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怎样学习高二语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11阅读:
字号:|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系统介绍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运用:                                                           
教学时间:2001年2月2日                                           
教学过程:
一、语文学习目标。
实现语文教学管理自动化,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二、语文教学管理原则。
以规治教,依章理教。本学期要制定详细周密的语文学习计划,构成系统语文学习管理纲要。将教学计划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一个人,落实到人、时、事,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
三、语文教学管理的具体任务。
(1)每人每天必须做的4件事。
朗读。力争每天每人有一次口头作文或朗读的机会。
口头作文或即兴演讲。每节课前三分钟进行,教师每周星期天将题目抄写在黑板上,学生提前一周准备。
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
每天记一个成语故事。
每天在黑板上写五个成语改错题。
(2)每周每人必须做好三件事。
(一)每周写一篇周记。语文教师每周提供周记的题目。周记本前两页空着,供编写目录用,每周记星期天的晚上,用一节自习交流评点相互批阅。一学期周记总数应达到35篇以上。
(二)主办《雨轩》班刊。班刊主要刊发周记,激发学生写周记的积极性。
(三)每周做一套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四)每周利用一个早自习进行听写或背诵。
(3)每一学期应做好的3件大事。
(一)为自己撰写一幅对联或座佑铭,并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或者课本上。
(二)精心写好八篇大作文。
(三)
学期结束,整理好自己的语文资料。
 (4)请几名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谈自己学语文的感想,交流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况。了解小说鉴赏的一般常识,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同西方小说的差异。
教学重点:中国小说的发展概况和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运用:                                                                                          
教学时间:2001年2月2日
                                                                                                          一、学生自读《古代小说常识》,大致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概况。
二、教师介绍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中国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
 唐代时期的“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有文人意识的文学创作,它“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故事、神仙怪异等,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各类题材中,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
爱情婚姻题材在唐传奇中占较大比重,且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不少作品歌颂男女青年挣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争取自主幸福的爱情和婚姻。他们不畏强暴、不计贫富、不惜以身殉情,如《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爱恋家境贫寒的郑六,严斥企图恃富施暴的韦崟道:“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系耳。若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体现了妇女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愿望和敢于反抗强暴的斗争精神。《柳毅传》中的龙女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备受丈夫虐待,但她并不屈服,请柳毅捎信向父亲洞庭君诉苦,历经周折,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见义勇为的柳毅结成美满婚姻。她是个敢于反抗夫权压迫,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妇女形象。
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如《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毅严词拒绝一节。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龙女无缘,不料三娶的卢氏竟是龙女的化身。作者围绕龙女争取婚姻自主这一主线安排情节,展开矛盾,波澜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构思极巧妙,体现了“作意好奇”的特点。
唐传奇的语言生动流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这与作者不少是诗文高手,讲究修辞造句,注意汲取骈文和口语之长有关。如钱塘君救回龙女后,“洞庭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数语,钱塘君的性格、说话时的神情口气跃然纸上。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话本即说书艺人——在宋代称为说话人,演出的底本。说书人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口语来说,故话本即当时的白话小说。这是一种不同于志怪、传奇的新兴小说。小说话本在人物塑造及情节处理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时,不但长于动作、语言描写,还长于心理描写。在展开情节时,不但曲折生动,而且善于制造悬念和进行细节描写。如《错斩崔宁》,写刘贵从丈人家借得十五贯钱,回到家后,他的妾陈二姐问他钱是从哪来的,刘贵和她开玩笑,说是将陈二姐典给了他人换来的。“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侍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问道:‘虽然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等刘贵睡去之后,“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人家?我欲先去爹娘家里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家里,也须有个下落。’”通过这一系列细节的动作、对话、心理描写,把陈二姐不满刘贵,但又无可奈何的温顺性格和口中虽不明言,但又颇有心机的性格刻划得十分生动细致。之后写刘贵被杀,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个身带很多铜钱,但又颇为斯文的年青人,又为后文的“错斩”设下了悬念。
 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
三、介绍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
小说构成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背景。
人物:包括有以下内容,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何通过形象去认识作品本身。人物形象如何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是如何表达主题的。
认识作者如何介绍他的人物,一般说来有三种方法。
一是直率性介绍人物的方法。在直接叙述的作品中,作者 会精确地描绘他的人物,明确地告诉你,他们代表着谁,代表着什么。为了使读者对人物 全面认识,作者往往简练地分析人物及其精神状态。所以一个主要人物出场时,都有有形象描绘,或者对人物 的评价。读作品时就要找出这些语段。这种人物介绍方法,就是将主人公的思想、观点、愿望、外貌和心理全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
二是展现性介绍人人物的的技巧。作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描述人物的处境,有意回避对人物的下面分析而是仅仅表现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在这种纯粹的、客观的表现中,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断人物的特点。
三是印象性介绍人物方法。作者站在洞悉人物心灵的立场上,交代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活动,就象作者 也有类似体验似的,这时候作者可以用第三人称,也可以用第一人称,但不管如何,这种叙述都是主观性的。因为人物的思想和观点,都是通过作者的眼光和体验来表现出来的。
情节:是作者有意安排并图引起读者注意的事件。这个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它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这些故事是靠主人翁的行动完成的。而主人翁总是依据一定的动机,依据他们的个性来行动 的,因此 ,分析情节可以把握人物性格。
开端:又称“开场”、“发端”。是指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开始的事件,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起点。它揭示矛盾发生的直接原因,决定情节发展的方向。
发展:又称为“展开”、“进程”。是指继开端之后,矛盾冲突逐渐发展,逐渐深化、激烈,逐渐推向高潮的过程。这部分是作品情节的主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矛盾性质从中得到充分的揭示,人物性格也从中得到充分的显现。
高潮:又称“顶点”、“高峰”。是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是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时刻。在这部分,矛盾解决或转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都获得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又称“收场”、“结尾”。是作品情节发展的结束阶段,基本矛盾得到了解决或转化,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人物性格得到完满的表现,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尾声:是在矛盾冲突得到解决,故事情节基本结束之后,补充交代人物的归宿,事件发展的前景,或表现作者的某种理想愿望的部分

背景:小说的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场合,可以称为背景。作者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和地点来进行叙述,包括未来和遥远的过去。但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时代而成为一个孤立的人存在,一个背景总是要反映那一时代的特点。中国古典小说,背景信息的“透露”在大体是通过简要的概述,或点染式的白描来完成的,而且常常与人物表现和情节的推动融合在一起的。



        第四、五课时       柳      毅       传                                                                             
课题:柳毅传 
教学目的:
学习本文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技巧。
学习传奇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的特点,了解本文反映封建包办婚姻和封建家长制度迫害妇女的罪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个性和体现的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具体内容见课文)
二、导入课文。         介绍传奇特点:唐传奇是一种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对此鲁迅曾有论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朗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麟(《笔丛》36)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
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如《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毅严词拒绝一节。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龙女无缘,不料三娶的卢氏竟是龙女的化身。作者围绕龙女争取婚姻自主这一主线安排情节,展开矛盾,波澜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构思极巧妙,体现了“作意好奇”的特点。
唐传奇的语言生动流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这与作者不少是诗文高手,讲究修辞造句,注意汲取骈文和口语之长有关。如钱塘君救回龙女后,“洞庭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数语,钱塘君的性格、说话时的神情口
三、解读文本。
阅读小说要紧紧抓住情节、人物、和背景三个要素。首先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书信。请求传书,允诺传书,洞庭传书,传书的结果,组成了完整的故事。
2、情节曲折是传奇的鲜明特点,请结合课文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情节之奇?
柳毅入龙宫一段,传书的方式奇特,按照这种方式,果真见到了水府龙宫,见到了人世间没有的奇景,还见到了神龙世界的奇人。(具体见课文)
3、思考作者这样构思情节有什么作用。
以书信为线索,又能突出人物性格,龙女托书柳毅,说明龙女不屈服于命运,想方设法要跳出苦海,寻求幸福;柳毅传书,表现了急人之难的侠胆义;钱塘君闻讯而怒,食婿除恶,表现了正直刚烈的特点。
4、课文以后的情节是这样的:
洞庭君感柳毅之德,设宴款待。钱塘君提出将龙女许配给柳毅,但因出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辞拒绝。柳毅辞归,娶妻屡亡,乃迁居金陵。而龙女于直感柳毅之恩,“誓心求报”,她闭户剪 发,断然拒绝父母欲她许配给濯锦江的小儿子的愿望,后知柳毅在金陵鳏居,乃化名卢氏女,由媒说合,与柳毅终成配偶。夫妻感情甚笃。谈起往事,柳毅方知卢氏即龙女。后夫妻徙迁南海,复归洞庭。
5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6、撰写课文故事梗概。
一日,柳毅下第还乡,路缝牧羊女,貌若甚戚者。问其故,乃知龙女也,为无情朗所厌薄,又得罪舅姑,以致毁焉。托书于毅。慨然许之。以水府深,遂叩通达之术,径引别东去,月余还家,诣洞庭,果如其言,由武夫揭水指路,数息至宫,会洞庭君,幸玄珠阁,须臾方临。设拜后进书,哀咤良久,举宫悉恸。
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小结。
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追求幸福而又有反抗精神的女子。
要点:不满父母包办,不屈从于命运,力求改变命运,
   面对丈夫公婆的迫害,不是逆来顺受,而是要跑出苦海。
小结    封建的妇女的形象。         

柳毅:是一个见义勇为,扶弱锄强的青年。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全力歌颂的对象。
要点:刚毅正直,有正义感,同情弱者。他把代人传救人于危难看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显出他坦荡的情怀。

钱塘君:是一个剪除恶暴伸张正义的勇士的形象。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坦直莽撞。
敢于承担责任。


                     第五、六课时  青梅煮洒论英雄      
课题:青梅煮洒论英雄  
教学目的:鉴赏本文通过矛盾冲突和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提高对历史小说特点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刻划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参读“作者简介”和“鉴赏提示”,初步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
熟读课文,划分层次。
二、导入课文。
1、了解《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可以增加历史知识,更可以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陈寿的《三国志》,是记载三国历史的正史。南北朝时的裴松之,引用当时他能见到的二百余种有关三国的史料,为《三国志》作注,又极大的丰富了这部正史的内容。《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就是创作《三国演义》的最主要的历史依据。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奉诏讨曹操
第二段:煮洒论英雄
第三段;借机脱笼网
3、引导学生议读,鉴赏本文用矛盾冲突和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思考:(1)如何理解第一段刘备“佯言”?刘奉诏讨曹的事对最亲密的兄弟也不说等情节,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性格?
刘备的智是不外露的,而是深藏着的。群竞起中,谁过多的过早的暴露了自己的雄心,野心,谁就会成为众矢之敌。因而有志不露,装作无志,暗中经营,韬晦深藏方是时势之大智。刘备正是如此。
(2)曹操的“龙挂”的议论影射的是什么?当曹操问及英雄时,明知谁是英雄,且说不知道,这又是为什么?
想探得刘备的心机,而刘备蝗知曹操的用意,却一味假作呆痴,把话头引到别人身上,以解曹的疑忌。
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隐蔽自己 的政治意图。
(3)刘备列举英雄多用什么语气?用这种语气有什么作用?
多用模棱两可的可谓英雄的探询语气出现,不露声色,谦虚有加。
(4)请两学生分别扮演刘备和曹操,有个性的朗读课文,要求把两人的个性读出来。
(5)比较刘曹两 人的各自特点。
曹操与刘备共同点:一为皇室之胄,一为豪门养孙,名义上出身长高贵,实际身份都有很低微;
都靠黄巾起义的军功起家,一个混到了左将军的位子,一个谋到了“丞相”的职务;
都想着一统天下,成就事业。
曹操与刘备的不同点:
曹操为人豪爽,处世大度,有安邦治国的雄才大略;咄咄逼人,飞扬高蹈,自命不凡,
见识广博,巧于思辩,不失英雄气概。
刘备
大巧若愚,故作 韬晦,应对机智,虚以周旋,出以平庸之态,内孕英雄 之心。




                 第七、八课时      作文教学
课题:感悟新世纪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构思文章。
教学重点:如何从小问题入手构思作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学里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同学们戴着红领巾的时候,“奔向21世纪”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句口号啊。今天,21世纪真的到来了。千禧盛事,全世界纷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喜迎新千年的到来。人逢盛事,我们总应该有一些感想吧,总该有些对未来的理性思考吧?
今天,就让我们展望新世纪,说说心里话吧?
二、教师帮助学生搜集鲜活的素材。
(1)1999年1—10月《中学生》杂志社举办了“我在21世纪”征文活动,这一主题征文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学生的写作热情,纷纷撰文参加应征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一篇篇精美的小征文,让人们看到了新一代的希望。
(2)2000年10月31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对新郎新娘集体攀登长城,让长城为他们的世纪爱情作证。
(3)当20世纪最后一天的和煦阳光透过张花女家的窗子时,这位百岁老人欣然地拿起剪刀,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剪窗花。张花女家住内蒙古老八窑子村,现年101岁。她十几岁便开始画画、剪纸。面对着新世纪的到来,老人最大的愿望是:“窗花要是能到国外参展就更好了!”
(4)2001年1月1日晚上8时至9时30分,广州市借助珠江这一舞台,以两岸新貌为背景,以大型灯火汇演和盛大群众歌会为内容,举行“万众欢歌新世纪”大型灯火盛会。在珠江航道白鹅河至解放大桥河段上,一个展现“新世纪、新广州、新辉煌”主题的喜庆场面,出现在人们眼前:激光、星空灯火、广场射灯交相辉映,一公里多长的珠江河岸上,万名合唱队员演绎着耳熟能详的中外名曲和具有岭南特色的创作歌曲,众多歌星乘游艇在江中引吭高歌,此唱彼和。此外,水上焰火汇演持续半小时,火树银花把大都市点缀得更加美丽。
(5)珲春市邮政局和沈阳市邮政局为纪念观赏新世纪曙光活动发行首日封和明信片。一套两枚,封、片上都印有第一缕曙光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并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于俊的亲笔题字:中国二十一世纪曙光初照纪念。这两种邮品设计、印刷精美,每种限量发行2001套。1月1日,游客们在森林山三道岭观赏这一缕曙光时,珲春市邮政局在这里设立了临时邮局,向游客们发售邮品,并满足他们实地邮寄邮品的需要。这一临时邮局被命名为“珲春市邮政局曙光支局”。
三、学生互相讨论,发表见解,启发思考,开拓思路。
在21世纪到来之际,我班组织了一个小型“讨论会”,让同学们从理性的角度展望一下21世纪,没想到思想的沟通和交流,引发了同学们对21世纪的理性思考,他们用自己学到的点滴理论和观点,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甲: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进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一旦伦理跟不上科学发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原子弹,人类是在发展并使用了它之后,才意识到要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秩序,而代价是全世界很长一段时间都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下。毫无疑问,科技进步呈加速势头,而人类伦理进步则显得落后。在20世纪中期计算机刚一发明时,担心人类未来被机器所控制就成为热门话题。而今天的情况是,互联网、基因技术,甚至包括外太空探索,都面临一个怎样不给人类生存带来危险的问题。比如说,网络会不会造成人性的日益隔膜和冷漠,虚拟世界会不会恰当地取代现实世界?基因技术会不会落入某些狂人之手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甚至,在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活动中,怎样和有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打交道?所有这些问题,相信在21世纪,仍将困扰着人类的思考。
乙:有一部名叫《未来水世界》的电影,描写未来两极冰川融化,淹没大陆,人类的幸存者在茫茫大海上挣扎,寻找那片最后的陆地。然而遗憾的是该片票房惨败,至少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这可怕的图景不感兴趣,反正此生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但是如果从一个世纪的角度来考虑呢?在过去一百年里,由于全球工业化的进程,温室效应已造成地球气温显著升高,而在21世纪,如果一任温室效应速度继续加快,灾难的脚步声就会很近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环保问题可能显得太大了。我们更关心所居住城市的空气状况、水质,街上过往的汽车是不是永远隆隆作响。这些都是很实在的事情,而且我相信人们也宁愿在这个层次上关注环境问题。毕竟,启蒙工作已经在20世纪完成了。
丙:和平应该说是21世纪发展的主导潮流。回顾一下20世纪,想到两次世界大战,几千万几千万的人死去,无数财产在战火中毁于一旦,不能不让人们为那灾难的岁月发出感叹。在21世纪,我想,任何人都不希望再看到这样的情景了,尽管我们不知道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对于21世纪来说,值得忧虑的就是那个用战争挥霍财富的年代还会不会出现。茨威格怀念的战前欧洲,被称为黄金时代,就因为那里一百年没发生大的战争。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它仰赖于政治家的智慧,更仰赖于人们的克制和对秩序的尊重。
丁:中国在经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个人致富年代后,现在是到了逐步建立一个公平而公正的社会的时候了。我们努力工作,希望得到与付出的劳动相称的报酬。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总发现,那本该属于自己的报酬却被别人拿去了。自人类有史以来,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想出什么办法少受一些损失。无疑,通过革命方式实行财富再分配的代价太高了,历史的经验也证明了那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以和平的手段建立一个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应该说是21世纪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事实上,这个过程已经从今天的反腐败行动开始了。百姓对此倾注极大热情,也可以看出民心的向背。反腐败不仅仅在于揪出几个贪官供大家解解气,它更是为了促进政治运动的开放和透明,促进民众对政府事务更大的参与,以及更有效的监督。也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彻底清除贪官的毒瘤;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迅速抓一批杀一批,吓得别的官儿们多少年心有余悸不敢动弹,而一旦记忆淡忘,便又一切依然如故。在这个意义上,希望21世纪的中国能够打破这种循环。
四、教师小结。
一个世纪匆匆地离我们而去。
一个世纪匆匆地向我们走来。
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坎前,胸中涌动一腔激情。我们满怀激情,翘首期待,新世纪的天空分娩朝阳。
从来没有期待,似这般感伤,因为有一个充满硝烟、交织血泪的百年,就要化作历史,悄然逝去。
从来没有期待,似这般希冀,因为我们中华女儿要用胆识和魄力,在一个魅力四射的千年,收割梦想。
也从来没有哪个百年,能像已逝去的这个百年,我们振兴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教人警醒,催人奋进。就是这个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母亲洗去了蒙尘和耻辱,摒除了愚昧和落后,丰收了智慧和希望,让一个曾经无比强大的辉煌的民族在沉寂之后又一次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都曾见证历史。追昔抚今,从举步维艰,到信道而步,直至飞跃世纪,中华民族走的是一条不平坦的路。
中华大家庭,同心合力,举己之能,兴强国大事。看看吧,开始优化组合走向市场的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开始裁减冗员提高效率的行政机关改革,开始瞄准市场趋向商品经济的农村产业结构,开始聚纳资金社会办学的教育发展步伐,开始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科技强军计划,在新千年不是已经奏出了一支支激动人心的壮丽乐章吗?世纪之交的妙处,在于给我们民族、我们集体、我们个人太多太多开始的遐想,开始的希望,开始的决心和开始的机遇。如果我们懂得时间的宝贵意识,就应该在每次开始的时候,注意养成脚踏实地的作风。
百年仆仆风尘路,一腔兴邦富国情。
为了世纪的远航,在三尺教坛上,我们选择了感怀新世纪的方式,抒发情怀,以升腾的姿势
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五、朗读范文。
                                  新世纪的感怀 
                                        温新阶
当20世纪最后一轮夕阳凋落在城市边缘高高的脚手架下时,岁月之辇已隆隆驶进了21世纪。
河水在远方汩汩流动,鸽群划过蓝天。
过去的这100年,我们有过痛苦的呻吟,有过坚强的呐喊,有过不屈的抗争,有过奋力的拼搏。在这100年里,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在一片晨曦中从无数仁人志士的肩膀上站了起来,站成世界东方一道灿烂的风景。尤其是20年前那场伟大的变革,使一个文明古国终于驶进了人类发展的正确轨道,这就令我们永远铭记一位伟人的眼光、气魄和胸襟,让我们永远铭记的当然还有撕掉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的中国元勋们。
历史孕育了人类,人类创造了历史。
现在,我们跨进了新世纪的门槛,迎接我们的将是种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创新。过去我们不断创新,才有了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的歌谣虽然余音不绝,但是新世纪的劲曲弹奏成为时代巨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还有什么比珍惜生命更重要的吗?
我们必须踩住新世纪的鼓点。竞争的激烈使我们生活的节奏加快,我们没有时间犹豫,机会不容许等待。唐诗的绝对、宋词的佳句、元曲的丽词还在长亭短亭中流淌,还在大河落日的意境中缭绕,还在绛红的宫墙中飘荡,那是先哲们迈着仄仄步子的吟唱。而今天的时代,正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只有合着时代的节奏,迈出风驰电掣的步伐,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我们必须握住高科技骏马的笼头。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底蕴的泱泱大国,博大精深的人文积累使我们思想深邃,使我们洞察人类历史的经经纬纬。总缆历史之辇的缰绳,我们应该给这历史之辇配一匹高科技的骏马,只有握住这匹骏马的笼头,我们才会更快地接近未来的太阳!新的世纪是现代文明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文明始自教化。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民主振兴的重任搁在我们的肩头,我们无权推卸,我们不能怠惰,我们只能奋力前行。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不断告别我们驾轻就熟的经验,不断忘却过去的辉煌,让思想驻守在高山之巅,让观念插上前进的翅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才不会有名无实!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单凭昨天的知识已不能准确地描摹今天的太阳,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吮吸,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看到明天的青枝绿叶。加快节奏并不是要接纳粗糙,相反我们需要更加精致和精粹。这就要勤于切磋和琢磨,科研恰恰是一把宝刀,举起来吧,镌刻出绚丽的世纪之花!
时代前进了,我们已经不需要“君子固穷”,但是于轰轰烈烈之中追求宁静,在名利场中寻求淡泊,仍然是我们倡导的境界。传统美德和现代精神相结合,让我们在三尺讲台演出一幕幕紧跟时代的教育之剧!
新的世纪来了,我们站在新世纪看第一抹曙色,看朝阳升起,光芒四射,色彩动人而柔和……
六、作文题
〔强化练习设计〕
题目:以“世纪感悟”为话题,写一篇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体裁不限;(3)语言要形象生动,富于激情。
〔参考例文〕
                              你好,新世纪

首先祈祷世纪没有犯罪没有战争没有灾难,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依然这样祈祷。
在这个时刻以前的所有日子里,地球人为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在这一点中国人更多地做着或做出了具体表现。任何国度的人都有意或无意在这么做、这么等、这么期盼详和的钟声从我们身边正常滑过。
在这个时刻以前的所有日子里,那些执行法定工作的人将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而自豪,比如子弟兵、白衣天使、公汽司机,全世界50多亿除此之外的人,察觉或不察觉地忙碌或休闲着,旅途、婚宴、战场、葬礼、产房、南极冰川……所有场所,人们都将刻骨铭心!
是否此前所有人的理想都成了现实?人们得到的答案并非非此即彼,我们将继续重复一些有意思或没意思的思维与动作。一位学者说:“别指望21世纪给你带来什么,21世纪要你付出一切!”和19世纪的人预言20世纪一样,和19岁的女孩走向20岁在生日宴上许愿一样,不注意行动和抓住今天的人将空喜一场、空等一场。
我不信任何“世纪灭亡论”、“地球灭亡论”,但我信这个星球确实在衰老,宇宙的气息是否将衍生不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新世纪的太阳和昨天一样,该哪儿升起还哪儿升起。
在这个时刻以前的所有日子里,我和所有渴望苏醒的人同样期待美丽的爱情。所有的往事将像空气般消散。我们都希望在心痛疗养中重铸灵魂,以优美的身心在新世纪做人做事,为生命的完整而努力。这一刻,我所有的谋略与心计都稍纵即逝,它们实在不该在此时此刻填充我心灵阴暗的角落。但我坦然、欣然、不后悔。许志摩挥手时没带走一片云彩;我挥手时,要遮住一片乌云!
我周围的所有人都在营造和协调与我一样的平衡,没人想破坏新千年美妙的境界,就像没人对你的失业表示实质性帮助一样。他们积攒的财富惟恐在 新世纪蒸发消散,就像一个广告词说的“就像这个气球,啪!”
忽然起起2000年,不知它到底属于上个世纪还是本世纪,这个数字被捉千年虫的人用得太多。我想说的是捉虫不告捷,世界会像气球一样啪地完蛋?我想不会,即使会,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也仍会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就像当年筑长城,无任何可利用的条件;也就像昨夜狂欢后我们入睡但今晨必定会醒来一样。新世纪。
第一个1月1日,就是今天,亦如此。








第九、十课时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情节分析、人物分析和语言学习三个方面。教学安排为3课时。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后,由学生通读课文,讲解一些妨碍理解课文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第二课时,以议为主,用讨论的方式,理解情节安排的周密、巧妙,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    司马光《赤壁之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罗贯中《杨修之死》
2、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
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学生略述《赤壁之战》)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段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
10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
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研习新课。
(一)讨论课文第2部分(4—6段)
1.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2.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讨论。明确: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3.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
讨论,明确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4.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讨论。明确: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二)讨论第3部分(7—8段)。
教师:蒋干终于去看信了,要上钩了,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因为周瑜用计的成功与否,就看蒋干盗不盗信,他盗了信,曹操才能看到。
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讨论。明确: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教师: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2.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惑蒋干的?
讨论。明确: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三)讨论第4部分(第9段)。
1.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①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②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
2.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讨论。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四)讨论第5部分(第10段)。
提问: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
讨论。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①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计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周瑜可以说除去最主要的障碍,所以“大喜”。
(五)分析人物形象。
1.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
讨论。明确: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
2.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
讨论。明确: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3.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讨论。明确: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4.如何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讨论。明确: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他天性多疑,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上当。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在当时也的确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六)总结主题思想。提问:通过对周、蒋、曹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说说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明确: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
三、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把“思考和练心”题四做在练习簿上。
3.口头准备“思考和练习”题二。
〔附〕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时      学会撰写对联                                          

教学目的:掌握对联的有关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对联知识撰写对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
教学方法:先点拨知识,再具体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学校征联的要求:
二、介绍对联的基础知识。
三、学生撰写对联。

好山、好水、好前景,开辟祖国好天地
新年、新春、新世纪创造一中新业绩

新千年,新世纪,新年景,十年如一日,同心协心,会绝顶,览群山,共创新风气。
好政策,好机遇,好时光,三年磨一剑,众志成城,挂云帆,济沧海,再争好业绩。(赵建伟)

百年树人,长风破浪,桃李满园创佳绩
千年育德,同舟共济,人才集校铸辉煌(谭柳叶)

数落新春,千朵蒲公英,驭风高飞
理想未来,四个现代化,蓬勃向上(高星星)

龙盘蛇,蛇绕龙,龙蛇狂舞,齐迎华夏新千年
师爱生,生敬师,师生携手,共创一中新业绩(乐天)

龙腾盛世,忆往昔四十风雨,一腔热血当凌绝顶,师长同心共铸成功
蛇舞新春,看今朝八千云月,三年寒窗遍览众山,学子齐力再创辉煌(王磊)

龙飞凤舞日日月月喜看今日举校欢腾
虎踞蛇盘岁岁年年遥望明朝皆处辉煌(罗翠香)

菁菁校园四十历程展望未来绘蓝图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博击长空终得志(邓翠云)

和风新春蛇踞神州展雄风
暖阳世纪人换新颜明志向(周徐晶)

新春佳节新春梦笑脸迎千年
满园桃李满园春盛名传万里(易燕妮)

四十风和雨,同甘共苦,师生共庆辞旧岁看往昔辉煌事
三年汗与泪,金榜题名,普天同乐迎新春看未来光彩卷(易小龙)

新时代,新生活,喜看今日一中新气象
好政策,好领导,笑迎明朝高三好成绩(吴在雄)

悠悠书山有路金风轻拂少年面
漫漫学海无涯碧波微吻学子足(樊为)

忆往昔,壮心满志,三千越甲,学识饱富胸中,犹倡正气参天地。
看今日,幽而发奋,务实创新,才智关乎天下,牢记校训展雄风。(东方)

忆往昔,教坛老将,甘为孺子牛,为“摇篮”勤耕作,同心同德兴一中
看今朝,风华少年,愿作栋梁材,为“炼狱”添砖瓦,同甘共苦树名校
                          (蒋双元)

新世纪,新学期,新计划,新收获
好气候,好学风,好行动,好业绩(翁治涛)

菁菁校园,春意盎然,再现灿烂艳阳天
莘莘学子,埋头苦读,欲与天公试比高(邓恒)

龙腾虎跃金蛇起舞喜迎千禧新春
一中师生再创新高开创美好未来(熊路平)

翻天覆地五十载国兴家兴万事兴
神州大地改新颜人旺财旺风水旺(冯炜)

一中人长缨在手锁长龙,龙腾虎跃,待明日金榜题名
争一流蓝图藏胸酬壮志,志远心齐,看今朝千秋彪炳(李晓玲)
老师齐努力,凭干劲,赢荣誉,有病也仅放心底,曰:学海无涯勤是岸;
学生共奋斗,用理想,创佳绩,再苦亦只咽口里,答:云天有路志是梯(李亮)
红日初升万物回首辞旧日
百鸟鸣春师生展笑迎新年(郑晓年)

新世纪新千年共谱一中新业绩
好时光好兆头同塑人生新篇章(余晓刚)

新世纪新面貌,共创新未来
好政策好方针,同谱好篇章(易波)

二十年奋力拼搏,亿万人民同酿世纪醇
四十载艰难跋涉 ,千百师生共铸一中魂(鲜成)

 四十载风雨兼程奋力拼搏共筑一中魂,
新百年沧桑依旧继往开来腾飞中国龙。(王鹏)

龙腾虎跃辞旧迎新祖国辉煌新千年
蛇居龙潭校换新颜一中喜迎新世纪(张韦)

旧世纪,辞旧岁,身骑黄金龙,创佳绩,幻想昔日光明史
新千年,迎新春,同视白银蛇,铸辉煌,展望未来希望事(彭飞)

祝一中展雄风,攀科技高峰,观宇宙无穷
愿祖国腾巨龙,扬中华国威,创世纪辉煌

千岁新喜共度良宵还写九州新篇章
三年寒窗同树佳梦再创一中新辉煌(熊海龙)

一中盛世,好生,好师,好领导,一气呵成,三年寒窗论英雄。
校园蒸腾,竞学,竞思,竞刻苦,众人互助,三夏烈日出豪杰。(张春雷)

欢欢喜喜闹新春
红红火火过大年

十年寒窗日积月累奋力跃龙门
百年弘愿星移斗转健步创辉煌(张华)

1、龙腾盛世,学子七月展雄姿
蛇贺新春,一中明日铸辉煌

2、龙腾盛世,莘莘学子,才展千禧雄姿
蛇贺新春,殷殷教职,再铸辛己辉煌

3、成人者的炼狱,育龙子龙孙
成才者的摇篮,创佳业佳绩(向琳琪)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江人民,同饮四海之水
十年教育,百年树人,千禧之年,共创万世基业(吕岩)

望万里长空,叹宇宙无穷,忆人生几何,是望个兴学兴校兴中华,
看一中学子,览四方风云,卷八面英雄,只看得新年新人新希望。(张春亚)

三年苦读磨一剑,金蛇狂舞世纪人才显才华,再创九州辉煌
十年奋斗创名牌乌龙欢跃楚天名校展风采重建六合文明(曹丹)

新年新友新世纪挥笔大写新篇章
大手大笔大壮志蘸墨新谱大蓝图(杨帆)

教学楼   弟子苦读  硕果累累  前程似锦
办公厅  师长勤作   成就多多  未来如金(潘雷蕾 )

三尺园地辛勤耕耘赢得桃李满天下
十年寒窗刻苦攻读待到精英遍神州(吕梦潇)

喜看中华大地,建设斗志昂扬,数条战线,力争上游
乐见校园小楼,学习激情高涨,各个班级,勇攀高峰(陈 容)

龙腾盛世莘莘学子七月展雄姿
蛇舞新春辈辈师长三年铸辉煌(熊雷)

英雄华夏儿女,载歌载舞,喜迎新世纪
风流炎黄子孙,善始善终,同庆千禧年(左艳林)

十年寒窗凌云绝顶不坠青云之志
一举成名博览群山谱写世纪之章(田凤玲)




                       第         课时       促      织

    教学目的
一、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借前朝“治世”时的殃民故事,加以浪漫主义的幻想、虚构,来揭露“康熙盛世”的黑暗现实。
二、掌握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跌宕有姿的特点。
三、学习本文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的写法。
四、掌握本课的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正确意译。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
2.掌握本文的情节特点。
3.理解故事喜剧结尾的意义。
4.理解篇末评论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提供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检查预习,指导常用词解析和课文朗读、概述。(控制在20分钟内)
具体进程是:先布置几个学生解答常用词解析题,布置完后指名学生朗读,然后回过头来订正常用词解析的正误,最后进行概述指导。每一步都注重知识拓展和方法指导。
常用词解析情况的检查和点拨:
指名四个学生按“思考和练习”第六题四组例句板书“岁”、“顾”、“报”、“令”的常用义。
参考答案:
“岁”:A年;B每年;C年龄;D年。“顾”:A但、但是;B回头;C顾念、顾惜;D回头。“报”;A报告、告知;B报复;C报答;D报仇。“令”:A命令;B时令;C美好的;D命令。
点拨:上述常用词,均不止题中那几种意义。如“令”,就还有“一县长官名称”一义。特别是“顾”,意义用法复杂,除题中三种外,就还有:“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赢得仓皇北顾”);“探问、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等等,此外,与“视”,“玩”合用,有“仔细端详”意,如:“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订鬼》)
出示幻灯片,指四个学生快速解析:
参考答案:
A旧时县的别称;B古代与都城对称的县镇,一说指未筑城墙的县城。
参考答案:A败退;B无、没有;C不;D浪费;E倒下、披靡
参考答案:A放进;B接纳、收留;C交纳;D采纳
参考答案:
A回过来;B再;C又;D恢复;E回答、回复;F同“覆”,覆盖。
点拨:要特别注意“复”与“再”的区别。在古代,说“复”,着眼在重复;说“再”着眼在次数。如“再拜”,拜了两次”;“三年再会”,三年内两次会面,不是三年后再会面。
朗读情况的检查和点拨:
指名三个学生依次朗读第1段、第6段、第8段。
读前点拨:一是指出文言文的朗读要读得舒缓、从容,方法是要注意把句中词语稍为拓展开,如:“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中间横线表示略带拖音,并读出抑扬顿挫来。二是每读一段,教师先三言两语提示一下该段在文中的作用(如第1段)或前面的情节。
读后点拨:一是纠正读音,特别是容易误读的字音,如:“如被冰雪”的“被”与“披”通假,读“披”;“抢呼欲绝”的“抢”,读qiāng;“亦厚赍成”的“赍”,读jī,不要读成“赉”(l¨i),等等。二是重提读得舒缓,从容,有抑扬顿挫的要求。
口头概述的检查与点拨:
指名一成绩中上而又口齿清晰的学生在5分钟内概述完课文内容。
点拨:概述前指出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时如有错误、缺漏,及时指出。概述后,重提概述前提出的要求,以引起学生注意。
关于作者和《聊斋志异》:
教师:为了深入研读课文,有必要先讲点有关作者和《聊斋志异》的知识。
作者蒲松龄生于明代末年,一生主要活动时间是在康熙年间。他本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诗、文、俚曲都有作品传世。但他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
为什么叫《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我们初中时读过一篇《狼》,但它并不是作者的代表作。现在要研读的《促织》,才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扬露当时的黑暗现实。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特别是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聊斋志异》起初以抄本流传,乾隆年间正式付刻时,刻印者为了避免文字狱之祸,特意删去“异史氏曰”中指斥天子的那几句话,就可见它明显地触犯了“时忌”。至于艺术手法,它也典型地反映了《聊斋志异》中一些名篇的特色,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迭伏,运笔跌宕多姿。这些都是我们研读时要注意体会。
二课堂讨论,理清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2.分析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读后提问:“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造成这各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讨论。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末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2)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要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所以。
讨论。明确:
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请看“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泽”,这岂不荒唐可笑!
综上所述,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    课时      作文教学                                          

教学课题:话题式作文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时时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怀别人的生命。
指导学生学会写好话题式作文。
教学重点:搜集大量的有关生命力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生命。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先读材料,后点评。
教学过程:
〔小引〕时间之轮已跨越世纪门槛。站在世纪的门槛上,人们终于认识到“发展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可以说,生命这样一个严肃而又寓于深刻哲理内涵的古老话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倍受全人类的关注。
〔来自生活深处的典型现象〕
1、生命极其珍贵而伟大
生命的出现,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发生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自然条件的改变,都有可能扼杀生命于摇篮中。生命出现后,又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变化,出现了更复杂的生命形式。而最终拥有更高智慧、高级情感的生物人类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体。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 
 2、生命因信念极其顽强、坚韧
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只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样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三十四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这使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充满了好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3、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
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要把坛子冲破的冲动。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
忽然,有什么独特的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静听。噢,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奔去。
那是他命运里最耀眼的一次闪电。数年后,他的伟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俄罗斯及世界。
他就是屠格涅夫。
4、生命因抗争而尊贵
《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生于1963年,华东师大毕业。生病前是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陆幼青1994年发现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个月后,他拖着轻飘飘的身体顽强地走进公司大门,微笑如旧。他对朋友说::“人有死亡的尊严,应该有自己选择接受死亡的方式。”
2000年夏天,陆幼青再度发病入院时,医生预言他“还有100天。”此时,他出奇地平静,思考良久,决定以日记的形式记载这100天的经历、过程和心理变化。“自己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过,很容易地就会逃避。日记像考勤卡似的,勤奋与否一目了然。”他将日记定名为《死亡日记》,并决定“网上直播”。陆幼青在病床上共写了34篇日记,数十万字。“一篇两三千字的日记,要用去我四五个小时。我躺着、坐着、倚着,以各种姿势坚持写完它。”
日记一发表,网友们的贴子纷至沓来,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
陆幼青和《死亡日记》在网上被说成是:“2000年中国民间的特殊事件”,毕竟,这个普通人引起了太多的思考。
〔来自心灵深处的撞击〕
在所有的生命中,人的生命最宝贵。
生命,作为整体是不会死亡的。不仅不会死亡,而且会不断地发展。生命只有作为个体、才免不了要死亡。
有人说,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一天天走向死亡;有人说,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一天天趋向成熟;有人说,人是走向痛苦与欢乐;有人说,人是走向失败与成功。倒霉与幸运不也同样伴随着生命?!
人的生命是壮丽的,人的生命又有他的局限,人,男人女人,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东方人或西方人,每一个人,都面临一个共同性的问题——如何认识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保护生命……
同学们,生命是一部蕴含丰富内含的生活大书,不论你的生命航程走到哪个阶段,你都应有很强的生命意识。如果你是少年,你就要认识生命;你是青年,你就要培养生命;你是壮年,你就要驾驭生命;你是老年,你就要保护生命。你要让你的生命像朝日一样,永远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那你就树立起强烈的生命意识吧!
〔思考制高点的提炼与升华〕
生命意识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名词,细细品味,可以悟出丰富而有回味的意蕴。
(1)尊重生命,才能尊重个性。
生命是人的载体,没有生命也就谈不上人的一切情感、思想。个性蕴藏在生命本质中并通过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来。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生命体,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个性。尊重生命,才能尊重其个性。而尊重个性,也就意味着首先尊重其生命,这两者是互为表里的。扼杀个性,也就是扼杀其生命,没有个性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忽视生命,必然带来一系列情感经验的缺乏,造成个性的不完善。比如:没有感伤的经验,也许会产生冷漠;没有感受过怜悯,同情心也许不会那么强烈;没有畏惧也许对法律会缺乏敬重。
(2)生命脆弱,需要倍加爱护。
必须承认,生命是脆弱的。生命自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艰难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使生命出现夭折,比如没有臭氧,紫外线会杀死裸露的生命。这样的“比如”不胜枚举,可见生命处在怎样的危险境界中,可以说如履薄冰。看看许多物种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命群体是何等的脆弱。就生命的个体来说,更显得弱小单薄,很容易受到伤害。不消说人类面临疾病、横祸等威胁,小生物在自然中活得更为艰难。像《白蝴蝶之恋》中的小蝴蝶,即使春天的冷雨,也会给它带来巨大的灾难,它被“雨水打落在地面上”,“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人类作为有智慧有感情的高等运动,意识能决定行为,轻生从另一个侧面凸出生命的脆弱,人类处于来自自然和来自自身的双重危险之中。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命的历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生命意识的内涵,不仅体现在爱护、珍惜自己的生命上,也体现在爱护、珍惜他人的生命上。
(3)生命确实值得敬畏。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敬畏生命》中叙述她在“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偶然窥见生命的本质。她那时“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的树正在飘絮,“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在漫不经心,司空见惯的态度中,作者“渐渐地”“吃惊”起来,那些树“整个下午”“整个晚上”,都“漫天”地飞絮,吸引得她不由自主地第二天又去看它们,“情形完全一样”,她“诧异和震撼”。
人拥有生命享用生命,却并不注意生命。在这个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人更注重的是身外之物,金钱、权力、名望等等,甚至天气、穿衣吃饭,都让人留意经心。张晓风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当然,不是说她第一次遇见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而是第一次真正地去关注生命,为生命感到“诧异和震撼”,“诧异和震撼”之下,“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生命满不在乎,理所当然地享受生命,全没有考虑到生命的艰辛与伟大。有些人肆意把生命当儿戏,觉得这世界上什么都值钱,惟有生命不值钱,就在于他们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4)热爱生命,才能热爱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虚无主义的“哲人”们用“度日”“消磨时光”来概括人生的全部内容。对于这样的观念,蒙田是不以为然的,他在《热爱生命》中说“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他的认识“还是如此。”——因为蒙田有一个信念:“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自然经过多少亿年的时间才哺育生命,生命又经过多少亿年的进化才出现人类,能不感谢大自然的宏恩,能不为数十亿年的时光的结晶而感到自豪吗?为什么要厌弃生命厌弃人生呢?——至于很多人感慨“生之艰辛与苦恼,但那不是生命的过错。“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没有珍惜人生,没有努力去争取享受人生的乐趣,“白白虚度此生。”
(5)尊重生命,才能爱惜自己,爱惜他人。生命意识是许多人类优秀品德的基础,如善良、同情和关怀他人等。这一点,在《白蝴蝶之恋》中有突出表现。在课文中,“我”对小蝴蝶的爱,是层进的。首先是怜悯之爱,“她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她。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柔软”的情感,是对弱小生灵的怜悯,源于人类的同情心,而“强烈”的拯救意识,源于对生命的认同,对生命的热爱。可以说,这些都出自本能。当“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之后,“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漫步而去”之时,“我的灵魂里在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这种关爱是精神上的关爱,是人道主义的闪耀,它超越了原始的、低层次的、条件反射式的情感,而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纯粹的、虔诚的爱。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会产生发自灵魂的爱。
〔攀上高处的典型作文评点〕
      生   命
        冰 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化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岩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乐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危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袅袅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点评〕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生命比作江水和小树,展示了生命的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让读者在生动、形象的语言品味中,悟出生命的内涵,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对待生命。

  关怀人,珍惜生命          
       叶  楠
今春,有些城市的政府,颁布或重申了类似的有关交通法规,其核心是:步行或驶非机动车的人,由于乱穿马路等违章行为,与机动车相撞,引发了交通事故,即便有伤亡,也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制定法律自然是有根据的,我只想问:如果在道路上的违章者,是儿童,是反应不够灵敏的老人、病人、残疾人,是那些不常进城不识标志的农民,是遭遇不幸、心事沉重、极度悲伤、甚至于是企图自杀的神情恍惚的人(即便包括故意的违章者)……我们能任飞速的车轮去碾撞这些鲜活的生命吗?
我现在举一桩我目睹的有关机动车和行人矛盾的一个实例,也许能做讨论以上问题的一种参照。一对老年夫妇,由于反应迟慢.(违章)误闯红灯,陷人油急的机动车的河流中。作为目击者,我立即想到即将发生的不祥后果,我差一点惊叫了起来。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与我的经验迥异,令我惊诧:整个街道上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辆,像是接受到统一刹车的号令,转眼之间,车流凝冻了。那对老夫妇.怀着歉意,不安的慌张的想往后退,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是街两头停泊的第一辆车辆上的司机.将手伸出车窗外.招手示意,让两老人不要慌张,不要退回去,要放心地继续前进。这场面简直可称之为庄严!相向的两列看不到尽头的车队,静静的(连人说话声都没有)泊在街道中,像是机械化兵团在接受检阅。直到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横越过马路,车辆才逐一动起来,车辆的河流解冻了,恢复原来的湍急。这是我在西欧一个沿海城市里目睹的一幕。
其实,这不是我在西欧看到惟一的一次,也不是西欧独有的现象.我在东欧的城市里.也多次看到过同样的情景.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看起来,这与社会制度无关。
以上事例,如果发生在我们的土地上,将是什么结果呢?
那两位老人,误闯红灯,陷人某个城市的街道里,老人会被卷进车流旋涡的中心,所有汽车会在老人身前身后鸣笛夺路而行,司机还会骂声不绝:"你…活够了!""想死呀……"会吓得老人死去活来。当然,这己是老人得到的最客气的对待和最好结局了。如果碰到一位主张"撞了白撞"的驾车人,岂不是性命难保吗?
情形就是如此,差异是极为明显的。
为了社会安定、发展,必须有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使各方面关系和谐,这是绝对的不言而喻的。但是仅仅有法律,是不行的,仅仅有法律.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否折线多了些,少了点圆润的曲线?仅仅有法律,我们的社会生活的色调.是不是偏冷了些,缺乏暖意?从欧洲的实际情形看,他们除了法制以外,指导人们行止的还有他们信奉的理念。这理念显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在欧洲牢固建立起来的人文主义。他们对人、对生命的尊重、关怀是那么自然,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品格(我看到过一篇曾客居过德国的作者写的名叫《德国人的性格》的文章。他们误以为为了避让闯红灯的行人停车等候,是德国人独有的,他把这种行为纳入德国人性格之内)。
想想看,如果让欧洲人讨论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他们会说什么?我想多半会说:“还需要讨论吗,怎样对待生命是勿容讨论的。”或者说:“我们在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已经讨论过了。”
我认为,尊重人,关怀人,重视人,珍惜生命,是人类共同应该奉行的理念,它确比视人如草芥的观念(这才是黑暗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产物)对人类、对社会有益得多,这是和地球在不停息地转动一样的明明白白的道理。
如果我们都能尊重人,关怀人,重视人,珍惜生命,我们的马路上,就不会或少出现死亡。也不会出现霸州某派出所副所长拔枪击毙(他认为)挡了他的官驾的小民的事件。这一事件,是典型的极端蔑视人和生命的一例,是人性泯灭的一例。像这种事件,对社会才真是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点评〕全文用两个极小的生活故事告诉读者,尊重人,关怀人,重视人,珍惜生命,是人类共同应奉行的人文理念,是一个国家人文精神的鲜明体现。
〔认识自我的升华〕
生命意识与思想、品德,有什么样的关系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认识不清的地方。
生命意识不仅包括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但是两者发生冲突怎么办?有没有一个献身的原则。拯救他人的生命尤其是拯救众人的生命,应该献身,这是生命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焕发出的人类的美德。泰坦尼克号上把死留给自己把生留给他人的人们,是道德的典范。但是这个原则不应该泛滥:英雄欧阳海,为了救列车扛出惊马牺牲,应该充分肯定、赞美:而为了救一匹马,甚至救一头猪,这样为“保护公物”而死的人,是不是牺牲得无谓,有违生命的价值?人命毕竟不是牲口之死所能比拟的。过去广为宣传的小学生救山火牺牲的事迹,其实是一种对大众的误导。小学生上山扑救山水,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有碍专业人员的行动,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前一段报导大庆某银行的女职员面对殚徒,巧妙周旋,以几万元的代价保住了巨款,结果被开除公职党籍,理由是她没有以性命相搏。即使她付出生命,不仅还会丢失那几万元,连那些巨款也保不住。为了区区几万元让人付出生命,不知道她的领导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和衡量。当然,当生命和现实发生冲突时,往往不能苟且而偷生。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是对生命的一个侮辱。生命意识应该是有尊严、有理想的。否则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了。但是这人尊严、理想也要符合人性的要求,而不是对人性的矫伪与扭曲,像迫害祥林嫂的所谓的“贞节观”,绝对应该摒弃。
〔强化练习设计〕
一、记叙抒情类:
《我从死神中走了出来》《抓住生命的树枝》《震憾,始于那一次》《生命的故事》《生命颂》
议论说理类:
《生命的启迪》《生命需要什么》《生命的价值》
〔写作要求〕
这是一道“感悟生命”的话题式作文。首先要对种种有关生命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审视生活中人们对生命的种种不同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提炼出应取的观点。其次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有关生命的种种典型事例,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类,还是植物类,这类事例占有越多越好。其三不要拘泥于文体束缚,怎样思考的,只要观点表达得鲜明、透彻,即是好文章。其四,语言力争生动、活泼、富有哲理。
参考文之一     
    生命的故事             
     (陈莹)
我轻轻的念;生命的红酒永远来自榨干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永远来自压干的蔗茎。
我感到那蕴味无穷。
生命是什么?其实我也说不清。当我看到奶奶满头白发,蹒跚的脚步,那有一种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悲凉,我感到生命是一种重负,一种沉重的代价。可当我看到活泼可爱,充满稚气的小侄女,那是一种欣欣然太阳初生的感觉,我又感到:生命是一种机遇,是人生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可是这道美丽的风景终有一天会消逝,初生的太阳终会到黄昏,生命终要结束。
人活着就是为了等死吗?生和死为什么总是相互?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