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34阅读:
字号:小|大
【背景资料】
一、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二、官制执掌
中书——宋代的内阁侍读。清梁章钜(称谓录内阁各宫古称):“宋称内阁侍读为中书检正。”
提辖——宋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宋史•职官志七》:崇宁中,复制提举兵马、提辖甲兵,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都管——总管,管家。《水浒传》六十一回:“那一个为头管家私的主管,姓李名固……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
虞候——唐代后期有都虞候,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第256、3698、6187、5084页)
三、人物绰号
青面兽杨志——“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十二回)
赤发鬼刘唐——“晁盖把灯照那人脸时,鬓边一搭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黄毛。”(十四回)
托塔天王晁盖——“那时晁盖得知了大怒,从溪里走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东溪过放下。因此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十四回)
入云龙公孙胜——“因为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十五回)
注:鲁迅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一文中写道:“梁山泊上一百零八条好汉都有诨名……着眼多在形体,如‘花和尚鲁智深’和‘青面兽杨志’,或者才能,如‘浪里白条张顺’和‘鼓上蚤时迁’……”“青面兽”是从形体而起的绰号,“托塔天王”是从才能而起的绰号,其余人物绰号由来,类此。
四、麻药之谜
那妇人(孙二娘)那曾去切肉?只虚转一遭,使出来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噤丁口扑地便倒。……只听得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 (《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小说家尝言:蒙汗药人食之昏腾麻死,后复有药解活,予则以为妄也。昨读周苹窗《癸辛杂志》云,回回国有药名押不庐者,土人采之,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至三日少以别药投之即活,御院中亦储之,以备不虞。又《齐东野语》亦载,草乌末同一草,食之即死,三日后亦活也。又《桂虞衡志》载,曼陀罗花,盗采花为末,置人饮食中,即皆醉也。据是测蒙汗药非妄。
(郎瑛《七修类稿》卷下,事物类)
【示范教案】
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明暗两条线索叙述故事的方法。
3.学习环境烘托表现人物的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提高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团结协作、关爱他人的品质。
2.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目标
鉴赏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摇曳多姿的艺术特色,感受悠久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水浒传》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说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的。小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各章回的故事情节既前后勾连,又自成整体。课文选的这一章节,运用双线发展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本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清故事线索,体会这种叙述方法的艺术效果。
文中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杨志等人“智送生辰纲”而丢失了生辰纲;另一条暗线是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展示了代表人民群众的梁山好汉与代表封建统治阶级贪官污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即阶级矛盾。因此,在欣赏课文时,应注意其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是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发展服务,也是为保证作品的完整、统一、和谐服务。
2.结合情节发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品中杨志及梁山八好汉的性格特征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起来的,欣赏时,应把人物放在故事的矛盾冲突和激化中来把握。例如第一部分,杨志领命押送生辰纲,他的三项决定(赶路速度、赶路时间、黄泥冈停歇)显示出杨志的精明能干、刚愎自用与求取功名心切的特点。在喝酒一节上,更见其行事谨慎。反之,杨志的处处谨慎却又最终中计,又表现出了梁山好汉的团结一致、足智多谋、敢于斗争的性格特点。
3.辨析宋元话本语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保留着当时的口语,而这些口语和现代汉语的词义和句式上均有区别;阅读时应注意加以辨析。例如“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嘘”一词古义是指“又热又累,嘴里嘘气”;而现代汉语则是“夸大宣扬”之义。又如“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较”古义指“计策”,而今义是“争论、计算、比较”的意思。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书中塑造了几十位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智取生辰纲》中的杨志、吴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常常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着力描绘他们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从而清晰而深刻地显示出人物的个性来。这种通过各种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和思想。
2.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味重点语段及精彩画面。
3.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参与分析。
学生互动设计
1.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2.归纳课文中的各种矛盾,分析人物特征。
3.研读从多个角度描写环境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文结构完整、线索清晰、情节跌宕起伏,可独立成为一篇别具特色的短篇小说。学习本文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运用两条线索巧妙地组织故事、用复杂的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
二、整体感知
1.《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生动地描写了各阶层的起义人物怎样由零星的反抗到汇集梁山泊,又发展成燎原之势,形成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艺术地再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2.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分。它和十二回后半部分、十六回前半部分构成一个整体,是《水浒传》全书最富有特色的故事之一,表现了杨志性格发展的全过程。要求学生阅读并概括有关杨志的故事,使大家初步了解杨志的形象和智取生辰纲的起因。
3.杨志故事概括如下:
(1)杨志失花石纲丢官。
(2)杨志杀人被充军。
(3)杨志比武获重用。
(4)杨志押送生辰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其一)
本文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分。原来的题目是“吴用智取生辰纲”,生辰,即生日、诞辰。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生辰纲,即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下面请—同学简要叙述一下《水浒》第十二回后半部分“赴京城杨志卖刀”至第十六回前半部分“杨志押送金银担”的故事梗概。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翻,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原复命,只得逃往他处避难。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路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东京(开封)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大尉逐出殿帅府。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为服众人,经过比武,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时逢端午,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设家宴,议计于蔡京(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大师)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庆寿。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而且许愿:“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他主动分析了“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的情况,不同意梁中书的“公开武力押送方案”,提出了伪装客商、掩入耳目、暗地偷运的对策,颇得梁中书赞赏。节选的这篇课文,就是从这里讲下去的。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其二)
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渴望博取功名名留青史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为此想出押送的种种办法:伪装成客商、掩入耳目、暗地偷运等对策,来确保押送成功;而晁盖等起义英雄则想尽办法要把这批沾着人民血汗的财产夺取过来。请同学细看题目,题目中哪个词表明了夺取的方式?“智”,运用计谋、智慧。请同学翻开课文,看看晁盖等起义英雄是如何与杨志斗智、夺取生辰纲的。
2.学生阅读全文。
3.分析文章。
作者围绕生辰纲刻画了两大类矛盾,一是杨志与军健等人的内部矛盾;一是杨志与晁盖等人之间的外部矛盾。
(1)首先分析内部矛盾。
问:杨志与军健等人的内部矛盾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杨志是如何处理的?
简析:押送路上,杨志面临着时间紧、行程远、天气热、担子重、路难走、不太平等客观困难,这些困难引发了杨志和军健等人的矛盾,即走与歇、快与慢、喝酒与不喝的矛盾。这些矛盾实际上是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
杨志处理内部矛盾的办法是:
对军健——打;对虞侯——骂;对都管——驳。
这样,杨志一伙内部矛盾由发生、发展、加剧而趋于激化,成为导致生辰纲被夺去的内部原因。
问:从杨志的语言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
精明谨慎、蛮横无理。
(2)分析外部矛盾。
问:面对精明的杨志,晁盖等英雄好汉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表现了晁盖等人群体形象的什么特点?
简析:晁盖等人精心设计、施计:
扮客商——稳住对方,
佯争酒——引诱对方,
暗下药——麻倒对方。
智取的成功表现了晁盖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英雄的形象。
总结、扩展
作者在两大类矛盾冲突中,以杨志的精细反衬出晁盖等人的智慧;用杨志的失败反衬出晁盖等人的力量;用杨志一行的矛盾反衬出晁盖等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布置作业
1.根据杨志的言行和心态,说说他的思想性格特征。
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理解作者运用明暗两线并行相交组织故事的好处。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析课文欲张先弛、跌宕起伏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过程
1.线索
问:小说围绕“生辰纲”这一中心事件,运用了明暗两条线索来展开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这两条线索在哪里相交形成故事情节的高潮?运用两条线索的作用有哪些?
简析: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明暗两条线索在“松林盘问”这一节上相交,敌我双方矛盾趋向高潮,到杨志允许军健买酒吃,自己也喝了半瓢酒时,形成了故事情节的高潮。结尾处,补叙暗线,交待了七人买酒下药的秘密,突出了晁盖等人的智谋。
作用:十分生动地层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也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整篇文章更紧凑、简练,并使故事更加曲折,更引人人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2.环境描写
请同学划出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反复渲染天气的炎热?
简析:从不同角度写热:直接写,间接写;作者书面介绍,他人之口介绍。
杨志趁热避“歹人”——精明谨慎
烘托人物 晁盖借热施酒计——足智多谋
作用:
推动情节 炎热押送生冲突——快与慢,走与歇
好汉智取得成功——卖酒下药
3.情节安排
山路催通、歹人将出 紧张 松林睡倒、林里人影(歹人) 紧张万分 林中盘问、贩枣商人 松缓 禁止买酒、疑有迷药 趋紧 见客吃酒、方允军健 趋缓 才饮半瓢、软倒在地 高潮 生辰纲被取。
本文构织了一个接一个的紧张情节,把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地推向高潮,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
总结、扩展
1.总结 本文在整部小说中虽只占了一回情节,但构思十分精巧,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整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尖锐的社会矛盾,刻画了杨志精明细致、一心想往上爬的性格,形象地显示了晁盖等农民起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
2.扩展 杨志与林冲、鲁智深,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然而身份不同,境遇各异,因而性格各有特点,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就大不一样。阅读描写这三人的章节时,应注意作者在对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布置作业
写一篇对杨志、林冲、鲁智深三人性格异同比较的文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