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5《喀布尔人》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53阅读:
字号:小|大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能理解中心内容,领会中心意思,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探究、合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超越阶级的父爱,体味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教学课时:2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泰戈尔
2.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3.分析主题
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句话,“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同学们,你们听过吗?还有这么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末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这些名句大家熟悉吗?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些名句名诗的作者是?
不错,他就是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喀布尔人》。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33页。
(写题目)
一、整体感知: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难字词。齐读一遍。
敷衍( ) 污秽( ) 蜿蜒( ) 疟疾菌( )
荒唐无稽( ) 温煦( ) 婚筵( )
2.作家生平与作品
至于泰戈尔的生平与作品,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39页“知识链接”,在这里,老师补充一些:
(1)泰戈尔
1861年5月6日出生于加尔各答,1941年8月7日逝世于加尔各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一显贵家庭,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他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曾严厉谴责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
以上就是泰戈尔的一些生平介绍。
同学们,要记一下他的两部作品——
《新月集》(1913) 《飞鸟集》(1916)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就是泰戈尔的诗 。
“泰戈尔是孟加拉文学以及印度文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
他以自己丰富多采的作品开创了孟加拉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其他民族的文学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不愧为印度文坛的泰斗,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
此外,中长篇小说:《四个人》(1916);《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短篇小说:《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
同学们,泰戈尔真的是个多面手啊,是吗?而他的这些成就是不是让我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啦?(是的,是吧?)
(2)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曾严厉谴责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
3.简洁介绍喀布尔
同学们听说过喀布尔吗?哪位同学们说说它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同学们地理还真不错,老师也来说说)
喀布尔是阿富汗共和国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个历史上的英雄城市。它位于阿富汗东部,兴都库什山南麓,北纬34度,东经69度。群山环抱呈U字形,海拔1950米。在古代,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而喀布尔人在印度多为小贩。
二、 好,现在我们进入文本的解读。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阅读全文,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课文的解读。(故事情节)
1.故事中的喀布尔人是什么身份?
2. 喀布尔人是怎样与小敏妮成为朋友的?
3. 喀布尔人因为什么事情被投入监狱的?
4、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同学们可以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简要概括本文的情节来。(哪位同学来说说)
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5岁的小女儿敏妮。小贩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这种爱使他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并持续了多年。这种真挚之爱也感动了敏妮的父亲。在喀布尔人从监狱里出来看望敏妮时,他紧缩敏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家,尽力使这久出不归的父亲能与自己亲生女儿重逢。
(不错,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
三、主题探讨
那再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出喀布尔人疼爱敏妮的原因是什么?
(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所以对敏妮特别疼爱。)
恩,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作为父辈,喀布尔人是如何把爱传递给敏妮的呢?
作为朋友呢?
作为小贩呢?
插入细节描写的讲述。
那为什么喀布尔人拉曼为什么要把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呢?
提示:同学们回过头来看课文题目冒号后的一个短语:一样的父爱。
“一样的父爱”中的一样该如何理解?
提示:他们两人有个共同身份是什么?
明确:都是一位父亲。
那么他们对敏妮都是怎样的啊?
明确:疼爱。
那么他们给予敏妮都是 父亲的疼爱。也就是 父爱。
那么,老师还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们知道这个喀布尔人是个什么人啊?他的职业是?他有钱吗?
明确:喀布尔人是个小贩,贫穷的。
那么“我”呢?
明确:作家。较为富有。
那么在当时,那么两个人的地位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是。不同地位,是吗?
那么,就是不同的阶级,是吗?
那好,我们了解到敏妮得到的是不同阶级的父爱。是吗?
恩。很好。
贯穿我们全文的也是这种感情,是吗?
这种感情也是我们学习这篇小说的主题。(超越阶级的深沉的父爱)
明确:无论是孟加拉人、喀布尔人,还是作家、小贩都存在着爱,并且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阶层。
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爱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之间迢遥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悬殊的差别,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亲!这怎么能不“在人们心灵中唤起善良的感情”(高尔基语)。
四.主题迁移与拓展
同学们,拉曼给予敏妮的爱让我们感动。那么我们的父亲呢?相信每人想起自己的父亲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的。哪位同学来讲讲?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你自己的心理感悟。同学们,给个机会你们,让你们谈谈你们的父亲。(学生讲)
小结:
高尔基:“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父爱无形,细细品读,我们会痛,痛过之后,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豁达,学会理解,理解父亲,理解人生。。。。
板书:
我 小敏妮
超越了国界
超越了阶层
拉曼 小女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整体把握了全文,并且知道文章的主题是:超越阶层的深沉的父爱。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文中“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是一直都很友好的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思考成果。
“我”一开始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小贩看待,所以当喀布尔人送干果给敏妮时,“我”给了他钱。
后来发现他与敏妮成了好朋友,开始慢慢改变看法,并相信他对敏妮不会有什么威胁,,也就放心了。
婚礼上他的到来,让“我”有了不好的预兆,态度有点冷淡。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儿的手印,才终于明白了这个喀布尔人,对他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并缩减婚礼开支,资助他回家与女儿团聚。
明确:“我”对喀布尔人的看法是由一般→放心→冷淡→感动→帮助
二、分析艺术特色(细节描写)
1.文中有多处用到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在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明确一下: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类型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讲讲)
(那老师也来讲讲)
明确: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
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的类型:动作、语言、神态、环境
2.那同学们明白了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什么文章有过细节描写的?表现人物什么形象?
明确:如《背影》里的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一“探”一“攀”一“缩”,买橘子的艰辛与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在此可以体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又如《孔乙己》描写孔乙己去咸亨酒楼喝酒是给钱的动作是: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就看出孔乙己摆阔炫耀的虚荣心理。
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好了,那同学们从课文里找找看。
例:“他伸手到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
不是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印迹总在他心上”。(P138 第三段)
2.同学们觉得里面有哪几个动作让你印象最深的?
没错,一个“抹”字
这一细节使人们终于认识了喀布尔人,任何疑虑和担心都会云消雾散,而且会对喀布尔人肃然起敬。泰戈尔对“小小的手印”这一细节的渲染,使喀布尔小贩这一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逼真的印象使人终生难忘。仿佛一提到父爱,便会使我们想起这个喀布尔人,想起这一细节——它对喀布尔人爱子之心的展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更具文学史的典型意义。
例: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递给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P134 倒数第二段)
表现喀布尔人的不为名不为利的特点。
例:拉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在地上坐了下来。(P138 倒数第四段)
表现拉曼的失落。
例: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P135 倒数第四段)
表现两人的友好。
例:我把他接
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你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住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来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P138 第二段)
表现拉曼的善良,自尊,真挚。
(板书)
我 小敏妮
超越了国界
超越了阶层
拉曼(善良、不为名利、、、) 小女儿
3.诗味的分析
诗化风格:把抒情诗和短篇小说结合了起来,从而抒发出激荡肺。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比较诗意的句子。就是觉得它们挺优美的句子。
(P137 第二 、四段)让学生读(P135 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 P138 倒数第三段)让学生齐读。
(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中,语言也像诗一样凝练含蓄。整齐的句式,和美的韵律;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凝练的语言,高度的夸张原本都是诗体创作的特征,泰戈尔却将这些特征天衣无缝地运用到他的短篇小说中,使之婉约生动、如诗如画、温馨动人。例如:“那些日子是秋天的早晨,正是古代的帝王出去东征西讨的季节;我却在加尔各答我的小角落里,从来也不走动,却让我的心灵在世界上漫游。”
“在街上一看到一个外国人,我的脑子里就要织起梦想的网,——他那遥远的家乡的山岭啦,溪谷啦,森林啦,布景里还有他的茅舍和那些远方山野的人们自由独立的生活。”
“看到这个喀布尔人,我立刻神游于光秃秃的山峰之下,在高耸的山岭间,有许多窄小的山径蜿蜒出入。我似乎看见那连绵不断的、驮着货物的骆驼,一队队裹着头巾的商人,有的带着古怪的武器,有的带着长矛,从山上向着平原走来。
“早晨是晴朗的。雨后的空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阳光就像纯金一般灿烂,连加尔各答小巷里肮脏的砖墙,都被照映得发出美丽的光辉。
“婚礼的喇叭吹起来了,温煦的秋天的阳光倾泻在我们周围。”
泰戈尔用丰富的想象,整齐的句式,随情的描绘,使小说读来像一首首诗。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好,同学们,打开133页,齐读季羡林对泰戈尔的一段评价。
泰戈尔,他诗化的语言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如冰心,徐志摩。
好了,这篇课文就和同学们学习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上能很好地借鉴这种手法。
(1).知识和能力
能理解中心内容,领会中心意思,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探究、合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超越阶级的父爱,体味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教学课时:2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泰戈尔
2.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3.分析主题
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句话,“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同学们,你们听过吗?还有这么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末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这些名句大家熟悉吗?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些名句名诗的作者是?
不错,他就是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喀布尔人》。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33页。
(写题目)
一、整体感知: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难字词。齐读一遍。
敷衍( ) 污秽( ) 蜿蜒( ) 疟疾菌( )
荒唐无稽( ) 温煦( ) 婚筵( )
2.作家生平与作品
至于泰戈尔的生平与作品,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39页“知识链接”,在这里,老师补充一些:
(1)泰戈尔
1861年5月6日出生于加尔各答,1941年8月7日逝世于加尔各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一显贵家庭,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他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曾严厉谴责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
以上就是泰戈尔的一些生平介绍。
同学们,要记一下他的两部作品——
《新月集》(1913) 《飞鸟集》(1916)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就是泰戈尔的诗 。
“泰戈尔是孟加拉文学以及印度文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
他以自己丰富多采的作品开创了孟加拉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其他民族的文学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不愧为印度文坛的泰斗,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
此外,中长篇小说:《四个人》(1916);《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短篇小说:《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
同学们,泰戈尔真的是个多面手啊,是吗?而他的这些成就是不是让我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啦?(是的,是吧?)
(2)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曾严厉谴责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
3.简洁介绍喀布尔
同学们听说过喀布尔吗?哪位同学们说说它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同学们地理还真不错,老师也来说说)
喀布尔是阿富汗共和国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个历史上的英雄城市。它位于阿富汗东部,兴都库什山南麓,北纬34度,东经69度。群山环抱呈U字形,海拔1950米。在古代,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而喀布尔人在印度多为小贩。
二、 好,现在我们进入文本的解读。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阅读全文,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课文的解读。(故事情节)
1.故事中的喀布尔人是什么身份?
2. 喀布尔人是怎样与小敏妮成为朋友的?
3. 喀布尔人因为什么事情被投入监狱的?
4、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同学们可以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简要概括本文的情节来。(哪位同学来说说)
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5岁的小女儿敏妮。小贩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这种爱使他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并持续了多年。这种真挚之爱也感动了敏妮的父亲。在喀布尔人从监狱里出来看望敏妮时,他紧缩敏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家,尽力使这久出不归的父亲能与自己亲生女儿重逢。
(不错,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
三、主题探讨
那再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出喀布尔人疼爱敏妮的原因是什么?
(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所以对敏妮特别疼爱。)
恩,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作为父辈,喀布尔人是如何把爱传递给敏妮的呢?
作为朋友呢?
作为小贩呢?
插入细节描写的讲述。
那为什么喀布尔人拉曼为什么要把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呢?
提示:同学们回过头来看课文题目冒号后的一个短语:一样的父爱。
“一样的父爱”中的一样该如何理解?
提示:他们两人有个共同身份是什么?
明确:都是一位父亲。
那么他们对敏妮都是怎样的啊?
明确:疼爱。
那么他们给予敏妮都是 父亲的疼爱。也就是 父爱。
那么,老师还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们知道这个喀布尔人是个什么人啊?他的职业是?他有钱吗?
明确:喀布尔人是个小贩,贫穷的。
那么“我”呢?
明确:作家。较为富有。
那么在当时,那么两个人的地位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是。不同地位,是吗?
那么,就是不同的阶级,是吗?
那好,我们了解到敏妮得到的是不同阶级的父爱。是吗?
恩。很好。
贯穿我们全文的也是这种感情,是吗?
这种感情也是我们学习这篇小说的主题。(超越阶级的深沉的父爱)
明确:无论是孟加拉人、喀布尔人,还是作家、小贩都存在着爱,并且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阶层。
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爱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之间迢遥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悬殊的差别,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亲!这怎么能不“在人们心灵中唤起善良的感情”(高尔基语)。
四.主题迁移与拓展
同学们,拉曼给予敏妮的爱让我们感动。那么我们的父亲呢?相信每人想起自己的父亲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的。哪位同学来讲讲?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你自己的心理感悟。同学们,给个机会你们,让你们谈谈你们的父亲。(学生讲)
小结:
高尔基:“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父爱无形,细细品读,我们会痛,痛过之后,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豁达,学会理解,理解父亲,理解人生。。。。
板书:
我 小敏妮
超越了国界
超越了阶层
拉曼 小女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整体把握了全文,并且知道文章的主题是:超越阶层的深沉的父爱。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文中“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是一直都很友好的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思考成果。
“我”一开始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小贩看待,所以当喀布尔人送干果给敏妮时,“我”给了他钱。
后来发现他与敏妮成了好朋友,开始慢慢改变看法,并相信他对敏妮不会有什么威胁,,也就放心了。
婚礼上他的到来,让“我”有了不好的预兆,态度有点冷淡。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儿的手印,才终于明白了这个喀布尔人,对他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并缩减婚礼开支,资助他回家与女儿团聚。
明确:“我”对喀布尔人的看法是由一般→放心→冷淡→感动→帮助
二、分析艺术特色(细节描写)
1.文中有多处用到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在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明确一下: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类型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讲讲)
(那老师也来讲讲)
明确: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
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的类型:动作、语言、神态、环境
2.那同学们明白了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什么文章有过细节描写的?表现人物什么形象?
明确:如《背影》里的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一“探”一“攀”一“缩”,买橘子的艰辛与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在此可以体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又如《孔乙己》描写孔乙己去咸亨酒楼喝酒是给钱的动作是: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就看出孔乙己摆阔炫耀的虚荣心理。
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好了,那同学们从课文里找找看。
例:“他伸手到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
不是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印迹总在他心上”。(P138 第三段)
2.同学们觉得里面有哪几个动作让你印象最深的?
没错,一个“抹”字
这一细节使人们终于认识了喀布尔人,任何疑虑和担心都会云消雾散,而且会对喀布尔人肃然起敬。泰戈尔对“小小的手印”这一细节的渲染,使喀布尔小贩这一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逼真的印象使人终生难忘。仿佛一提到父爱,便会使我们想起这个喀布尔人,想起这一细节——它对喀布尔人爱子之心的展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更具文学史的典型意义。
例: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递给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P134 倒数第二段)
表现喀布尔人的不为名不为利的特点。
例:拉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在地上坐了下来。(P138 倒数第四段)
表现拉曼的失落。
例: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P135 倒数第四段)
表现两人的友好。
例:我把他接
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你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住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来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P138 第二段)
表现拉曼的善良,自尊,真挚。
(板书)
我 小敏妮
超越了国界
超越了阶层
拉曼(善良、不为名利、、、) 小女儿
3.诗味的分析
诗化风格:把抒情诗和短篇小说结合了起来,从而抒发出激荡肺。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比较诗意的句子。就是觉得它们挺优美的句子。
(P137 第二 、四段)让学生读(P135 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 P138 倒数第三段)让学生齐读。
(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中,语言也像诗一样凝练含蓄。整齐的句式,和美的韵律;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凝练的语言,高度的夸张原本都是诗体创作的特征,泰戈尔却将这些特征天衣无缝地运用到他的短篇小说中,使之婉约生动、如诗如画、温馨动人。例如:“那些日子是秋天的早晨,正是古代的帝王出去东征西讨的季节;我却在加尔各答我的小角落里,从来也不走动,却让我的心灵在世界上漫游。”
“在街上一看到一个外国人,我的脑子里就要织起梦想的网,——他那遥远的家乡的山岭啦,溪谷啦,森林啦,布景里还有他的茅舍和那些远方山野的人们自由独立的生活。”
“看到这个喀布尔人,我立刻神游于光秃秃的山峰之下,在高耸的山岭间,有许多窄小的山径蜿蜒出入。我似乎看见那连绵不断的、驮着货物的骆驼,一队队裹着头巾的商人,有的带着古怪的武器,有的带着长矛,从山上向着平原走来。
“早晨是晴朗的。雨后的空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阳光就像纯金一般灿烂,连加尔各答小巷里肮脏的砖墙,都被照映得发出美丽的光辉。
“婚礼的喇叭吹起来了,温煦的秋天的阳光倾泻在我们周围。”
泰戈尔用丰富的想象,整齐的句式,随情的描绘,使小说读来像一首首诗。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好,同学们,打开133页,齐读季羡林对泰戈尔的一段评价。
泰戈尔,他诗化的语言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如冰心,徐志摩。
好了,这篇课文就和同学们学习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上能很好地借鉴这种手法。
周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