、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指导:她指导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问题设计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问题设计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
指导: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
问题设计4、安妮虽然无法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为什么?
指导:(1)这里强调“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问题设计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其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指导:说明炸弹的密集。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指导: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
指导: 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六、拓展讨论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作记者或作家。那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想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原本与世无争,只想过安定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只剩下孤身一人;《流浪》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普通人本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战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梦想。
(2)曾有人批判《遭遇》,认为它“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战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如果不让人民知道战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战争的发生。任何战争,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战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矛盾。
七.【模拟试题】
一、基础演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窒( )息 呆滞( ) 笼罩( )
霎( )时 肆虐( ) 荒谬 ( )
2. 解释下列词语
蜕变: 沮丧: 匮乏: 安详:
3.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苏德战争 ,41岁的索科洛夫应征入伍。
②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 而伤心的眼泪。
③嗨,说句实话, 不发生这次撞车的事,我 还是要离开乌留平斯克的。
A. 爆发 吝惜 如果 就 B. 爆发 吝啬 即使 也
C. 暴发 吝惜 即使 也 D. 暴发 吝啬 如果 就
4.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索里尼下台了,意大利国王接管政府,我们弹冠相庆。
B. 我想,他们准是把涂料的经费用完了,因此无计可施。
C. 画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几个黑人和不可名状持枪而立的大兵前方,是画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
D. 两面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柔光闪烁,画像在黑色镜框的玻璃后面望穿秋水。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B. 伊拉克战争的第一个直接政治“多米诺效应”是所谓“无赖国家”在伊战后果的震慑下,纷纷调整政策,力避继续与美直接对抗,争取逃离美国直接军事打击的“黑名单”。
C. 对因责任不明,官僚作风严重,不能按期完成创建“平安教育”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一些刑事案件、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教委和学校,将依法追究党纪政纪处分。
D.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日发表《2003年美国的人权记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于2月25日发表的《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对世界各国人权状况的歪曲和指责。
6. 下列各句中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给点喝的!”我说:“再来支烟,在左上方口袋里。”
B. 我对抬担架的说:“请往我嘴里塞一支烟,在左上方的口袋里”。
C. “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心想,“毕竟每一所文科中学都有一间美术教室……(原文省略)”
D. 报纸上会登出他们的死讯,上面说他们死于“致命事故。”
二、综合应用
(一)阅读下文,完成7—9题。
我的惨事还没说完呢。你听过“人质”这个名词吗?这是给破坏分子的最新惩罚,也是
你想像不到的恐怖事情。重要的市民———都是无辜的人——被关起来等候处死。盖世太保
找不到破坏分子,就拎五个人质出来,靠墙排一排。报纸会登出他们的死讯,上面说他们死 于“致命事故”。
7. 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等候( ) 拎( )
8.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人质: 无辜:
9. 文中的“人质”是指: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你一定可以想像,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
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的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
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我已下定决心要过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我在这里的经验,是一个有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碰到最危险的时刻,我都必须往它们幽默的一面看,并且笑一笑,理由——惟一的理由——就在这里。
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整天唉声叹气!我有很多福分:幸福、愉快的性情,以及力量。每天我都感觉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觉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这是一场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险!有此种种,我为什么要绝望?
10. 安妮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想到了什么?
11. 安妮在这则日记中提到“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政客和资本家)一样大”,但这里却说“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在另一则日记中也写到“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12. 安妮是如何面对现实的?从中可以看出安妮是一个怎样的人?
13. 这则日记开头的问题,你能回答吗?
三、创新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悲伤的人肉 ( 李磊 )
天上的星星有几颗,最闪亮的是月亮?
你是谁家的闺女?你将是谁的新娘?你的兄弟姐妹有多少?你是神,你是嫦娥,你是中国传说中的美女,你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女神,你就是最美的那个!烟光一闪,哭声四起。你的纯洁,却成为他人的悲哀!
人类的矛盾刀光剑影,生命的冲突枪林弹雨,谁不会捍卫民族的尊严?谁不会维护国家的自主?谁不会保护家庭的独立?谁不会保卫自己的自由?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碎尸万段的少男少女四分五裂。他(她)们用死亡换取了更多的死亡,他(她)们用生命杀死了更多的生命。
当自由成为战争的奴隶,当民主成为战争的畜生,生命在人类自相残杀中血肉横飞,生命在人类弱肉强食里针锋相对。炮火连天哭河山,惊天动地泣鬼神。信仰是人类的一种勇气,信仰是生命的一种信心。信仰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人类生生世世难以企及的和平。信仰的最高要求,就是生命相互依存绝非互相排斥的真理。
一个少年或者一个少女,在人群中引爆了身体上的炸药。更多的少男少女,前仆后继,致使更多的人死亡。……不敢相信人类残暴的手段,竟然应用于人类自身。惊恐万状的生命啊,能不能留一颗悲悯之心挂在天上,能不能流几滴悲痛之泪长记心头。
谁没有亲人?谁没有骨肉?谁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白发人送黑发人,天下谁人不惜君?你们的错误是单纯,你们的罪过是纯洁。当四分五裂的骨朵震天动地,当七零八碎的血花横飞四方,当天边传来哭爹喊娘的悲怆交响曲,我们能否熟视无睹人类的杰作?
我们等待的不是枪杀是和平,我们盼望的不是自杀是民主。……何苦的自相残杀?你死我亡的阴谋深处,一定会存在山崩地裂的世界末日;鱼死网破的波澜深处,一定会隐藏惊涛骇浪的地球灭绝。昏天暗地的杀戮过后,人类恍然发现,人类杀戮的本身,就是杀戮自己。……此刻,欢歌笑语无声无息,亭台楼阁灰飞烟灭。
甚至没有告别,甚至无法告别。她们早就准备好了,用死来证明一切。……这些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少女,用她们脆弱的翅膀向天堂飞翔,破碎的空气里面流动着她们坚贞的歌声;这些圣女一样冷酷无情的杀手,用她们青春的胴体向地狱挺进,死伤的人群里面充满了她们愤怒的咒语。这是可怕而又无奈的铁血事实,这是矛盾而又对立的悲惨世界。现在,她们的灵魂可否安息?她们破坏的不单是自己的肉体,她们伤害的不单是别人的生命。
她们的悲剧,仿佛让我看到了,我们腥风血雨的过去;看到了,国人写在脸上的痛苦。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珍爱生命;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造和平。壮烈牺牲的精神,就是让暴力灰飞烟灭,奋不顾身的行为,就是使恐怖烟消云散。
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悲痛为力量,最佳的方式就是化干戈为玉帛。惟独和平能够成全人类的千秋大业,惟独和平能够保证生命的千秋万代。我们日以继夜地祈祷和平!死者已逝,生者尚存,我们的泪水将要被时间吹散,我们的鲜血将要被岁月风干。 美丽的少女,漂亮的少年!你们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你们给地球留下了什么?生命能够挽救生命。灵魂能够拯救灵魂。但是,不幸的国家更不幸,无辜的人民更无辜。
l. 本文题目中的“人肉”是指什么?
2. 作者对少男少女的牺牲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他们应该怎么做?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中画线的“杰作”是对少男少女勇敢赴死精神的颂扬。
B. 与《安妮日记》相比,两篇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
C. “灰飞烟灭”语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D. “谁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旨在强调人没有孙悟空的本领大。
E. “化干戈为玉帛”就是以恐怖来对抗恐怖。
【试题答案】
一、基础演练
1. zhì zhì zhào shà nüè miù
2. 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沮丧:灰心失望。匮乏:(物资)缺乏;贫乏。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3. B. [爆发: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突然发作。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当用不用。吝惜: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来(自己的东西或力量)。
“即使……也……”表让步假设,即先退一步假定某事是真的,自己仍然会怎样,“如果
……就……”表一般假设]
4. B(A. “弹冠相庆”含贬义,应为“欢呼雀跃”;C. “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应为“莫名其妙”;D. “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十分着急,应为“凝眸远眺”)
5. B(A“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语序对调。C句式杂糅,“一些刑事案件、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或“重
大影响的一些”应删去其一。D不合逻辑。“世界各国”应改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
6. C(A项中“说”后应为逗号;B项中句号应在引号内;D项句号应在引号外)
二、综合应用
7. hòu līn
8. 人质:一方拘留对方的人,用来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些条件。无辜:没有罪。
9. 无辜的重要市民。
10. 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外,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
11. 不矛盾。屠杀是统治者谋划的,但具体是由各个国家普通的劳动者,以及来自民众
的普通士兵做出的,所以说“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政客和资本家)一样大”。安妮有自
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
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
蛮。这并不能混为一谈,所以不矛盾。
12. ①安妮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灾难,把战争环境下的生活看成是有趣的探险,并将这种
生活当成是使安妮日记更丰富的材料,看成是自己成长的起点。②安妮是一个乐观、成熟、有思想、有志向的坚强少女。
13. 可结合本则日记或结合其他日记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思谈。
三、创新训练
1、指充当“人肉炸弹”的少男少女。
2. 珍爱生命,创造和平,化悲痛为力量,化干戈为玉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