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苏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42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了解“横渠四句”的内涵,体会其超时代的性质和具有的普遍的人类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2.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含义。
3.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本文的“以德服人”和孔子的的“为政以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对横渠四句的解读。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教学难点:
选择关键的句段,难文浅教,突出重点,领会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金婚》,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台词:“现今社会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是头快乐的猪。”我猜想大家更愿意选择——?
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拷问自己的灵魂,思索那些所谓的人生的真谛,不得求解所以困惑痛苦。快乐的猪,没有思想,不去计算今日明朝,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
今天我们也来努力地当一回“痛苦”的哲学家。
二、理解文题
横渠四句
横渠: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
三、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解读“横渠四句”的?
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然后逐句阐述其内涵2.首先研读第二段。
A 学生齐读,划出本段的关键句。
B 请学生自由发言,阐述对“横渠四句”的意义和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内涵的理解。
参考:本段首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作者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为”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而张载就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横渠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因为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于禽兽者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哲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
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
C 请学生谈谈对本段中这两句话的理解。
①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②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参考:①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 小结:为天地立心
——人与自然的关系
研读三、四段
A 学生自由朗读,划出关键句
B 如何理解:
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参考: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对人生各种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立命”。C 请学生自由发言,阐述对“横渠四句”的后三句内涵的理解。
参考:“为生民立命”:信宗教的人把万事寄托于“主”,儒家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为往圣继绝学”,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 “为万世开太平”,“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
(二)思考: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内圣外王)如何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意义。
只有圣人才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
大公无私,天人合一。
因为圣人心怀天下、客观公正,因此圣人的各种感情乃是宇宙中客观的现象,并不特别与个人联结在一起,这样才最宜为王,这样也才能做到德治,以德服人。
“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内圣”是“外王”的内在根源,而“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伸。 (三)横渠四句和“内圣外王”有怎样的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
内圣外王”和我们要学的孔子的思想观点“为政以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了儒家政治的特色。两者有共通之处,试联系起来看。
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治是德政,与此相反是暴政。德治是执政者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中心的地位,而其他所有的人都环绕着他,或者说,像众星拱月一样。这样一来,执政者本身就有了主宰的地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遇到贤明仁君,人民算是运气好,天下大治;可一旦运气不佳,遇到昏乱暴君,人民也就只有遭殃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把统治者的修身修己看作是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理想的前提。说到底,德治从本质上说来蕴含这极大的人治的成分,而与民主政治的法治精神有所龃龉。
而德治正是儒家政治的特色,更进一步说,也正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现实的政治实践证明:人们决非因为有法律才遵守某些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舆论及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往往起着“治本”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道德和法律作为治国之道,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道德是自觉的法律,法律则是强制的道德,它们功能互补、相辅相成,成为治国安邦的最重要的政治步骤和环节。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孔子所处时代及个人的局限,其“德治”思想势必打上阶级的烙印,孔子主张“德治”的动机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其出发点并非真正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再如他对周礼的推崇过犹不及,其“德治”是为了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所以,对孔子的“德治”思想要辨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理论对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五、课外思考
横渠四句具体内容也许有其局限,但其所涉及的问题,却是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那么它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又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
1.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了解“横渠四句”的内涵,体会其超时代的性质和具有的普遍的人类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2.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含义。
3.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本文的“以德服人”和孔子的的“为政以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对横渠四句的解读。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教学难点:
选择关键的句段,难文浅教,突出重点,领会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金婚》,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台词:“现今社会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是头快乐的猪。”我猜想大家更愿意选择——?
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拷问自己的灵魂,思索那些所谓的人生的真谛,不得求解所以困惑痛苦。快乐的猪,没有思想,不去计算今日明朝,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
今天我们也来努力地当一回“痛苦”的哲学家。
二、理解文题
横渠四句
横渠: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
三、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解读“横渠四句”的?
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然后逐句阐述其内涵2.首先研读第二段。
A 学生齐读,划出本段的关键句。
B 请学生自由发言,阐述对“横渠四句”的意义和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内涵的理解。
参考:本段首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作者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为”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而张载就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横渠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因为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于禽兽者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哲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
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
C 请学生谈谈对本段中这两句话的理解。
①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②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参考:①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 小结:为天地立心
——人与自然的关系
研读三、四段
A 学生自由朗读,划出关键句
B 如何理解:
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参考: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对人生各种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立命”。C 请学生自由发言,阐述对“横渠四句”的后三句内涵的理解。
参考:“为生民立命”:信宗教的人把万事寄托于“主”,儒家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为往圣继绝学”,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 “为万世开太平”,“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
(二)思考: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内圣外王)如何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意义。
只有圣人才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
大公无私,天人合一。
因为圣人心怀天下、客观公正,因此圣人的各种感情乃是宇宙中客观的现象,并不特别与个人联结在一起,这样才最宜为王,这样也才能做到德治,以德服人。
“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内圣”是“外王”的内在根源,而“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伸。 (三)横渠四句和“内圣外王”有怎样的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
内圣外王”和我们要学的孔子的思想观点“为政以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了儒家政治的特色。两者有共通之处,试联系起来看。
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治是德政,与此相反是暴政。德治是执政者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中心的地位,而其他所有的人都环绕着他,或者说,像众星拱月一样。这样一来,执政者本身就有了主宰的地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遇到贤明仁君,人民算是运气好,天下大治;可一旦运气不佳,遇到昏乱暴君,人民也就只有遭殃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把统治者的修身修己看作是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理想的前提。说到底,德治从本质上说来蕴含这极大的人治的成分,而与民主政治的法治精神有所龃龉。
而德治正是儒家政治的特色,更进一步说,也正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现实的政治实践证明:人们决非因为有法律才遵守某些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舆论及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往往起着“治本”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道德和法律作为治国之道,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道德是自觉的法律,法律则是强制的道德,它们功能互补、相辅相成,成为治国安邦的最重要的政治步骤和环节。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孔子所处时代及个人的局限,其“德治”思想势必打上阶级的烙印,孔子主张“德治”的动机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其出发点并非真正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再如他对周礼的推崇过犹不及,其“德治”是为了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所以,对孔子的“德治”思想要辨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理论对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五、课外思考
横渠四句具体内容也许有其局限,但其所涉及的问题,却是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那么它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又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