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54阅读:
字号:|
 苏幕遮
                     汉寿二中  王斌
教学目的:
1、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3、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
1、 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 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
教学时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 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语句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周敦颐颂莲之后,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苏幕遮》。


二、 了解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钱塘人。他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是“婉约派”之集大成者,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周邦彦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咏物是周邦彦的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
三、 诵读感知:
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让我们在大声的吟诵之中去感悟、体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吧。 
1、 学生自读词文,把握词作感情。
2、 指定学生诵读,教师评点。
3、 教师范读,并坐诵读技法指导。
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4、 集体诵读。
5、 词意讲解。
四、 赏析全词。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1、“燎沉香,消溽暑”描述室内的活动。
梅雨季节,一场连绵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面又潮又闷,人的心情也闷闷的。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2、 这两句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词人室内的活动?
是从嗅觉、触觉两方面来描述的。词人嗅到点燃的沉香弥漫室内的清香,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
 3、“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听觉方面来写的。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鸟雀的鸣声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
 4、“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这又是词人从哪个角度写的?
从视觉、听觉方面来写的。词人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以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5、“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有两个词用的精准,请找出并分析。
“呼”“窥”字的作用。
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呼”字非常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词人循声望去,看到鸟儿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了。“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6、以上四句是词作的第一层,写词人醒后所见、所闻、所感,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
7、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词人信步走
到室外,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词人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写荷塘美景的?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几句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词人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叶上初阳干宿雨”这句很像特写镜头,连荷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圆”这句词人把镜头远远拉开、推高,然后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继而,又把镜头拉下,转移角度,进行水平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8、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首先,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
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 
     第二,这两句词练字功夫了得。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 极富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9、上阕后三句是写词人户外所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写出荷花的风韵。
10、 下阕言情。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由眼前的风荷想到故乡?也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点是什么?
家乡——“故乡遥,何日去?”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那里有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够回去呢?
11、词人目前身处何处?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我的家在南方,可是我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
12、 词人的乡愁很深,可说得淡然,词人的思绪沿着这缕乡愁回到了故乡。他想起什么?
“五月渔郎相忆否?”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故乡曾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
13、 “五月渔郎相忆否?”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表达了什么?
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方深一层的写法。
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14、 词人的思归、思乡之情是怎样得到片刻的满足的?
       “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使词人思归、思乡之情得到片刻满足。
  15、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什么?
“见景生情”,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风荷”是引起词人思乡之情的纽带,而思乡的情感中又有“芙蓉浦”的梦境和“风荷”意象相照应,构思精巧,自然天成。    ’
 板书设计
                            
                           苏  幕  遮
                            周邦彦

                   写景————荷花————抒情
                 五月清晨                  思归
                 荷花风韵                  思乡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