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规则与信用(粤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57阅读:
字号:|
 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自主预览
 [品读鉴赏]
 [知识集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清溪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1.字音
 契qì约        履lǚ行          猖獗jué            紊wěn乱     
吞噬shì       亟jí待解决      牟móu利          忧心忡忡chōng         
2.字形
忧 (忧心忡忡)          淘(淘汰)


优 (优柔寡断)          涛(涛声)
尤(怨天尤人)          滔(滔天大罪)
犹 (过犹未及)          韬(韬略)
3.词语辨析
(1)界限•界线
辨析: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意义较抽象;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意义较具体。
例句:①由两条黑线把相平面分成了内外两个部分,这两条线称为分界线。
②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与孩子划清界限。
(2)权利•权力
辨析: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例句:①网民的权利是通过话语实现的
②权力能够构建知识,而知识反过来又成为权力。
4.熟语荟萃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每课一背]
1、民无信不立。    ——孔子         2、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3、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4、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5、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6、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引导窗口]
名人空间
 林其屏,男,58岁,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现任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兼福建论坛杂志社社长,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主要致力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名录已列入《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词典》、《中国现代经济学学者词典》、《中华人物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词典》(英文版)等。
走近名人
2002年1月,学者林其屏撰写《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两大基石的缺损和重构》一文,引起很大反响,《新华文摘》于2002年第4期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认为,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和德治统一的经济。在这里,规则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现在出现破损,因而,强化市场规则并逐步建立信用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助学连接
本文全面地论述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真理,指出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强调要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以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 互动学案
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结构层次相当明晰:
则      提出问题(绪论: 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
和      分析问题(第一部分: 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第二部分: 规则和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情况。)
信      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

[揣摩探究]
1、师问: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状况总体如何?
生答:第10页5-8行: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但是,在这个框架内,我国在规则和信用这两方面还有不太牢固的地方,存在着缺损,而这些缺损还会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应该强化市场管理,并逐步建立起作用制度。
2、师问:什么叫规则?市场经济规则有何作用?
生答:第4自然段: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建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直至个别契约的正式制度。其作用是“保证市场有效动作的基本原则,它决定着市场内部的结构和安排是否适当,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是否协调,从而保证社会分工、合作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市场经济制度得以正常运转”。
3、师:分析第5自然段。划分层次,找出中心句,指出它的论证方法。
生答:3层。①理论阐述。②举例论证。③小结。
中心句为最后一句。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和反面论证。
[思维空间]
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规则和信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