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热爱生命(粤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45阅读:
字号:|
 9《热爱生命》
A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4.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作品中对主人公觅食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及作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有关生命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给重要的字词注音。
(详见本课“资料库”)
2.解释重要的词语。
(详见本课“资料库”)


三、简介作家及作品
1.简介作家
(见本课“资料库”)
2.简介作品
(见本课“资料库”)
四、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速读课文,划出重要疑难词语,了解小说的大体内容。
(重要疑难词语见本课“资料库”)
2.找学生谈谈本文的大体内容。
明确:《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合作探究,梳理课文情节
1.学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情节。
2.找学生梳理课文情节。
开端:“他”在昏迷中艰难前行。
发展:“他”与狼漫长的对峙。
高潮:“他”与狼殊死搏斗并胜利。
结局:“他”终于获救并恢复正常。
3.课文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提示:课文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六、布置作业
1.课后鉴赏文中重要的语段。
2.课后把握文章的主题。
3.课后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板书设计
开端:艰难前行
发展:漫长对峙
高潮:殊死搏斗
结局:获救、正常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小说的内容,梳理了小说的情节。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来体会一下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如果赋予主人公一个具体的名字是不是效果更好?
明确:(1)这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硬汉的形象,他作为一个淘金者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影响生存的金子则是身外之物,因为他懂得生命的最基本的意义就是活着,失去了生命就代表着一切的终结。他善良,不忍吃同伴的尸骨,他坚强,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战胜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以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与“吃”较量,与病狼周旋,在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生命本身的原始之力,同时看到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在他身上,生命的坚韧和强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谱写了一曲热爱生命的颂歌。
(2)因为“这个人”不仅仅是指一个人,而是象征着整个人类,他面临的困境正是人类生存中有可能面临的困境,作者希望整个人类能够拥有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体现出人的伟大,生命的不可战胜,所以作者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
(3)如果赋予主人公一个具体的名字,反而使其所具有的象征意味就大大减弱,其典型性、代表性就大打折扣,表达效果显然就差了许多。
2.小说中的 “狼”是个怎样的形象?它象征着什么?
明确:小说中的“狼”是一条饥饿不堪、奄奄一息的病狼,但企图猎取对方的生命,可以说狼是恶劣生存环境的象征。狼隐喻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当狼成群,象征着环境的更加恶劣,人的生命就有可能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而病狼还象征着环境虽然恶劣,但并非坚不可摧,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显出人类在艰难的环境中凭自己的意志力、靠自己的潜能生存下去,尽显生命的伟大。
三、合作探究,品析艺术特色
学生在反复地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品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1. 品评具体逼真的细节描写。
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例如:①“那里面有四只刚孵出的小松鸡,出世才一天光景——那些活蹦乱跳的小生命只够吃一口;他狼吞虎咽,把它们活活塞到嘴里,像嚼蛋壳似的吃起来。”②“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慢的流进他的喉咙。”
上面两段描写细节真实具体,写出了一个人对生命强烈的渴望和强大的求生潜能,写出了生活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既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揭示了礼赞生命的主题,同时体现出作家自然主义的文学理念。
2.结合课文,品评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腻地刻画。例如:①“他尽力想着比尔并没有抛弃他,想着比尔一定会在藏东西的地方等他。”这一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信心,对战胜困难的坚定,对朋友的信赖。②“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他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主人公尽管在绝境中,但他还是不愿靠吮吸比尔的骨头,来延长自己的生命,这正反映出他生命的尊贵与高尚。
3.本文在环境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本文的环境描写可谓典型。作者通过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的环境。例如,“谷底一片潮湿,浓厚的苔藓像海绵一样,紧贴在水面上。他走一步,水就从他脚底下溅射出来,他每次一提起脚,就会引起一种吧咂吧砸的声音,因为潮湿的苔藓总是吸住他的脚,不肯放松”一节,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从而衬托出主人公坚忍和顽强,更体现出生命的不可战胜。
四、布置作业
课后,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话题展开探索。 
1. 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等,体会这类硬汉形象的独特个性及其典型意义。 
2.《热爱生命》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形象。    
板书设计 
饥饿
                      恶劣的天气
“ 这个人”     体力极度虚弱     坚韧顽强、不畏艰险
伤病
野兽威胁
“狼”:隐喻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
B案
教学目标
1.潜心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 
2.体会文中人物与细节描写的细腻传神。 
3.品味杰克•伦敦笔下这一硬汉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忍、卓绝的求生意志。 
教学重点 
1.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体会人与狼对峙部分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引出《热爱生命》的故事,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
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然后分小组讨论。)
3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合作探究,把握内容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的“他”是谁?作者为什么没有给“他”起一个名字?给“他”加上一个具体的名字是否更好?
(“他”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没有写出“他”的名字,因为“他”是一切热爱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一类人,只要热爱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个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减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伤残、衰弱到了极点,最后是什么支撑着他往前走的?
4.文中写比尔的下场有什么作用?
(比尔无视同伴对自己的呼喊,作为一个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却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比尔比“他”走得快却先倒下了。这正是──背弃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剧。)
5.“他”是在同饥饿和死亡抗争,还是同别的什么抗争?
(“他”与其说是同饥饿和死亡抗争,还不如说是在与恐惧抗争。)

6.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学生齐读最后两段,体会“他”的感受,揣摩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并思考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因为主人公热爱生命,有着的坚强意志,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敢于同自然作斗争。)
7.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真理?
(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五、合作探究,鉴赏特色
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试对它进行赏析,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先作赏析示例,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肯定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2.本文有什么最突出的特色?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
3.这篇小说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说的象征意味也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可引导学生仔细加以体会。如小说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这个人”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所在,而小说中的“狼”更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六、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对二者进行鉴赏。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