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21阅读:
字号:|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汉寿二中  王斌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
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随同大人旅游的经历,相信那些风景依然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回放,其实古人也很懂生活情趣,他们也经常呼朋引伴举行集会,共同游乐。不过他们的宴集与我们可大不一样。今天我们随同李白,看看古人是怎样游乐的。
二、诗人李白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小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解题:
 1、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  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另外还有一种“序”称为“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讲解文章字词句。
五、巩固字词句,并背诵全文。
       良有以也                            大块假我以文章
    良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假 善假于物也           
       良庖岁更刀                          因求假暂归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久假不归
六、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简要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聪慧,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第二节
赏析全文:
一、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
二、 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
    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
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李白有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要“夜宴”的原因?
       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借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道出的。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6、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
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
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D、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E、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
    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7、质疑、释疑.
A、“序天伦之乐事”中的“乐”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
        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
B、作者和从弟们是怎样的人?
C、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一起欣赏、谈论什么?
       “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和“桃花芳园”,“谈”
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同时也包括“赏”的对象。
“赏”的对象是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是那么欢快,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D、集中写“春夜宴桃花园”是哪两句?“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哪个词用得精
    准?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
得淋漓尽致。
8、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 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9、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10、背诵默写该文。
三、板书设计:
春                             光阴易逝    人生莫测
夜       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烟景召唤    大块献给
宴                     
从                             流光溢彩    天伦之乐
弟                             聪敏、多才  吟诵诗篇
桃       桃花园夜宴之乐。      高谈阔论    清言雅语
花                             观赏桃花    频传酒杯                         
园                             赋诗抒怀    依例罚酒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