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15阅读:
字号:小|大
湖南隆回二中罗志辉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
2.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感受杜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2.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来的沉郁风格。
教学方法:
按照“学会诵读——理解内容——美读鉴赏”的程序学习。
教具准备:杜诗的录音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诗歌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旅夜书怀》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二、注释诗歌
①危樯:危:高。樯;桅杆。危樯,高高的桅杆。
②独夜舟:独,孤独。独夜舟,月夜孤独地停泊着一条小船。
③星垂:星星低垂。
④月涌:水中月亮,随波涌动。
⑤著:著名。
⑥岂:岂止,哪里。
⑦“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职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休止了。
⑧飘飘:孤独飘零。
⑨何所似:主谓倒装句式:“所似者为何。”译为“相似的东西是什么?”
⑩天地:天地之间。
三、朗读诗歌
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漂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漂泊之意。
四、翻译诗歌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一条竖着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低垂,平野宽阔;
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得名!
但我的官职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休止了。
我孤独憔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
就像那在天地间到处飘飞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罢了。
五、赏析诗歌(采取提问作答形式进行)
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
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宁静而又冷寂的江边夜景。后四句抒发了老诗人不得志的悲愤与失意痛苦之情。
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细草微风,江上一叶孤舟,诗人依岸而宿,就舟而居,融情于景,营造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这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颔联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你认为这两句写景的诗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其实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悲从中来,悲愤难抑,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4.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
这是正话反说。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就表现出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5.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做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单与渺小的身世。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六、总结诗歌
1.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后一层直抒胸臆。抒发了老诗人不得志的悲愤与失意痛苦之情。
2.在艺术技巧上,突出的一点是情景相生——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前面写景,写宜于表达诗人情感的景物;后者抒情,不是抽象地抒情,而是在抒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七、背诵诗歌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
2.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感受杜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2.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来的沉郁风格。
教学方法:
按照“学会诵读——理解内容——美读鉴赏”的程序学习。
教具准备:杜诗的录音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诗歌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旅夜书怀》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二、注释诗歌
①危樯:危:高。樯;桅杆。危樯,高高的桅杆。
②独夜舟:独,孤独。独夜舟,月夜孤独地停泊着一条小船。
③星垂:星星低垂。
④月涌:水中月亮,随波涌动。
⑤著:著名。
⑥岂:岂止,哪里。
⑦“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职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休止了。
⑧飘飘:孤独飘零。
⑨何所似:主谓倒装句式:“所似者为何。”译为“相似的东西是什么?”
⑩天地:天地之间。
三、朗读诗歌
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漂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漂泊之意。
四、翻译诗歌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一条竖着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低垂,平野宽阔;
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得名!
但我的官职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休止了。
我孤独憔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
就像那在天地间到处飘飞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罢了。
五、赏析诗歌(采取提问作答形式进行)
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
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宁静而又冷寂的江边夜景。后四句抒发了老诗人不得志的悲愤与失意痛苦之情。
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细草微风,江上一叶孤舟,诗人依岸而宿,就舟而居,融情于景,营造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这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颔联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你认为这两句写景的诗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其实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悲从中来,悲愤难抑,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4.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
这是正话反说。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就表现出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5.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做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单与渺小的身世。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六、总结诗歌
1.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后一层直抒胸臆。抒发了老诗人不得志的悲愤与失意痛苦之情。
2.在艺术技巧上,突出的一点是情景相生——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前面写景,写宜于表达诗人情感的景物;后者抒情,不是抽象地抒情,而是在抒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七、背诵诗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