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的真谛(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14阅读:
字号:小|大
散文如何命名并不重要
近些年来,散文概念十分繁杂,大散文、小散文,学者散文、女性散文,文化散文、思想散文等等,不一而足。就是谈到大散文,也有余秋雨式的关注在历史回溯中抒写情思的大散文,也有贾平凹提倡的叙写万事万物不拘一格的大散文。我想散文创作并不在于命名,而在于散文中所描述的生活、所表达的情感、所阐述的思想,散文创作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
散文创作应该有比较宽松的尺度,作家写什么、怎样写都不要有束缚,散文创作应多样化。创作应表达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独特的情感和认识,创作应努力提升与影响读者的精神层次,如果一味迎合世俗社会,甚至一味降低艺术的品位去取媚于读者,如恣意渲染对于物欲的追求与占有,或津津乐道于欲望的宣泄与满足,这种缺乏精神层次的散文是无益于读者的,也是无补于社会的。
在散文创作中,有一种被称为“小女人散文”的,这种散文细腻地描述女性琐琐碎碎的生活,虽然注重女性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体验,但是在对于衣食住行的刻意描绘中,却忽略了生活细节的思想内涵,往往在购衣、买菜、饮食等琐碎细节的描绘中,显现出浓郁的小市民气息,流露出家长里短的世俗色彩。
生活琐事的描写并非都不宜于放入散文之中,香港的散文家杜杜的有不少散文是谈饮食的,却写得很有文化感,在谈具体的饮食时讲究其文化的背景和蕴涵,在天南地北纵横捭阖的叙谈中传达出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林文月谈饮食类的散文也是如此,在十分平实亲切的语调中,在趣味盎然的叙写中使饮食溢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散文在注重文学特点之外,还应平易近人
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贾平凹的散文是很有个性的,真诚率直简约深刻,在对于平凡事物的描写中现出哲理,在对生活的特殊感受中充满着诙谐。他常常在对商洛地区生活的描绘中,在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语言中,在文白交织的语言表述中,显现出其散文独特的风格与深刻的内涵。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受到道家思想影响比较大,他常常将丑写得很美,如他的《丑石》就是从丑中发掘出美来,他也常常将平凡写出不平凡,如他的《笑口常开》在平常的生活琐事描述中充满了谐趣。有些年轻的作家在散文创作中就缺少对于生活的开掘,常常对生活浅尝辄止,缺少情感的厚度与思想的力度,创作的散文便显得浅薄与浮泛。
年轻散文家中也有杰出的,如于坚的散文充满了诗意,他描写昆明、丽江的散文,注重文字的精练,注重对历史的感悟与想象,充满了作家独特的感性意味;钟鸣的散文被称为“文本主义”散文,他常常在散文中引入不少文本知识。
在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的濡染下,有些散文作家常带着启蒙者的姿态,居高临下,他们学院式的叙说方式使读者难以贴近,缺少周作人、朱自清等散文的亲切自然。
散文应该写得更加通俗一些、平易一些,散文在注重文学的特点之外,还必须有一种平民意识,应该进入社会大众之中,而不应该一味高高在上,对着老百姓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散文中必须蕴涵着较为深切的人生体验、包孕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应该给予读者一定的情感共鸣和人生启迪,散文不能过于肤浅与空泛。
当代散文疏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对海外的借鉴
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化界大量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理论和创作手法,在小说、戏剧、诗歌创作等方面都可以见到这种倾向,相对而言西方文学对当代散文的影响并不大,与“五四”时期所受到的外国散文影响相比较,中国当代散文似乎疏于对外国散文艺术的接受与借鉴。
在当代散文创作中,我们在接受外国散文的影响时,常常自然而然地将中国的散文传统放在前面,却将外国的优良传统置于较远的距离,对于外国散文的介绍也常常不够全面,以致于造成了既没有全面观照西方的散文创作,又不能深入地继承中国古典散文的传统。
杨:中国古典散文的传统源远流长,在今天当代散文的创作中应该如何继承中国古典散文的传统?
中国古典散文事实上就是“大散文”,作者基本上都是士大夫。其文字大都优美简洁,没有多少废话冗语,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有时借古讽今、冷嘲热骂,风格多种多样。
古代作家的学问、胸襟、文笔等都是值得现代作家效法的,他们在同一篇文章里可以融合叙事、议论、抒情,笔法腾挪变化。今天某些小品散文常常流于浅白单调,实在可向古典散文取经。
“五四”时期周作人从国外引进美文的概念,强调白话文也能够写出美文来,使“五四”时期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表现自我抒写自我,散文作家都追求自己的个性。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创作就强调“自我表现”,他说:“我要人们在这里看见我的平凡、纯朴和天然的生活,无拘无束亦无造作;因为我所描画的就是我自己。我的弱点和我的本来面目,在公共礼法所容许的范围内,都在这里尽情披露。”散文应该叙写真性情、真情感。
英国散文家兰姆的散文也很有特点,他没有固定的体式与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文章亲切而自然,充满了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人生的启悟。
“真”是散文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中,构成了被称为“载道”和“言志”两种散文创作倾向,鲁迅被视为“载道”散文的代表,周作人则被看作是“言志”散文的主帅。其实,鲁迅除了有投枪匕首式的杂文外,还有充满言志色彩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袒露心灵矛盾的散文诗《野草》。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中,我们似乎过于看重“载道”散文,而鄙视“言志”散文,以致于长期以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人的散文都遭到了忽视。
其实我认为“载道”和“言志”并非是截然对立的,散文创作也并不总是二元的,它应该是多元的,既可以突出散文的载道意味,也可以增加散文的言志色彩,甚至是注重抒情的、记事的等等。现代生活的丰富也决定了文学创作的丰富性。散文本来就是十分自由的文体,不必将其束缚于十分狭小的空间里。
什么是好散文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好散文能写出别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有的认为好散文应关注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有的提出真正的好散文应该是终极关怀和世俗关怀的结合;有的指出散文作家应该有文字的自觉,散文是讲究质感的。
我认为好散文应该是充满着真情实感的,“真”是散文的最高境界,生活的真、情感的真、语言的真、思想的真,任何虚假的东西都有碍于散文创作。我认为在散文创作中最难的是如何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如何抒写你最真挚的情感,这里就必须谈到技巧。但一切技巧都以表达这种“真”为前提,有的作者的散文创作意在献媚于孔方兄,有的作者的散文创作刻意于打进文学史,但缺乏作家的真情实感。散文不一定要写大的主题,可以从小处落笔,但是必须要有作家对于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必须抒写作家的真情实感,将自己的一颗真诚的心袒露在读者面前,赤裸裸地展现一个真真切切的自我,真情实感是散文创作的真谛,看不到技巧的技巧是散文创作的最佳境界。
近些年来,散文概念十分繁杂,大散文、小散文,学者散文、女性散文,文化散文、思想散文等等,不一而足。就是谈到大散文,也有余秋雨式的关注在历史回溯中抒写情思的大散文,也有贾平凹提倡的叙写万事万物不拘一格的大散文。我想散文创作并不在于命名,而在于散文中所描述的生活、所表达的情感、所阐述的思想,散文创作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
散文创作应该有比较宽松的尺度,作家写什么、怎样写都不要有束缚,散文创作应多样化。创作应表达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独特的情感和认识,创作应努力提升与影响读者的精神层次,如果一味迎合世俗社会,甚至一味降低艺术的品位去取媚于读者,如恣意渲染对于物欲的追求与占有,或津津乐道于欲望的宣泄与满足,这种缺乏精神层次的散文是无益于读者的,也是无补于社会的。
在散文创作中,有一种被称为“小女人散文”的,这种散文细腻地描述女性琐琐碎碎的生活,虽然注重女性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体验,但是在对于衣食住行的刻意描绘中,却忽略了生活细节的思想内涵,往往在购衣、买菜、饮食等琐碎细节的描绘中,显现出浓郁的小市民气息,流露出家长里短的世俗色彩。
生活琐事的描写并非都不宜于放入散文之中,香港的散文家杜杜的有不少散文是谈饮食的,却写得很有文化感,在谈具体的饮食时讲究其文化的背景和蕴涵,在天南地北纵横捭阖的叙谈中传达出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林文月谈饮食类的散文也是如此,在十分平实亲切的语调中,在趣味盎然的叙写中使饮食溢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散文在注重文学特点之外,还应平易近人
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贾平凹的散文是很有个性的,真诚率直简约深刻,在对于平凡事物的描写中现出哲理,在对生活的特殊感受中充满着诙谐。他常常在对商洛地区生活的描绘中,在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语言中,在文白交织的语言表述中,显现出其散文独特的风格与深刻的内涵。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受到道家思想影响比较大,他常常将丑写得很美,如他的《丑石》就是从丑中发掘出美来,他也常常将平凡写出不平凡,如他的《笑口常开》在平常的生活琐事描述中充满了谐趣。有些年轻的作家在散文创作中就缺少对于生活的开掘,常常对生活浅尝辄止,缺少情感的厚度与思想的力度,创作的散文便显得浅薄与浮泛。
年轻散文家中也有杰出的,如于坚的散文充满了诗意,他描写昆明、丽江的散文,注重文字的精练,注重对历史的感悟与想象,充满了作家独特的感性意味;钟鸣的散文被称为“文本主义”散文,他常常在散文中引入不少文本知识。
在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的濡染下,有些散文作家常带着启蒙者的姿态,居高临下,他们学院式的叙说方式使读者难以贴近,缺少周作人、朱自清等散文的亲切自然。
散文应该写得更加通俗一些、平易一些,散文在注重文学的特点之外,还必须有一种平民意识,应该进入社会大众之中,而不应该一味高高在上,对着老百姓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散文中必须蕴涵着较为深切的人生体验、包孕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应该给予读者一定的情感共鸣和人生启迪,散文不能过于肤浅与空泛。
当代散文疏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对海外的借鉴
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化界大量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理论和创作手法,在小说、戏剧、诗歌创作等方面都可以见到这种倾向,相对而言西方文学对当代散文的影响并不大,与“五四”时期所受到的外国散文影响相比较,中国当代散文似乎疏于对外国散文艺术的接受与借鉴。
在当代散文创作中,我们在接受外国散文的影响时,常常自然而然地将中国的散文传统放在前面,却将外国的优良传统置于较远的距离,对于外国散文的介绍也常常不够全面,以致于造成了既没有全面观照西方的散文创作,又不能深入地继承中国古典散文的传统。
杨:中国古典散文的传统源远流长,在今天当代散文的创作中应该如何继承中国古典散文的传统?
中国古典散文事实上就是“大散文”,作者基本上都是士大夫。其文字大都优美简洁,没有多少废话冗语,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有时借古讽今、冷嘲热骂,风格多种多样。
古代作家的学问、胸襟、文笔等都是值得现代作家效法的,他们在同一篇文章里可以融合叙事、议论、抒情,笔法腾挪变化。今天某些小品散文常常流于浅白单调,实在可向古典散文取经。
“五四”时期周作人从国外引进美文的概念,强调白话文也能够写出美文来,使“五四”时期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表现自我抒写自我,散文作家都追求自己的个性。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创作就强调“自我表现”,他说:“我要人们在这里看见我的平凡、纯朴和天然的生活,无拘无束亦无造作;因为我所描画的就是我自己。我的弱点和我的本来面目,在公共礼法所容许的范围内,都在这里尽情披露。”散文应该叙写真性情、真情感。
英国散文家兰姆的散文也很有特点,他没有固定的体式与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文章亲切而自然,充满了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人生的启悟。
“真”是散文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中,构成了被称为“载道”和“言志”两种散文创作倾向,鲁迅被视为“载道”散文的代表,周作人则被看作是“言志”散文的主帅。其实,鲁迅除了有投枪匕首式的杂文外,还有充满言志色彩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袒露心灵矛盾的散文诗《野草》。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中,我们似乎过于看重“载道”散文,而鄙视“言志”散文,以致于长期以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人的散文都遭到了忽视。
其实我认为“载道”和“言志”并非是截然对立的,散文创作也并不总是二元的,它应该是多元的,既可以突出散文的载道意味,也可以增加散文的言志色彩,甚至是注重抒情的、记事的等等。现代生活的丰富也决定了文学创作的丰富性。散文本来就是十分自由的文体,不必将其束缚于十分狭小的空间里。
什么是好散文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好散文能写出别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有的认为好散文应关注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有的提出真正的好散文应该是终极关怀和世俗关怀的结合;有的指出散文作家应该有文字的自觉,散文是讲究质感的。
我认为好散文应该是充满着真情实感的,“真”是散文的最高境界,生活的真、情感的真、语言的真、思想的真,任何虚假的东西都有碍于散文创作。我认为在散文创作中最难的是如何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如何抒写你最真挚的情感,这里就必须谈到技巧。但一切技巧都以表达这种“真”为前提,有的作者的散文创作意在献媚于孔方兄,有的作者的散文创作刻意于打进文学史,但缺乏作家的真情实感。散文不一定要写大的主题,可以从小处落笔,但是必须要有作家对于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必须抒写作家的真情实感,将自己的一颗真诚的心袒露在读者面前,赤裸裸地展现一个真真切切的自我,真情实感是散文创作的真谛,看不到技巧的技巧是散文创作的最佳境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