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和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43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点,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所引诗文的含意。
3,透过字面含义,揣摩文句的深厚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4,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努力编织一个爱的世界。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各种泪水中包蕴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和评判。
教学方法
1.诵读鉴赏法。练习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点拨相结合。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人而异,有浅有深。在研析重点语句时,可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
教具准备
1.录音机及朗读带。
2.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你们也都曾有流泪的经历,但我敢说你们也只是“一抹了之”吧。然而文人骚客却不止于此,他们不仅给泪水贯以“珍珠泪”“相思泪”的美名,而且能透过晶莹的泪水悟得人间贵有真情的真谛,更能探询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佳作,即台湾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
二、作家介绍
出示投影: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琦君的文 学创作主要在小说、散文两类,曾获中山文艺奖、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杜花雨》《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等都是作者脍炙人口的作品。
琦君的散文风格,以温润素雅著称。犹如雨后木樨花所散发的淡淡幽香,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逸朴实中见出秀美。文章内容与结构往往具有化整为零的特色。单篇记述人物的一个生活片断抑或一缕情思,以从中探视其性格的一个侧面;但是若将各篇结集起来,又可以描画出人物的概括轮廓。琦君写作散文还擅用小说笔法,准确细腻地掌握住人物的形貌、心理特征。作者能透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写其内心律动;也能抓住角色的神韵情态,对比出复杂微妙的个性。郑明蜊在《谈琦君的散文》中写道:“潘琦君的散文,无论写人、写事、写物,都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淡朴实中见出秀美;她的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这段话也最能道出琦君温润婉约的写作风格。
三、具体研习
1.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前五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
讨论、点拨后明确: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谢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自居易:“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鬟霜,知君销不得。”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杜甫:“奠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洒磨难以后的收获。
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便懂得: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蕴含的深刻含义。
2.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6~10段中,作者又写了在自身生活中感受过什么样的“泪水”?又悟到了什么?
明确:(1)丈夫与亲人相见欲哭无泪的痛苦。(2)母子、母女对于亲情欲诉不能的眼泪。从自己对儿子的情感中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对人生又有了高一层的领悟。所以说:“眼 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3)从牡蛎造珠这件事中,感悟到: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 这一粒珍珠是牡蛎为了生存而落下的艰辛之泪。
3.从文章的前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也已体悟到人 生的境界。那为什么文章还要写“观音流泪”“基督徒涕泪交流”的情景呢?
明确:“观音流泪”是因为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愿为天下苍生幸福平安而落 泪。这是一种爱之真切的泪,是一种神圣的、幸福的泪。基督徒是为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流下的最最纯洁真挚的泪水,是一种感恩之心的激动的泪水。在这里泪水已远远超过了人间个人亲情,是一种普天之爱,至高无上的泪水。同时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达到了最高境界,主题也随着升华了。
4.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那“泪珠”与“珍珠”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泪水均是人间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理解了泪水,便更能理解生活,真切领悟人生真谛,这份收获如同珍珠一样贵重。
学生乙:每经过一次对泪水的感悟,自己洞识生活的能力便增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人启示的泪珠如同珍珠一样宝贵。
学生丙:文末谈到的观音泪以及基督教徒的感激之泪并非为自我而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样的珍贵。
学生丁: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5.琦君是1949年到台湾的。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在文章中这分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学生思考后明确:家园故土成了作者的梦中情怀。文中字里行间流露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对老师、亲人的思念,可见作者是在追忆当年在大陆的美好年华,寻找那失落的根。这种思乡怀人之情是借助泪水表达的。不仅如此,文章还借助泪水表达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6.谈谈本文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学生自由谈,可有以下要点:(1)小中见大的抒情手法。在课文中,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2)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了表达效果。(3)文章题目中有“珍珠”,而文中很少提及,作者只是从种种不同“类型”的泪水,来演绎“珍珠”的内涵。文章写得含蓄蕴藉。
四、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五、布置作业
1.任选一句文中的引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对此有异议吗?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来谈谈。
板书设计
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点,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所引诗文的含意。
3,透过字面含义,揣摩文句的深厚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4,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努力编织一个爱的世界。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各种泪水中包蕴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和评判。
教学方法
1.诵读鉴赏法。练习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点拨相结合。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人而异,有浅有深。在研析重点语句时,可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
教具准备
1.录音机及朗读带。
2.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你们也都曾有流泪的经历,但我敢说你们也只是“一抹了之”吧。然而文人骚客却不止于此,他们不仅给泪水贯以“珍珠泪”“相思泪”的美名,而且能透过晶莹的泪水悟得人间贵有真情的真谛,更能探询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佳作,即台湾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
二、作家介绍
出示投影: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琦君的文 学创作主要在小说、散文两类,曾获中山文艺奖、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杜花雨》《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等都是作者脍炙人口的作品。
琦君的散文风格,以温润素雅著称。犹如雨后木樨花所散发的淡淡幽香,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逸朴实中见出秀美。文章内容与结构往往具有化整为零的特色。单篇记述人物的一个生活片断抑或一缕情思,以从中探视其性格的一个侧面;但是若将各篇结集起来,又可以描画出人物的概括轮廓。琦君写作散文还擅用小说笔法,准确细腻地掌握住人物的形貌、心理特征。作者能透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写其内心律动;也能抓住角色的神韵情态,对比出复杂微妙的个性。郑明蜊在《谈琦君的散文》中写道:“潘琦君的散文,无论写人、写事、写物,都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淡朴实中见出秀美;她的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这段话也最能道出琦君温润婉约的写作风格。
三、具体研习
1.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前五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
讨论、点拨后明确: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谢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自居易:“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鬟霜,知君销不得。”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杜甫:“奠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洒磨难以后的收获。
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便懂得: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蕴含的深刻含义。
2.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6~10段中,作者又写了在自身生活中感受过什么样的“泪水”?又悟到了什么?
明确:(1)丈夫与亲人相见欲哭无泪的痛苦。(2)母子、母女对于亲情欲诉不能的眼泪。从自己对儿子的情感中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对人生又有了高一层的领悟。所以说:“眼 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3)从牡蛎造珠这件事中,感悟到: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 这一粒珍珠是牡蛎为了生存而落下的艰辛之泪。
3.从文章的前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也已体悟到人 生的境界。那为什么文章还要写“观音流泪”“基督徒涕泪交流”的情景呢?
明确:“观音流泪”是因为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愿为天下苍生幸福平安而落 泪。这是一种爱之真切的泪,是一种神圣的、幸福的泪。基督徒是为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流下的最最纯洁真挚的泪水,是一种感恩之心的激动的泪水。在这里泪水已远远超过了人间个人亲情,是一种普天之爱,至高无上的泪水。同时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达到了最高境界,主题也随着升华了。
4.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那“泪珠”与“珍珠”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泪水均是人间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理解了泪水,便更能理解生活,真切领悟人生真谛,这份收获如同珍珠一样贵重。
学生乙:每经过一次对泪水的感悟,自己洞识生活的能力便增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人启示的泪珠如同珍珠一样宝贵。
学生丙:文末谈到的观音泪以及基督教徒的感激之泪并非为自我而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样的珍贵。
学生丁: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5.琦君是1949年到台湾的。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在文章中这分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学生思考后明确:家园故土成了作者的梦中情怀。文中字里行间流露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对老师、亲人的思念,可见作者是在追忆当年在大陆的美好年华,寻找那失落的根。这种思乡怀人之情是借助泪水表达的。不仅如此,文章还借助泪水表达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6.谈谈本文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学生自由谈,可有以下要点:(1)小中见大的抒情手法。在课文中,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2)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了表达效果。(3)文章题目中有“珍珠”,而文中很少提及,作者只是从种种不同“类型”的泪水,来演绎“珍珠”的内涵。文章写得含蓄蕴藉。
四、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五、布置作业
1.任选一句文中的引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对此有异议吗?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来谈谈。
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