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修改病句2(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1阅读:
字号:小|大
3.1 教学要点
探究语病的“病因”和修改病句。
3.2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病句的三种类型,下面我们继续介绍病句的另外三种类型,然后还要学会修改病句。
(2)教师继续举例归纳──寻找病句的“病因”(病句的另外三种类型)
D. 结构混乱。结构混乱也称句式杂糅(róu,①名词,杂饭,②形容词,混杂,错杂),即把两种格式混杂在一起组成一句话,造成句子语义不清晰。常见四种情况:D1. 格式混用。实际是紧缩句中虚词的搭配出了问题。例如:①*工作再重再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混杂了“再……也……”格式和“越……越……”格式。应改为“工作再重再忙,也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或“工作越重越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②*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 %。(混杂了“比……增加了……”和“跟……相比增加了……”两个格式。应改为“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 %。”或“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 %”)。D2. 中途易辙。前后两句话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了不同的句式,造成句子语义不连贯。例如:③*说起话来,他比谁都说得动听,可是做得却比谁都差。(前后句子不相称)。④*继原始人在劳动中创造了《邪许歌》以后,现在留传下来的最古老的歌是《弹歌》”(应说成“原始人在劳动中创造了《邪许歌》以后又创造了很多歌,其中《弹歌》是留传到现在的最古老的歌”)。⑤*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这是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应改为“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用被动句表达。或“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予以严肃的批评。”──用主动句表达)。⑥*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这是“把”字句与被动句杂糅。应改为“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挤小了。”──用“把”字句表达。或“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用被动句表达)。⑦*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这是陈述句与疑问句杂糅。应改为“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用疑问句表达。或“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写不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用陈述句表达)。“*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把”字句与“使”字句杂糅。应改为“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用“使”字句表达。或“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用“把”字句表达)。
E. 不合逻辑。这是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①*人到老年,白发稀疏,皱纹满面。这些表现都是体质衰弱给老年带来的老态(偷换概念)。②*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主客倒置)。③*梧桐树宽大的叶子落了一地,所以气温降下来了(强拉因果)。④*在我国,这种优质的长绒棉,是新疆的产地(判断失当)。⑤*他的批评很正确很及时,我想没有人不会不同的(否定混乱)。⑥*在那黑暗的年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存亡而前赴后继地奋斗(顾此失彼)。⑦*我经常看见她出入这家商店,我才知道她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结论不可靠)。⑧*四方台从来没有人能上去,上去的人没有活着回来的(自相矛盾)。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生长着菌类和各种蘑菇(分类不清)。
F. 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明,语义有歧义等因素,影响了表意的明确性。F1. 指代不明确。例如:①*这个观点最近有些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对的。(句中第二个“这”指代不明,应明确地指出是“观点”还是“批评”)。F2. 数目不确切。例如:②*参加这次活动的我校师生将近400多人。(“将近”与“400多”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掉“将近”或“多”)。F3. 范围不确定。例如:③*从60岁到99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从字面意义理解,好像100岁以上的老太太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利。应改为“60岁以上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3)病句的修改──对“症”下“药”。
修改不是“另起炉灶”的创作,而是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改正病句中的错误,使病句恢复“健康”。改动尽量要少,能调语序的就不增删,能改一处一字的就不改两处两字。另外,保持语句的简洁通畅,决不可改出新“病句”来。
修改病句经常要用到“换、添、调、删”四种方法。“换”,指使用正确的词或词组替换句子中“搭配不当”的词或词组。例如“‘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可将“改善”替换为“治愈”。“添”,指给“成分残缺”的句子添加上必要的成分。例如“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防水、防静电,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应在“防静电”后面加上“的作用”。“调”,指适当调整“语序不当”的句子的词语顺序,使句子变得通顺自然。例如“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跑来看表演”,就可以把“附近的”移到“许多”的前面。“删”,指把造成句子“赘余”的词语删掉,使句子的意思清晰明确。例如“在这一个月的实践中,我们不仅结交了一些朋友,而且还使我们受到了不少的教育”,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们”,后一分句多了个“使我们”,反而造成缺主语而无法衔接,所以应该删除。
探究语病的“病因”和修改病句。
3.2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病句的三种类型,下面我们继续介绍病句的另外三种类型,然后还要学会修改病句。
(2)教师继续举例归纳──寻找病句的“病因”(病句的另外三种类型)
D. 结构混乱。结构混乱也称句式杂糅(róu,①名词,杂饭,②形容词,混杂,错杂),即把两种格式混杂在一起组成一句话,造成句子语义不清晰。常见四种情况:D1. 格式混用。实际是紧缩句中虚词的搭配出了问题。例如:①*工作再重再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混杂了“再……也……”格式和“越……越……”格式。应改为“工作再重再忙,也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或“工作越重越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②*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 %。(混杂了“比……增加了……”和“跟……相比增加了……”两个格式。应改为“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 %。”或“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 %”)。D2. 中途易辙。前后两句话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了不同的句式,造成句子语义不连贯。例如:③*说起话来,他比谁都说得动听,可是做得却比谁都差。(前后句子不相称)。④*继原始人在劳动中创造了《邪许歌》以后,现在留传下来的最古老的歌是《弹歌》”(应说成“原始人在劳动中创造了《邪许歌》以后又创造了很多歌,其中《弹歌》是留传到现在的最古老的歌”)。⑤*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这是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应改为“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用被动句表达。或“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予以严肃的批评。”──用主动句表达)。⑥*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这是“把”字句与被动句杂糅。应改为“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挤小了。”──用“把”字句表达。或“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用被动句表达)。⑦*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这是陈述句与疑问句杂糅。应改为“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用疑问句表达。或“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写不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用陈述句表达)。“*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把”字句与“使”字句杂糅。应改为“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用“使”字句表达。或“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用“把”字句表达)。
E. 不合逻辑。这是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①*人到老年,白发稀疏,皱纹满面。这些表现都是体质衰弱给老年带来的老态(偷换概念)。②*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主客倒置)。③*梧桐树宽大的叶子落了一地,所以气温降下来了(强拉因果)。④*在我国,这种优质的长绒棉,是新疆的产地(判断失当)。⑤*他的批评很正确很及时,我想没有人不会不同的(否定混乱)。⑥*在那黑暗的年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存亡而前赴后继地奋斗(顾此失彼)。⑦*我经常看见她出入这家商店,我才知道她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结论不可靠)。⑧*四方台从来没有人能上去,上去的人没有活着回来的(自相矛盾)。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生长着菌类和各种蘑菇(分类不清)。
F. 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明,语义有歧义等因素,影响了表意的明确性。F1. 指代不明确。例如:①*这个观点最近有些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对的。(句中第二个“这”指代不明,应明确地指出是“观点”还是“批评”)。F2. 数目不确切。例如:②*参加这次活动的我校师生将近400多人。(“将近”与“400多”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掉“将近”或“多”)。F3. 范围不确定。例如:③*从60岁到99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从字面意义理解,好像100岁以上的老太太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利。应改为“60岁以上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3)病句的修改──对“症”下“药”。
修改不是“另起炉灶”的创作,而是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改正病句中的错误,使病句恢复“健康”。改动尽量要少,能调语序的就不增删,能改一处一字的就不改两处两字。另外,保持语句的简洁通畅,决不可改出新“病句”来。
修改病句经常要用到“换、添、调、删”四种方法。“换”,指使用正确的词或词组替换句子中“搭配不当”的词或词组。例如“‘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可将“改善”替换为“治愈”。“添”,指给“成分残缺”的句子添加上必要的成分。例如“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防水、防静电,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应在“防静电”后面加上“的作用”。“调”,指适当调整“语序不当”的句子的词语顺序,使句子变得通顺自然。例如“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跑来看表演”,就可以把“附近的”移到“许多”的前面。“删”,指把造成句子“赘余”的词语删掉,使句子的意思清晰明确。例如“在这一个月的实践中,我们不仅结交了一些朋友,而且还使我们受到了不少的教育”,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们”,后一分句多了个“使我们”,反而造成缺主语而无法衔接,所以应该删除。
我顶
相关文章:
|